三相手拉气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18022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6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相手拉气筒,包括筒身、上盖和底座,其特征在于:筒身内部分隔为第一充气空间、第二充气空间和排气空间;各充气空间内均设有能实现双向充气的活塞握把联动结构,活塞将第一充气空间分隔成第一上气室和第一下气室,将第二充气空间分隔成第二上气室和第二下气室;上盖内设有导气室,导气室的侧部分别与第一上气室和第二上气室连通,导气室的底部通过上导气管与排气空间连通;底座上开有第一下孔和第二下孔,它们通过下排气通道连通;排气空间内设有插设在插孔内的上导气管和插设在第一下孔内的下导气管,上导气管和下导气管之间设有切换阀结构。其是一种不仅气流量高、而且还能达到需要的压力且方便使用的三相手拉气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三相手拉气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动充气工具,尤其涉及一种三相手拉气筒。
技术介绍
目前手拉气筒(也叫气泵)种类大致分为两种,一种为单向手拉气筒,这种手拉气筒在活塞上、下移动一个往返行程中,只能够有单一行程提供充气作用,其充气效率低。另外一种是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其可在握把推、拉双向行程中均进行充气动作,这种气筒具有充气效率高的优点。如专利号为ZL00255072.5(公告号为CN2450405Y)的中国技术专利《双向充气泵》;专利号为ZL200620100394.9(公告号为CN2874057Y)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双向充气泵》;它们均披露了一种能双向充气的手拉气筒。目前的手拉气筒,不管是单向的(仅在下压的时候打气)还是双向的(上拉下压都会打气),都不能超过一定的气流量(升/次数),因为受到了筒身直径及高度的限制。直径的限定是由需要的压力决定的。一般来说(根据标准DINEN16051-2),手拉气筒的额定压力是在60KG的力下压的时候测量到的。所以如果要造一个可以轻松达到1bar的气泵,活塞的最大气流量需要是60KG/1bar=60cm2,那么最大直径将达到87.4mm。高度的限定是由使用者舒适程度决定的。手拉气筒的行程超过450mm的话,使用起来就会不舒服,并且不可用。因此一个单向的手拉气筒,如果需要轻松达到1bar,理论上需要的每一次的气流量是60cm2x45cm=2.7L,如果是双向的就是2.7+2.7=5.4L。前面我们说的都是单活塞的手拉气筒,不管是双向的还是单向的。在市场上有一款新的双活塞的手拉气筒,单向的,如专利号为ZL90226082.0(公告号为CN2080999U)的中国技术专利《双活塞三管高压打气筒》。两个活塞同时工作,直到达到约最大压力的50%,然后通过一个排气塞,将一个活塞的抽吸作用取消掉,这样的话就可以达到最大压力。这个方案将气泵的气流量翻了倍,但是仅仅单向工作。理论上来说,这款双活塞的气泵的气流量等于是一个单活塞双向的气泵,但是更贵而且笨重。事实上,如果我们一直以1bar来举例,这款气泵的气流量是2.7Lx2=5.4L,等同于一个单活塞双向的气泵,但是重量体积和价格都翻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不仅气流量比目前市场上的都要高很多、而且还能达到需要的压力且方便使用的三相手拉气筒,本手拉气筒可在三种打气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三相手拉气筒,包括筒身、及设于筒身上部的上盖和下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内部分隔呈独立的三个空间,分别为第一充气空间、第二充气空间和排气空间,所述排气空间与外界连通;第一充气空间和第二充气空间内分别设有能实现双向充气的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和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一活塞将第一充气空间分隔成第一上气室和第一下气室,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二活塞将第二充气空间分隔成第二上气室和第二下气室,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一握把和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二握把连接在一起;上盖内设有位于排气空间上方的导气室,导气室的侧部分别与第一上气室和第二上气室连通,导气室的底部通过上导气管与排气空间连通;底座上开有与排气空间连通的第一下孔和与第二下气室连通的第二下孔,底座的下方固定有连接件,连接件与底座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一下孔和第二下孔的下排气通道;所述第一下孔内插设有连通下排气通道和排气空间的下导气管,上导气管的下端和下导气管的上端之间通过能决定上导气管或下导气管与排气空间导通与否的切换阀结构连接,切换阀结构的操作部分外露出排气空间的外侧壁。上述上盖内设有将第一充气空间、第二充气空间罩住的第一内环壁和第二内环壁,第一内环壁和第二内环壁形成所述导气室的部分侧壁,第一内环壁上开有连通第一上气室和导气室的第一上孔,第二内环壁上开有连通第二上气室和导气室的第二上孔。内环壁的设置再结合上盖外周壁使各出气空间及排气空间彼此相对独立,另外内环壁也给导气室提供部分侧壁,布局更合理。上述第一握把的一侧具有第一把手部,另一侧具有插接部,第一握把内的下部中心位置处设有供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一内管插配连接的第一内孔、及供第一外管插配连接的第一外孔,所述第一内孔和第一外孔之间的空间形成与外界相通的第一进气通道,所述插接部内设有与第一内孔连通的第一出气通道;所述第二握把的一侧具有第二把手部,另一侧具有供所述插接部插配的插孔部,第二握把内的下部中心位置处设有供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二内管插配连接的第二内孔、及供第二外管插配连接的第二外孔,所述第二内孔和第二外孔之间的空间形成与外界相通的第二进气通道,所述插孔部内开有与第二内孔连通的第二出气通道,第二握把的前侧设有出气孔,该出气孔通过第一出气通道与第一内孔连通,出气孔通过第二出气通道与第二内孔连通,所述第二出气通道内设有仅让空气由第二内孔进入出气孔的单向出气阀片。前述握把结构的组合共用一个第二握把上的出气孔,整个握把的进排气更合理,当然也可分别设置出气孔,然后两个出气孔在外部汇合形成一个共同出气孔。上述第一握把上安装有压力表,压力表的压力感应端伸入第一出气通道内。压力表能准确读出被充气设备的内部气压。上述排气空间的侧壁上开有穿孔,穿孔内安装有盒体,盒体上开有连通排气空间和外界的排气孔,盒体内安装有滤网。排气空间通过滤网与外界连通,滤网能阻挡外界杂质通过排气孔进入排气空间内,以影响手拉气筒的使用。上述切换阀结构包括阀体及阀芯,阀体内具有凹腔,凹腔的后端开有与排气空间连通的穿孔,阀体的上端开有供上导气管插配并与凹腔相通的上插孔,阀体的下端开有供下导气管插配并与凹腔相通的下插孔,所述阀芯插入凹腔内并能绕自身轴线旋转,阀芯的外端具有外露出排气空间的外侧壁的旋钮,旋钮形成切换阀结构的操作部分,阀芯的内端具有与凹腔内壁密封配合的环形壁,环形壁上开有间隔设置的两个用以与上插孔和下插孔导通的转换孔,分别为第一转换孔和第二转换孔;在阀芯转动至第一位置状态下,阀芯的环形壁将上插孔和下插孔封堵住;在阀芯转动至第二位置状态下,所述第一转换孔与上插孔连通,阀芯的环形壁将下插孔封堵住;在阀芯转动至第三位置状态下,所述第一转换孔与下插孔连通,所述第二转换孔与上插孔连通。前述切换阀结构通过旋钮带动阀芯的旋转,能实现三个状态的切换;第一状态,阀芯的环形壁将上插孔和下插孔封堵住,这时手拉气筒的两个出气空间可同时进行双向充气,单位时间内的出气量最大,是传统双向充气手拉气筒的两倍;第二状态,第一转换孔与上插孔连通,阀芯的环形壁将下插孔封堵住,这时两个出气空间均为单向充气,即上拉握把过程不充气,这就是在双气充气过程中上拉比较吃力,则转换到该状态;第三状态,第一转换孔与下插孔连通,第二转换孔与上插孔连通这时只有一个充气空间进行单向充气,另一个出气空间不工作,这时充气压力最大,适合给充气设备充气快结束后进行充气。当然切换阀结构并不局限与前述结构,还可采用现有类似的切换阀结构,本实施例为旋转实现切换,也可以左右滑移实现切换,切换的方式和种类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设计出多种不同的结构。上述凹腔内设有以凹腔的中心径向发散布置的多根分隔筋,各分隔筋与阀体内壁之间具有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三相手拉气筒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相手拉气筒,包括筒身(1)、及设于筒身(1)上部的上盖(2)和下部的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1)内部分隔呈独立的三个空间,分别为第一充气空间(5)、第二充气空间(6)和排气空间(7),所述排气空间(7)与外界连通;第一充气空间(5)和第二充气空间(6)内分别设有能实现双向充气的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和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一活塞(8a)将第一充气空间(5)分隔成第一上气室(51)和第一下气室(52),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二活塞(8b)将第二充气空间(6)分隔成第二上气室(61)和第二下气室(62),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一握把(9a)和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二握把(9b)连接在一起;上盖(2)内设有位于排气空间(7)上方的导气室(21),导气室(10)的侧部分别与第一上气室(51)和第二上气室(61)连通,导气室(21)的底部通过上导气管(4a)与排气空间(7)连通;所述底座(3)上开有与排气空间(7)连通的第一下孔(31)和与第二下气室(62)连通的第二下孔(32),底座(3)的下方固定有连接件(10),连接件(10)与底座(3)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一下孔(31)和第二下孔(32)的下排气通道(101);所述第一下孔(31)内插设有连通下排气通道(101)和排气空间(7)的下导气管(4b),上导气管(4a)的下端和下导气管(4b)的上端之间通过能决定上导气管(4a)或下导气管(4b)与排气空间(7)导通与否的切换阀结构连接,切换阀结构的操作部分外露出排气空间(7)的外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手拉气筒,包括筒身(1)、及设于筒身(1)上部的上盖(2)和下部的底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1)内部分隔呈独立的三个空间,分别为第一充气空间(5)、第二充气空间(6)和排气空间(7),所述排气空间(7)与外界连通;第一充气空间(5)和第二充气空间(6)内分别设有能实现双向充气的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和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一活塞(8a)将第一充气空间(5)分隔成第一上气室(51)和第一下气室(52),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二活塞(8b)将第二充气空间(6)分隔成第二上气室(61)和第二下气室(62),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一握把(9a)和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二握把(9b)连接在一起;上盖(2)内设有位于排气空间(7)上方的导气室(21),导气室(21)的侧部分别与第一上气室(51)和第二上气室(61)连通,导气室(21)的底部通过上导气管(4a)与排气空间(7)连通;所述底座(3)上开有与排气空间(7)连通的第一下孔(31)和与第二下气室(62)连通的第二下孔(32),底座(3)的下方固定有连接件(10),连接件(10)与底座(3)之间形成连通所述第一下孔(31)和第二下孔(32)的下排气通道(101);所述第一下孔(31)内插设有连通下排气通道(101)和排气空间(7)的下导气管(4b),上导气管(4a)的下端和下导气管(4b)的上端之间通过能决定上导气管(4a)或下导气管(4b)与排气空间(7)导通与否的切换阀结构连接,切换阀结构的操作部分外露出排气空间(7)的外侧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内设有将第一充气空间(5)、第二充气空间(6)罩住的第一内环壁(22)和第二内环壁(23),第一内环壁(22)和第二内环壁(23)形成所述导气室(21)的部分侧壁,第一内环壁(22)上开有连通第一上气室(51)和导气室(21)的第一上孔(221),第二内环壁(23)上开有连通第二上气室(61)和导气室(21)的第二上孔(2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手拉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把(9a)的一侧具有第一把手部(9a1),另一侧具有插接部(9a2),第一握把(9a)内的下部中心位置处设有供第一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一内管(11a)插配连接的第一内孔(9a3)、及供第一外管(12a)插配连接的第一外孔(9a4),所述第一内孔(9a3)和第一外孔(9a4)之间的空间形成与外界相通的第一进气通道(91a),所述插接部(9a2)内设有与第一内孔(9a3)连通的第一出气通道(91b);所述第二握把(9b)的一侧具有第二把手部(9b1),另一侧具有供所述插接部(9a2)插配的插孔部(9b2),第二握把(9b)内的下部中心位置处设有供第二活塞握把联动结构中的第二内管(11b)插配连接的第二内孔(9b3)、及供第二外管(12b)插配连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迪契·伽艾塔诺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休闲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塞舌尔;SC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