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辐射计温控系统热传递数学模型建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517573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6 1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辐射计温控系统热传递模型的建立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分析辐射计温控系统热传递数学模型;步骤B:获取建模所需数据;步骤C:由数据建立接收机的温度传递模型;步骤D:由数据建立接收机和加热体共同加热的温度传递模型。该建模方法能够得出接收机和加热体单独的热传递函数的数学模型,对调制系统的PID整定,系统仿真方面等提供有效的模型依据,防止PID参数不合适导致的系统震荡,为高精度温控系统的稳定提供必要的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据拟合、温控系统热传递建模、自动化控制等
,特别是涉及 辐射计温控系统热传递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辐射计接收机作为辐射计系统的关键部件,其特性决定了辐射计的主要性能指 标。辐射计的灵敏度主要决定于接收机的增益变化,而接收机增益的稳定性主要受接收机 所处环境的温度影响,为了获得较高的灵敏度等指标,保证接收机增益的稳定性,保持接收 机工作时的温度恒定是必要的。 对于单加热源的恒温温度控制技术已经比较成熟,辐射计温控系统中有两个热 源,热源一为接收机模块,接收机模块在正常工作的过程中会持续产生恒定的热量,不受温 度控制系统影响,热源二为加热体,加热体是温度调制的主要模块。由于接收机产生的恒定 热量较大,且其发热量不受温控系统的影响,因此,在建立辐射计热传递模型时,接收机和 加热体不能当成一个热源来处理,且接收机对温控系统的影响不能忽略,常用温度控制模 型无法对辐射计温控系统热传递模型进行描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辐射计温控系统双热源加热,单热源调制的温控系统热传递数学模 型建立的问题,提供一种辐射计温控系统热传递模型的建立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辐射计温控系统热传递数学模型的 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 :分析辐射计温控系统热传递数学模型;步骤B :获取建模 所需数据;步骤C :由数据建立接收机的温度传递模型;步骤D :由数据建立接收机和加热 体共同加热的温度传递模型。 进一步,所述步骤A :分析辐射计温控系统热传递数学模型,具体包括:步骤Al :分 析接收机作为热源时温控系统的热传递数学模型;步骤A2 :分析加热体作为热源时温控系 统的热传递数学模型;步骤A3 :分析接收机和加热体共同作用下,温控系统的热传递数学 模型。 进一步,在步骤Al中,具体包括:依据热力学原理,求得温控系统中接收机的发热 量、温控箱温度、外界温度等之间相互关系,求得温控箱温度和外界温度的差值与接收机发 热量的关系,对该关系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即可得接收机加热时的传递函数。对该传递函数 的阶跃响应进行拉普拉斯反变换,可得其热传递效果的数学模型。 进一步,在步骤A2中,具体包括:依据热力学原理,求得温控系统中加热体的发热 量、温控箱温度、外界温度等之间相互关系,求得温控箱温度和外界温度的差值与加热体发 热量的关系,对该关系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即可得加热体加热时的传递函数。对该传递函数 的阶跃响应进行拉普拉斯反变换,可得其热传递效果的数学模型。 进一步,在步骤A3中,具体包括:依据接收机和加热体的传递函数可知,辐射计系 统热传递数学模型为两者传递函数之和。 进一步,所述步骤B :获取建模所需数据。 进一步,所述步骤C :由数据建立接收机的温度传递数学模型,具体包括:步骤Cl : 确定温度传递函数的延时常数τ 1;步骤C2 :确定系统增益K i和时间常数T 1<3 进一步,在步骤Cl中,具体包括:依据温控箱的温度数据T11,求出温度曲线T 11的 斜率,查找斜率的最大值,在斜率最大值处做该曲线的切线,该切线与X轴相交的值即为传 递函数的延时常数τ 1<3 进一步,在步骤C2中,具体包括:取出T11中τ 的数据,对该数据进行数据拟合 辨识,求的传递函数系统的增益K1及时间常数T 1<3 进一步,所述步骤D :由数据确定加热体的温度传递数学模型,具体包括:步骤Dl : 确定温度传递函数的延时常数τ 2;步骤D2 :确定系统增益K 2和时间常数T 2。 进一步,在步骤Dl中,具体包括:依据温控箱的温度T21,求出温度曲线T 21的斜率, 查找斜率的最大值,在斜率最大值处做该曲线的切线,该切线与X轴相交的值即为传递函 数的延时常数τ 2。 进一步,在步骤D2中,具体包括:取出T21中τ 2后的数据,对该数据进行数据拟合 辨识,求的传递函数的增益K2及时间常数T 2。 利用该方法进行热传递函数建模,能够有效解决所处环境不同,对应模型不同,而 采用同一 PID进行控制的弊端,同时,由于接收机不参与温度调制,该建模方法能够得出接 收机和加热体单独的热传递函数的数学模型,对调制系统的PID整定,系统仿真方面等提 供有效的模型依据,防止PID参数不合适导致的系统震荡,为高精度温控系统的稳定提供 必要的依据。【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传递函数的单位阶跃响应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基 于温度数据,对接收机和加热体的热传递数学模型进行拟合,利用该模型,为不同温度环境 下PID参数的整定提供模型依据。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 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1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辐射计温控系统建模的方法,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的流程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步骤Α,分析辐射计温控系统热传递数学模型。 步骤A具体包括如下处理: 设定 Qr--温控系统接收机产生的热量 Qt--温控系统加热体产生的热量 T内一一温控系统内部温度 C--温控系统内部比热 H--温控系统热传递系数 T外一一温控系统外部温度 Qm--温控系统内部传递给外部的热量 Td--温控系统内部与外部的温差 对接收机加热进行分析,可得: 用1表示经整理可得 由于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外部温度变化不大,因此可以近似为0,因此,经过拉 dt 普拉斯变换后,该式整理可得 因此,接收机加热时的传递函数为 考虑到系统延时L1,此系统的传递函数模型为 其中 K1--温控系统接收机传递函数的增益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辐射计温控系统热传递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分析辐射计温控系统热传递数学模型;步骤B:获取建模所需数据;步骤C:由数据建立接收机的温度传递模型;步骤D:由数据建立接收机和加热体共同加热的温度传递模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增祥毛云志黄传禄孙世杰于永杰张志国晁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