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冯加林专利>正文

毛衫织物线圈可变针距自动对目转移缝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14828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6 1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毛衫织物线圈可变针距自动对目转移缝合机,包括转移针板、推板、转移针槽针对接单元、缝盘机或槽针板;转移针板设于缝盘机切向一侧或槽针板平行一侧,缝盘机针盘每转动一槽针针距或槽针板每横移一槽针针距,则转移针板沿切向或横移方向同步移动一转移针针距,转移针针距与缝盘机上的槽针针距或与槽针板上的槽针针距可相同或不相同;转移针槽针对接单元设于转移针与槽针对接处的转移针上方或下方,并作用于转移针上使其变形而与槽针对接;推板设于转移针槽针对接单元上方对接位置处,转移针与槽针每运动一对应针距,则同步地在转移针板与缝盘机或与槽针板之间做一次往复运动,将转移针上的线圈推送至对应槽针上。优点是提高了缝合效率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毛衫织物线圈可变针距自动对目转移缝合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编织机械,具体涉及毛衫织物线圈可变针距自动对目转移缝合机。
技术介绍
毛衫编织物其衣片和衣领以及附件是分开编织的,然后由缝盘机进行缝合,缝合前需要将编织好的衣领及附件转移到缝盘机上。目前欲将由编织横机编织的衣领及附件转移到缝盘机上一般采用手工的方法,由于衣领及附件一般采用比较致密的针法进行编织,因此要转移的线圈多而密集,非眼睛好操作细致的人不能胜任,而且工作效率受到操作人员的能力限制,一旦操作时间长了,即使再好的操作能手也可能会出现漏针,因此用人工完成所述线圈的转移无论在效率和质量上都不能达到较高要求,而且用人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毛衫织物线圈可变针距自动对目转移缝合机,以解决织物线圈用人工转移的方法效率低,质量不能保证,且成本高的问题。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毛衫织物线圈可变针距自动对目转移缝合机,包括:沿针盘均布槽针并做转动的缝盘机或沿针板均布槽针并做横移的槽针板,以接收转移的线圈;转移针板,均布有若干前端设有凹槽且针杆可弯曲弹性变形的转移针,设置于缝盘机针盘一侧的切向位置或槽针板一侧的平行位置,缝盘机针盘每转动一槽针针距或槽针板每横移一槽针针距,则沿所述切向或与槽针板平行方向同步横移一转移针针距,转移针针距与缝盘机上的槽针针距或与槽针板上的槽针针距可相同或不相同;转移针槽针对接单元,设置在转移针与所述槽针对接位置处的转移针上方或下方,并作用于运动至该位置处的转移针,转移针受作用力而弯曲形变,前部凹槽包容对应所述槽针针尖而使转移针与对应所述槽针对接;和推板,设置在转移针和转移针槽针对接单元上方且对应于所述对接位置处,转移针与缝盘机上的槽针或与槽针板上的槽针每运动一对应针距,则同步地在转移针板与缝盘机或与槽针板之间做一次往复运动,将转移针上的线圈推至对应槽针后返回初始位置,准备下一针距的往复运动。进一步地,所述转移针槽针对接单元为磁性吸盘,转移针板上的转移针前端位于缝盘机或槽针板上槽针的上方,所述磁性吸盘设置在所述对接位置处的转移针下方,对横向移动至磁性吸盘的转移针吸附,转移针向下弯曲形变,前端落在槽针针尖上而与槽针对接;或转移针槽针对接单元为压板,所述压板设置在转移针的上方或下方,设置在转移针上方的第一压板位于对接位置处,转移针板上的转移针前端处于缝盘机或槽针板上槽针的上方,第一压板对横向移动至压板处的转移针向下压制,转移针向下弯曲形变,前端落在槽针针尖上而与槽针对接,设置在转移针下方的第二压板位于对接位置处一侧,转移针板上的转移针前端与缝盘机或槽针板上槽针的上端面基本齐平,第二压板对横向移动至压板处的转移针向上压制,转移针向上弯曲形变,前端高于槽针,转移针继续横向移动脱离压板压制,在对接位置处前端弹性回落在槽针针尖上而与槽针对接;或转移针槽针对接单元为转动轮,转移针板上的转移针前端与缝盘机或槽针板上槽针的上端面基本齐平,所述转动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对接位置处一侧的转移针下方,对横移至转动轮处的转移针向上的压制,转移针向上弯曲形变,前端高于槽针,转移针继续横移脱离转动轮压制,在对接位置处前端弹性回落在槽针针尖上而与槽针对接。进一步的,上述的磁性吸盘或第一压板在转移针与槽针对接后,保持对转移针作用的宽度至少为一个转移针针距,保证转移针与槽针有足够对接时间,确保推板在对线圈推送及退回初始位置的整个过程转移针均不会弹起,使线圈可靠准确地推移到槽针上。为了使转动轮更好地作用于转移针,所述转动轮的圆周方向上均匀设置有针槽,针槽的槽距与转移针针距相同,且转移针每横移一转移针针距,转动轮转动一针槽槽距,转动轮通过针槽作用于转移针上。所述磁性吸盘的吸附面设置为平面或两不同高度的阶梯平面。优选的是,所述不同高度的阶梯平面还可通过在磁性吸盘的部分磁性面上连接非磁性材料层构成,形成高的非磁性阶梯平面和低的磁性阶梯平面。起初转移针被吸附依靠在较高的非磁性阶梯平面上相对磁性吸盘运动,不会产生足够的弯曲变形与槽针对接,当从非磁性阶梯平面上移出时,受到低的磁性阶梯平面强大磁力的吸引,转移针前部弯曲变形与槽针对接,由此利用非磁性材料层形成的台阶对转移针与槽针对接位置进行准确的定位。所述推板包括至少一层弹性板或非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为通过弹性变形而柔性地作用于转移针及转移针上线圈的板。为了使推板能更好地推抵线圈,所述推板宽度为至少两个转移针针距时,推板前端为依转移针针距为阶梯宽度并按横移方向依次向前伸出的阶梯状,或为按转移针板横移方向逐渐向前端伸出的斜面状。进一步的,所述推板的往复运动包括推板往复于第一工作行程和第一返回行程的第一往复运动和板往复于第二工作行程和第二返回行程的第二往复运动;推板的第一往复运动由第一往复运动机构传动,推板的第二往复运动由第二往复运动机构传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工作行程推板由转移针的初始位置向槽针移动,所述第一返回行程推板由槽针向转移针初始位置移动;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工作行程推板由转移针初始位置向槽针移动并同时做随转移针板横移的复合运动,所述第二返回行程推板由槽针向转移针初始位置移动并同时做与所述横移相反方向移动的复合运动。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往复运动机构包括摆杆、滑块、滑轨、传动销和滑槽,所述摆杆可转动连接于缝盘机的机架上,所述滑块连接推板并可滑动地置于滑轨中,摆杆的摆动端与滑块通过传动销和滑槽滑动连接。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往复运动机构包括偏心轮、连接杆、摆块、第一摆杆、至少两第二摆杆、连杆、弹簧、端面设有凸轮面的偏心轮以及可转动和滑动的输出轴,至少两第二摆杆平行设置且下端铰接所述连杆,所述推板固定在连杆上,连接杆一端铰接在偏心轮的偏心一侧,另一端与摆块的一端连接,摆块另一端及第二摆杆的一端在输出轴连接一第二摆杆的一端上并随输出轴转动,第二摆杆与第一摆杆可转动地设置在偏心轮设有凸轮面的一侧,且该第一摆杆一端受弹簧压制,使第一摆杆两端分别触靠在偏心轮的凸轮面和摆块的一端面上。进一步的,所述转移针板处于缝盘机一侧的切向位置或槽针板一侧的平行位置时,转移针与缝盘机上槽针或槽针板上槽针的夹角β为:0°≤β≤60°。本专利技术优点:本专利技术解决了以往将织物转移到缝盘机上只能通过手工方式完成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织物缝合时织物转移的转移效率,且整个缝合机的结构简单,成本低;本专利技术在为解决织物自动转移所制定的技术方案中,通过缝盘机针盘每转动一槽针针距或槽针板每横移一槽针针距,转移针板同步横移一转移针针距方式,使转移针针距与缝盘机上的槽针针距或与槽针板上的槽针针距可相同或不相同,极大地方便了转移针板与缝盘机或槽针板之间的线圈转移,使相同或不相同针距的转移针板与针盘都能很方便地进行线圈对目转移,攻克了毛衫行业缝合难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中采用了转移针板与缝盘机或与槽针板每同步运动一对应针距,推板同时在转移针板与缝盘机之间或与槽针板之间进行一次往复运动,将线圈一针一针地由转移针推移到槽针上,使线圈转移可靠准确,不会出现漏针;为保证线圈转移的准确可靠,本专利技术采用形变保持单元,来保证转移针有足够的弯曲变形时间,从而使转移针与槽针在对接过程中线圈能被可靠地从转移针推移到槽针,期间转移针不会因推板后退而回弹致使线圈脱落,为高质量地线圈转移提供了保证;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毛衫织物线圈可变针距自动对目转移缝合机

【技术保护点】
毛衫织物线圈可变针距自动对目转移缝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针盘均布槽针并做转动的缝盘机或沿针板均布槽针并做横移的槽针板,以接收转移的线圈;转移针板,均布有若干前端设有凹槽且针杆可弯曲弹性变形的转移针,设置于缝盘机针盘一侧的切向位置或槽针板一侧的平行位置,缝盘机针盘每转动一槽针针距或槽针板每横移一槽针针距,则沿所述切向或与槽针板平行方向同步横移一转移针针距,转移针针距与缝盘机上的槽针针距或与槽针板上的槽针针距可相同或不相同;转移针槽针对接单元,设置在转移针与所述槽针对接位置处的转移针上方或下方,并作用于运动至该位置处的转移针,转移针受作用力而弯曲形变,前部凹槽包容对应所述槽针针尖而使转移针与对应所述槽针对接;和推板,设置在转移针和转移针槽针对接单元上方且对应于所述对接位置处,转移针与缝盘机上的槽针或与槽针板上的槽针每运动一对应针距,则同步地在转移针板与缝盘机或与槽针板之间做一次往复运动,将转移针上的线圈推至对应槽针后返回初始位置,准备下一针距的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毛衫织物线圈可变针距自动对目转移缝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沿针盘均布槽针并做转动的缝盘机或沿针板均布槽针并做横移的槽针板,以接收转移的线圈;转移针板,均布有若干前端设有凹槽且针杆可弯曲弹性变形的转移针,设置于缝盘机针盘一侧的切向位置或槽针板一侧的平行位置,缝盘机针盘每转动一槽针针距或槽针板每横移一槽针针距,则沿所述切向或与槽针板平行方向同步横移一转移针针距,转移针针距与缝盘机上的槽针针距或与槽针板上的槽针针距可相同或不相同;转移针槽针对接单元,设置在转移针与所述槽针对接位置处的转移针上方或下方,并作用于运动至该位置处的转移针,转移针受作用力而弯曲形变,前部凹槽包容对应所述槽针针尖而使转移针与对应所述槽针对接;和推板,设置在转移针和转移针槽针对接单元上方且对应于所述对接位置处,转移针与缝盘机上的槽针或与槽针板上的槽针每运动一对应针距,则同步地在转移针板与缝盘机或与槽针板之间做一次往复运动,将转移针上的线圈推至对应槽针后返回初始位置,准备下一针距的往复运动;其中,所述转移针槽针对接单元为压板,所述压板设置在转移针的下方,设置在转移针下方的第二压板位于对接位置处一侧,转移针板上的转移针前端与缝盘机或槽针板上槽针的上端面齐平,第二压板对横向移动至压板处的转移针向上压制,转移针向上弯曲形变,前端高于槽针,转移针继续横向移动脱离压板压制,在对接位置处前端弹性回落在槽针针尖上而与槽针对接;或转移针槽针对接单元为转动轮,转移针板上的转移针前端与缝盘机或槽针板上槽针的上端面齐平,所述转动轮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对接位置处一侧的转移针下方,对横移至转动轮处的转移针向上的压制,转移针向上弯曲形变,前端高于槽针,转移针继续横移脱离转动轮压制,在对接位置处前端弹性回落在槽针针尖上而与槽针对接;所述转移针板处于缝盘机一侧的切向位置或槽针板一侧的平行位置时,转移针与缝盘机上槽针或槽针板上槽针的夹角β为:0°≤β≤6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毛衫织物线圈可变针距自动对目转移缝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轮的圆周方向上均匀设置有针槽,转移针每横移一转移针针距,转动轮转动一针槽槽距,转动轮通过针槽作用于转移针上。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
申请(专利权)人:冯加林冯天元巫友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