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铿专利>正文

液压吸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50764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3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压吸能装置,包括冲击连杆和液压缸,所述冲击连杆与设置在所述液压缸内的活塞连接,所述冲击连杆一端与所述液压缸配合,另一端用于承受撞击,所述液压缸的上方并设有二级缸体且与之固定连接,在所述液压缸与二级缸体相接处设置有将两者连通的节流孔,所述液压缸内装设有压力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液压吸能装置构造简单、通用性好、工作可靠、吸能效果完美,且制造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吸能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吸收冲击能量装置分为机械式吸能器、空气阻尼吸能器和液压吸能器等,其中机械式吸能器主要依靠橡胶材料的弹性变形,或金属材料的永久破坏变形,以达到吸收冲击能量的目的,其缺点是吸能元件的可重复利用性能差,吸能元件需特殊设计。空气阻尼吸能器由于气体的弹性较差,可调性不好,结构设计复杂。液压吸能器作为一种典型有效的减速阻尼机构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军事及建筑等方面,均采用了液压吸能装置作为减速阻尼机构。尽管各种液压吸能装置设计不尽相同,各有特点,但普遍存在结构复杂,通用性不好,吸能效果不高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吸能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压吸能装置复杂,通用性不好,吸能效果不高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液压吸能装置,包括冲击连杆和液压缸,所述冲击连杆与设置在所述液压缸内的活塞连接,所述冲击连杆一端与所述液压缸配合,另一端用于承受撞击,所述液压缸的上方并设有二级缸体且与之固定连接,在所述液压缸与二级缸体相接处设置有将两者连通的节流孔,所述液压缸内装设有压力油。优选地,所述节流孔为三角形节流孔,所述三角形节流孔面积等于或略大于活塞横切截面积。优选地,所述三角形节流孔相邻两边设置了加强筋。优选地,所述冲击连杆的另一端固定一撞击板,所述撞击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左表面和右表面,所述左表面用于承受撞击,所述右表面与所述冲击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撞击板为与所述冲击连杆同轴的圆盘。优选地,所述冲击连杆上被套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靠于所述液压缸的边缘及所述撞击板。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圆柱弹簧。本技术通过在液压缸与二级缸体连接处设置有将两者连通的节流孔,当冲击连杆被撞击时,节流孔会自动随活塞的位移而作相应缩小,用于自动控制压力油的喷射量。在碰撞的起始瞬间,节流孔处于全开放状态,理论的液流阻力为零,活塞的运行速度等于撞击物的速度,接下来是节流孔面积有序地缩小,从而使得液流阻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样一个有序递增的过程,直至无穷大(即节流孔关闭)为止,根据液体流速与阻力成反比的定理,活塞和撞击物的速度也就顺利成章地实现从高速到低速这样一个有序递减的过程,也就完成了短暂而完美的整个吸能过程。本技术的液压吸能装置构造简单、通用性好、工作可靠、吸能效果完美,且制造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液压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液压吸能装置的横向剖视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液压吸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吸能装置包括冲击连杆10和液压缸20,所述冲击连杆10与设置在所述液压缸20内的活塞30连接,所述冲击连杆10 —端与所述液压缸20配合,另一端用于承受撞击,所述液压缸20的上方并设有二级缸体40且与之固定连接,在所述液压缸20与二级缸体40相接处设置有将两者连通的节流孔50,所述液压缸20内装设有压力油。本技术通过在液压缸20与二级缸体40连接处设置有将两者连通的节流孔50,当冲击连杆10被撞击时,节流孔50会自动随活塞30的位移而作相应缩小,用于自动控制压力油的喷射量。在碰撞的起始瞬间,节流孔50处于全开放状态,理论的液流阻力为零,活塞30的运行速度等于撞击物的速度,接下来是节流孔50面积有序地缩小,从而使得液流阻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样一个有序递增的过程,直至无穷大(即节流孔50关闭)为止,根据液体流速与阻力成反比的定理,活塞30和撞击物的速度也就顺利成章地实现从高速到低速这样一个有序递减的过程,也就完成了短暂而完美的整个吸能过程。本技术的液压吸能装置构造简单、通用性好、工作可靠、吸能效果完美,且制造成本低廉。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冲击连杆10为圆柱状,液压缸20和二级缸体40为六面方柱体,节流孔50优选采用三角形,三角形的节流孔50的面积等于或略大于活塞的横切截面积,当节流孔50为采用为三角形,在冲击连杆10受到撞击时,带动活塞30位移,三角形的节流孔50的面积会自动随着活塞30的位移呈现有序的递减,用于自动控制压力油的喷射量。当三角形的节流孔50的面积等于或略大于活塞30的横切截面积,有利于压力油从三角形的节流孔50喷射出来。在本实施例中液压缸20装设的压力油液面不能高于三角形节流孔50。冲击连杆10与活塞30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嵌套连接,焊接,一体成型等连接方式,在本实施例中,冲击连杆10与活塞30采用焊接连接。在碰撞的过程中,压力油从三角形的节流孔50中喷射出来,此时的压力油的喷射力很大,容易使得三角形节流孔50变形损坏,为了解决此问题,可以在三角形节流孔50相邻两边设置加强筋60。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了一撞击板70,冲击连杆10的一端通过活塞30在液压缸20内滑动,另一端固定撞击板70,该撞击板70为与所述冲击连杆10同轴的圆盘,所述撞击板70包括相对设置的左表面71和右表面72,所述左表面71用于承受撞击,右表面72与冲击连杆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撞击板70可以由冲击连杆10的另一端直接成型。当液压吸能装置受到撞击,首先是撞击板70受到撞击,可以起到缓解冲击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在撞击过程中让液压装置吸收能量,所述冲击连杆10被套设有弹性件80,弹性件80为螺旋圆柱弹簧,该弹性件80的两端分别抵靠于液压缸20的边缘及所述撞击板70,当撞击板70受到撞击物体撞击时,所述冲击连杆10受到压缩,弹性件80被撞击板70压缩,产生变形进行吸能。实现了两种吸能方式同时工作,获得更大的吸能效果。同时由于弹性件80套设于冲击连杆10上,安装方便,节省空间。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件80也可以是其他形状的螺旋弹簧、或者是橡胶套、或者是多个弹片围成的环形套。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液压吸能装置,包括冲击连杆和液压缸,所述冲击连杆与设置在所述液压缸内的活塞连接,所述冲击连杆一端与所述液压缸配合,另一端用于承受撞击,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的上方并设有二级缸体且与之固定连接,在所述液压缸与二级缸体相接处设置有将两者连通的节流孔,所述液压缸内装设有压力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孔为三角形节流孔,所述三角形节流孔面积等于或略大于活塞横切截面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节流孔相邻两边设置了加强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连杆的另一端固定一撞击板,所述撞击板包括相对设置的左表面和右表面,所述左表面用于承受撞击,所述右表面与所述冲击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撞击板为与所述冲击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吸能装置,包括冲击连杆和液压缸,所述冲击连杆与设置在所述液压缸内的活塞连接,所述冲击连杆一端与所述液压缸配合,另一端用于承受撞击,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的上方并设有二级缸体且与之固定连接,在所述液压缸与二级缸体相接处设置有将两者连通的节流孔,所述液压缸内装设有压力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铿
申请(专利权)人:林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6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