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04674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3 0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包括第二压滤带及第压滤带,所述第二压滤带顺次绕过上导出辊、第一中间辊、上纠偏辊、第一上张紧辊、两个第二中间辊、第一下张紧辊、四个第一共用辊、第二共用导辊、第三共用导辊、第四共用导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液体回收,易于清洗。污泥脱水率可达9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环保设备,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
技术介绍
带式压滤机具有工作连续、处理量大、结构简单、造价较低等特点,故在污泥脱水行业广泛应用。带式压滤机的作业原理包括带压和辊压两种。带压是在两条张紧的环状滤带的重合段滤带之间铺布固液混合料,利用两条滤带绕过多级直径不等的压辊时,绕于压辊上的外层滤带对带间物料产生的压力挤出滤液。目前的带式压滤机由于受滤带网孔抗拉稳定性及环接口强度的制约,以及压辊结构强度的限制,目前单独依靠带压对物料产生的压力一般不高于0.5MPa。因此,单独采用带压原理进行压滤分离,不能满足脱水率高的压滤作业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脱水率高,便于清洗的带式污泥脱水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包括第二压滤带及第一压滤带,所述第二压滤带顺次绕过上导出辊、第一中间辊、上纠偏辊、第一上张紧辊、两个第二中间辊、第一下张紧辊、四个第一共用辊、第二共用导辊、第三共用导辊、第四共用导辊;所述第一压滤带顺次绕过下导出辊、第三下张紧辊、第二下张紧辊、下纠偏辊、第二上张紧辊、第一下张紧辊、四个第一共用辊、第二共用导辊、第三共用导辊、第四共用导辊。以下是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导出辊设置在靠近下导出辊的位置。进一步改进:所述四个第一共用辊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四个第一共用辊中心点的连线在同一水平面上,四个第一共用辊的直径依次递减。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共用导辊的轴线与第一共用辊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第四共用导辊与第一共用辊的轴线在竖直方向的距离为20mm。进一步改进:靠近上导出辊的位置设有上刮泥板,靠近下导出辊的位置设有下刮泥板。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下张紧辊与第一共用辊之间的压滤带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加压辊,其中一侧的加压辊上连接有液压缸。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共用辊包括轮毂,轮毂的中心位置设有轮轴,轮轴与轮毂之间通过轮辐连接,所述轮毂的外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L型的轮缘。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液体回收,易于清洗。污泥脱水率率可达9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第一共用辊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附图2中A-A剖视图。图中:1-上导出辊;2_第一中间辊;3_第二中间辊;4_第一下张紧辊;5_上纠偏辊;6_第一上张紧辊;7_下导出辊;8_第二上张紧辊;9_第二下张紧辊;10_下纠偏辊;11-第二共用导辊;12_第三下张紧辊;13_加压辊;14-液压缸;15_上刮泥板;16-下刮泥板;17_第三共用导辊;18_第四共用导辊;19_第一压滤带;20_第二压滤带;21_第一共用辊;22_轮轴;23_轮缘;24_轮辐;25_轮毂。【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包括第二压滤带20及第一压滤带19,所述第二压滤带20顺次绕过上导出辊1、第一中间辊2、上纠偏辊5、第一上张紧辊6、两个第二中间辊3、第一下张紧辊4、四个第一共用辊21、第二共用导辊11、第三共用导辊17、第四共用导辊18。所述第一压滤带19顺次绕过下导出辊7、第三下张紧辊12、第二下张紧辊9、下纠偏辊10、第二上张紧辊8、第一下张紧辊4、四个第一共用辊21、第二共用导辊11、第三共用导棍17、第四共用导棍18。所述上导出辊I设置在靠近下导出辊7的位置。所述四个第一共用辊21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四个第一共用辊21中心点的连线在同一水平面上,四个第一共用辊21的直径依次递减。所述第四共用导辊18的轴线与第一共用辊21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第四共用导辊18与第一共用辊21的轴线在竖直方向的距离为H,H=20mm。靠近上导出辊I的位置设有上刮泥板15,靠近下导出辊7的位置设有下刮泥板16。所述第一下张紧辊4与第一共用辊21之间的压滤带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加压辊13,其中一侧的加压辊13上连接有液压缸14。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共用辊21包括轮毂25,轮毂25的中心位置设有轮轴22,轮轴22与轮毂25之间通过轮辐24连接,所述轮毂25的外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L型的轮缘23。压滤时液体可以沿着轮缘23之间的沟槽流入集液槽,方便液体回收,易于清洗。【主权项】1.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包括第二压滤带(20)及第一压滤带(1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滤带(20)顺次绕过上导出辊(1)、第一中间辊(2)、上纠偏辊(5)、第一上张紧辊(6)、两个第二中间辊(3)、第一下张紧辊(4)、四个第一共用辊(21)、第二共用导辊(11)、第三共用导辊(17)、第四共用导辊(18); 所述第一压滤带(19)顺次绕过下导出辊(7)、第三下张紧辊(12)、第二下张紧辊(9)、下纠偏辊(10)、第二上张紧辊(8)、第一下张紧辊(4)、四个第一共用辊(21)、第二共用导辊(11)、第三共用导辊(17)、第四共用导辊(1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出辊(I)设置在靠近下导出辊(7)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第一共用辊(21)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四个第一共用辊(21)中心点的连线在同一水平面上,四个第一共用辊(21)的直径依次递减。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共用导辊(18)的轴线与第一共用辊(21)的轴线平行设置,所述第四共用导辊(18)与第一共用辊(21)的轴线在竖直方向的距离为2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靠近上导出辊(I)的位置设有上刮泥板(15),靠近下导出辊(7)的位置设有下刮泥板(1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张紧辊(4)与第一共用辊(21)之间的压滤带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加压辊(13),其中一侧的加压辊(13)上连接有液压缸(14)。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共用辊(21)包括轮毂(25 ),轮毂(25 )的中心位置设有轮轴(22 ),轮轴(22 )与轮毂(25 )之间通过轮辐(24)连接,所述轮毂(25)的外圆周方向均匀设有若干个L型的轮缘(23)。【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包括第二压滤带及第压滤带,所述第二压滤带顺次绕过上导出辊、第一中间辊、上纠偏辊、第一上张紧辊、两个第二中间辊、第一下张紧辊、四个第一共用辊、第二共用导辊、第三共用导辊、第四共用导辊;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液体回收,易于清洗。污泥脱水率可达98%。【IPC分类】B01D33/04【公开号】CN204841126【申请号】CN201520347813【专利技术人】刘洪杰 【申请人】山东华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申请日】2015年5月2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式污泥脱水机,包括第二压滤带(20)及第一压滤带(19),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滤带(20)顺次绕过上导出辊(1)、第一中间辊(2)、上纠偏辊(5)、第一上张紧辊(6)、两个第二中间辊(3)、第一下张紧辊(4)、四个第一共用辊(21)、第二共用导辊(11)、第三共用导辊(17)、第四共用导辊(18);所述第一压滤带(19)顺次绕过下导出辊(7)、第三下张紧辊(12)、第二下张紧辊(9)、下纠偏辊(10)、第二上张紧辊(8)、第一下张紧辊(4)、四个第一共用辊(21)、第二共用导辊(11)、第三共用导辊(17)、第四共用导辊(1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洪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华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