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龙梁专利>正文

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锚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01676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3 0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锚杆,用于基建过程中维持基坑周边的土体稳定,所述锚杆包括杆体、内锚头以及外锚头,所述杆体一端设置有螺间距为L1的第一螺纹、另一端设置有螺间距为L2的第二螺纹,所述L2大于L1,所述内锚头通过所述第一螺纹连接于所述杆体一端,所述外锚头通过所述第二螺纹连接于所述杆体的另一端。当内锚头和外锚头固定后,反向旋转锚杆杆体,将使得锚杆内、外螺纹端产生旋转拉伸差,从而产生预应力,且由锚杆杆体通过螺纹端连接内锚头,使得回收时,锚杆杆体可以从内锚头旋出,实现对锚杆杆体的回收,较好的节省成本,且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锚杆
技术介绍
在基坑工程特别是深基坑工程施工过程中,为维持基坑周边土体的稳定性,常常 需要在基坑周边的土体内打入可增强土体抗剪强度和整体性的锚杆。待基坑工程施工完 毕,基坑周边不再需要锚杆进行支护。由于锚杆埋置深且锚固力大,一般不易取出,导致大 量锚杆弃置于土层中。这种传统的弃置式锚杆不紧造成了巨大的成本浪费,更形成了地下 障碍物,影响邻近工程的正常施工。对锚杆施加预应力形成预应力锚杆后,锚杆对岩土体的 锚固效果更好。目前,对锚杆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有多种。多数情况下,锚杆需借助专门的张 拉设备进行张拉从而获得预应力。传统的张拉方式工序复杂、成本较高且施工工期受张拉 设备数量与性能的影响显著。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基于多年的工作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研究创新,以期研发出一 种可回收预应力锚杆,其能实现较低成本且可不借助外部张拉设备获得预应力。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锚杆,用于基建过程中维持基 坑周边的土体稳定,所述锚杆包括杆体、内锚头以及外锚头,所述杆体一端设置有螺间距为 Ll的第一螺纹、另一端设置有螺间距为L2的第二螺纹,所述L2大于L1,所述内锚头通过 所述第一螺纹连接于所述杆体一端,所述外锚头通过所述第二螺纹连接于所述杆体的另一 端。 进一步,所述内锚头外周表面设置有固齿结构。 进一步,所述外锚头结构包括外锚头本体、设置于所述外锚头本体一对侧的固定 螺栓孔以及与所述固定螺栓孔相适配的外锚头固定螺栓。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所述锚杆两端分别设置螺纹间距为Ll的第一 螺纹和螺纹间距为L2的第二螺纹,且L2大于L1,当内锚头和外锚头固定后,反向旋转锚杆 杆体,将使得锚杆内、外螺纹端产生旋转拉伸差,从而产生预应力,且由锚杆杆体通过螺纹 端连接内锚头,使得回收时,锚杆杆体可以从内锚头旋出,实现对锚杆杆体的回收,较好的 节省成本,且结构简单。【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 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 他的附图。 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锚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锚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锚杆打入土层时的示 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 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表示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 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 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附图1至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的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锚杆,用于 基建过程中维持基坑周边的土体10稳定。所述锚杆包括杆体3、内锚头1以及外锚头5,所 述杆体一端设置有螺间距为Ll的第一螺纹2、另一端设置有螺间距为L2的第二螺纹4,所 述L2大于L1,所述内锚头1通过所述第一螺纹2连接于所述杆体3 -端,所述外锚头5通 过所述第二螺纹4连接于所述杆体3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螺纹2与第二螺纹4之间的杆体 3表面为光滑表面。所述内锚头1外周表面设置有固齿结构。所述固齿结构用于更好的固 定所述内锚头1。所述外锚头5包括外锚头本体51、设置于所述外锚头本体51 -对侧的固 定螺栓孔6以及与所述固定螺栓孔6相适配的外锚头固定螺栓7。 请进一步结合附图3所示,所述可回收预应力锚杆的维持土体10稳定的工作过程 为:在土体10上打孔,将所述杆体3的第一螺纹2端旋入所述内锚头1中,将所述锚杆植 入,至所述内锚头1固定于岩石层9,沿所述锚杆外周进行注浆,注浆完后,在所述杆体3露 出端套设固定座8,并将所述外锚头5旋入所述杆体第二螺纹4端上,并将外锚头5固定螺 栓7旋入所述外锚头5固定螺栓孔6中固定外锚头5。所述可回收预应力锚杆回收过程:将 外锚头固定螺栓7从所述外锚头5固定螺栓孔6中旋出,取下所述外锚头5以及固定座8, 并将所述杆体3从所述内锚头1中旋出,实现对杆体3的回收。 综上所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的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锚杆通过在所述锚杆两端 分别设置螺纹间距为Ll的第一螺纹2和螺纹间距为L2的第二螺纹4,且L2大于Ll。所述 当内锚头1和外锚头5固定后,反向旋转锚杆杆体3,将使得锚杆第一螺纹端、第二螺纹端产 生旋转拉伸差,从而产生预应力。所述预应力F的计算方式为:所述锚杆的弹性模量为E所 述锚杆的杆体3长度为L,所述杆体3的横截面积为A,则所述预应力且由锚杆杆体3通过第一螺纹端连接内锚头1,使得回收时,锚杆杆体3可以从内锚头1旋 出,实现对锚杆杆体3的回收,较好的节省成本,且结构简单。 需要说明,本技术的图式内各部分并没有依照其相对尺寸绘图,某些尺寸与 其他相关尺度相比已经被夸张,以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及更易理解,相关的细节部分也未完 全绘出,以求图式的简洁。 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 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 饰也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 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锚杆,用于基建过程中维持基坑周边的土体稳定,其特征在于,所 述锚杆包括杆体、内锚头以及外锚头,所述杆体一端设置有螺间距为Ll的第一螺纹、另一 端设置有螺间距为L2的第二螺纹,所述L2大于Ll,所述内锚头通过所述第一螺纹连接于所 述杆体一端,所述外锚头通过所述第二螺纹连接于所述杆体的另一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锚头外周表面 设置有固齿结构。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锚头包括外锚 头本体、设置于所述外锚头本体一对侧的固定螺栓孔以及与所述固定螺栓孔相适配的外锚 头固定螺栓。【专利摘要】本技术的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锚杆,用于基建过程中维持基坑周边的土体稳定,所述锚杆包括杆体、内锚头以及外锚头,所述杆体一端设置有螺间距为L1的第一螺纹、另一端设置有螺间距为L2的第二螺纹,所述L2大于L1,所述内锚头通过所述第一螺纹连接于所述杆体一端,所述外锚头通过所述第二螺纹连接于所述杆体的另一端。当内锚头和外锚头固定后,反向旋转锚杆杆体,将使得锚杆内、外螺纹端产生旋转拉伸差,从而产生预应力,且由锚杆杆体通过螺纹端连接内锚头,使得回收时,锚杆杆体可以从内锚头旋出,实现对锚杆杆体的回收,较好的节省成本,且结构简单。【IPC分类】E02D5/74, E02D17/04【公开号】CN2048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回收预应力锚杆,用于基建过程中维持基坑周边的土体稳定,其特征在于,所述锚杆包括杆体、内锚头以及外锚头,所述杆体一端设置有螺间距为L1的第一螺纹、另一端设置有螺间距为L2的第二螺纹,所述L2大于L1,所述内锚头通过所述第一螺纹连接于所述杆体一端,所述外锚头通过所述第二螺纹连接于所述杆体的另一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龙梁谢建斌柳书秋谭溪勇汤卓杜宇
申请(专利权)人:吴龙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