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德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距离自动追踪人的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97682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19:53
目前生活中现有的几种风扇在吹风时一般定向转动,此过程不仅耗电量大而且也无法根据人的位置达到全方位的吹风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距离自动追踪人的风扇。一种基于距离自动追踪人的风扇,包括: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模块、液晶显示屏、转向减速齿轮、风扇底座、转向电机、四脚支架、电机驱动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稳压器模块、内部电机、电机后盖、风扇罩、红外传感器模块、主体、扇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体积中等,采用单片机智能控制,运用两种传感器模块紧密配合机械结构实现全方位追踪定位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风扇,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距离自动追踪人的风扇
技术介绍
目前生活中现有的几种风扇在吹风时一般定向转动,此过程不仅耗电量大而且也无法根据人的位置达到全方位的吹风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距离自动追踪人的风扇,它能实现自动感知并追踪用户的功能,在旋转一周检测不到人后可自行断电,既高效又节能,同时本作品还利用两种传感器来实现其智能功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距离自动追踪人的风扇,包括: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模块、液晶显示屏、转向减速齿轮、风扇底座、转向电机、四脚支架、电机驱动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稳压器模块、内部电机、电机后盖、风扇罩、红外传感器模块、主体、扇叶。其特征在于:电机驱动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稳压器模块分别固定于风扇主体内部的中间位置,电机驱动模块通过导线与单片机控制模块相连接,稳压器模块通过导线与单片机控制模块相连接,单片机控制模块通过导线与红外传感器模块相连接;红外传感器模块位于主体外壳右侧的正中间位置,并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模块相连接;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模块位于主体外壳前侧紧靠液晶显示屏上边的位置,通过导线分别与单片机控制模块和红外传感器模块相连接;液晶显示屏位于主体外壳前侧的正中间位置,通过导线与单片机控制模块相连接;风扇底座位于风扇的最底部,通过四脚支架与风扇主体连成一体;转向电机安装于风扇底座上部的后边位置,通过导线与电机驱动模块相连接,转向减速齿轮安装于风扇底座上部的中间位置,与转向电机通过转轴相连接;风扇罩位于风扇的最上部,后端与电机后盖相连接;内部电机安放于电机后盖的内部,通过导线与电机驱动模块相连接;扇叶位于风扇罩的内部,通过转轴与内部电机相连接。打开风扇开关,电压经稳压器模块处理后传给整个电路,单片机控制模块开始运行,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以下两种功能。功能一:风扇利用红外传感器模块感知周围区域的热信号,当用户出现在风扇覆盖范围内时,红外传感器模块自动感知,然后将热信号传递给单片机控制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处理这些信息后产生控制信号立即传递给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模块接受信息后驱动转向电机转动,从而带动转向减速齿轮运转,使风扇360度旋转,同时电机驱动模块也驱动内部电机,从而带动扇叶旋转,使风扇开始自动追踪用户位置,并将冷风吹向他们,一旦发现房间没人,则会自动关闭。功能二:风扇在功能一打开的基础上,单片机控制模块作为控制平台对风扇转速进行控制,利用风扇上的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模块来检测出人和风扇的距离,单片机控制模块经处理加工这些信息后,生成驱动信号,控制风扇转速。当人距离风扇距离逐渐靠近时,风速减少,当人距离风扇距离逐渐远离时,风速增加,反之当人距离风扇距离逐渐靠近时,风速增加,当人距离风扇距离逐渐远离时,风速减少,以实现人靠近风扇不同距离时风扇转速不同的功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基于距离自动追踪人的风扇是普通家庭室内降温的必备工具。体积中等,采用单片机智能控制,运用两种传感器模块紧密配合机械结构实现全方位追踪定位的功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一种基于距离自动追踪人的风扇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一种基于距离自动追踪人的风扇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一种基于距离自动追踪人的风扇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模块,2.液晶显示屏,3.转向减速齿轮,4.风扇底座,5.转向电机,6.四脚支架,7.电机驱动模块,8.单片机控制模块,9.稳压器模块,10.内部电机,11.电机后盖,12.风扇罩,13.红外传感器模块,14.主体,15.扇叶。【具体实施方式】打开风扇开关,电压经稳压器模块(9)处理后传给整个电路,单片机控制模块(8)开始运行,在液晶显示屏(2)上显示以下两种功能。功能一:风扇利用红外传感器模块(13)感知周围区域的热信号,当用户出现在风扇覆盖范围内时,红外传感器模块(13)自动感知,然后将热信号传递给单片机控制模块(8),单片机控制模块(8)处理这些信息后产生控制信号立即传递给电机驱动模块(7),电机驱动模块(7)接受信息后驱动转向电机(5)转动,从而带动转向减速齿轮(3 )运转,使风扇360度旋转,同时电机驱动模块(7 )也驱动内部电机(10),从而带动扇叶(15)旋转,使风扇开始自动追踪用户位置,并将冷风吹向他们,一旦发现房间没人,则会自动关闭。功能二:风扇在功能一打开的基础上,单片机控制模块(8)作为控制平台对风扇转速进行控制,利用风扇上的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模块(I)来检测出人和风扇的距离,单片机控制模块(8)经处理加工这些信息后,生成驱动信号,控制风扇转速。当人距离风扇距离逐渐靠近时,风速减少,当人距离风扇距离逐渐远离时,风速增加,反之当人距离风扇距离逐渐靠近时,风速增加,当人距离风扇距离逐渐远离时,风速减少,以实现人靠近风扇不同距离时风扇转速不同的功能。【主权项】1.一种基于距离自动追踪人的风扇,包括: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模块、液晶显示屏、转向减速齿轮、风扇底座、转向电机、四脚支架、电机驱动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稳压器模块、内部电机、电机后盖、风扇罩、红外传感器模块、主体、扇叶,其特征在于:电机驱动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稳压器模块分别固定于风扇主体内部的中间位置,电机驱动模块通过导线与单片机控制模块相连接,稳压器模块通过导线与单片机控制模块相连接,单片机控制模块通过导线与红外传感器模块相连接;红外传感器模块位于主体外壳右侧的正中间位置,并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模块相连接;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模块位于主体外壳前侧紧靠液晶显示屏上边的位置,通过导线分别与单片机控制模块和红外传感器模块相连接;液晶显示屏位于主体外壳前侧的正中间位置,通过导线与单片机控制模块相连接;风扇底座位于风扇的最底部,通过四脚支架与风扇主体连成一体;转向电机安装于风扇底座上部的后边位置,通过导线与电机驱动模块相连接,转向减速齿轮安装于风扇底座上部的中间位置,与转向电机通过转轴相连接;风扇罩位于风扇的最上部,后端与电机后盖相连接;内部电机安放于电机后盖的内部,通过导线与电机驱动模块相连接;扇叶位于风扇罩的内部,通过转轴与内部电机相连接。【专利摘要】目前生活中现有的几种风扇在吹风时一般定向转动,此过程不仅耗电量大而且也无法根据人的位置达到全方位的吹风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基于距离自动追踪人的风扇。一种基于距离自动追踪人的风扇,包括: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模块、液晶显示屏、转向减速齿轮、风扇底座、转向电机、四脚支架、电机驱动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稳压器模块、内部电机、电机后盖、风扇罩、红外传感器模块、主体、扇叶。本技术用体积中等,采用单片机智能控制,运用两种传感器模块紧密配合机械结构实现全方位追踪定位的功能。【IPC分类】F04D27/00【公开号】CN204851727【申请号】CN201520383435【专利技术人】王博, 刘自成, 牟世刚 【申请人】德州学院【公开日】2015年12月9日【申请日】2015年6月8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距离自动追踪人的风扇,包括: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模块、液晶显示屏、转向减速齿轮、风扇底座、转向电机、四脚支架、电机驱动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稳压器模块、内部电机、电机后盖、风扇罩、红外传感器模块、主体、扇叶,其特征在于:电机驱动模块、单片机控制模块、稳压器模块分别固定于风扇主体内部的中间位置,电机驱动模块通过导线与单片机控制模块相连接,稳压器模块通过导线与单片机控制模块相连接,单片机控制模块通过导线与红外传感器模块相连接;红外传感器模块位于主体外壳右侧的正中间位置,并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模块相连接;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模块位于主体外壳前侧紧靠液晶显示屏上边的位置,通过导线分别与单片机控制模块和红外传感器模块相连接;液晶显示屏位于主体外壳前侧的正中间位置,通过导线与单片机控制模块相连接;风扇底座位于风扇的最底部,通过四脚支架与风扇主体连成一体;转向电机安装于风扇底座上部的后边位置,通过导线与电机驱动模块相连接,转向减速齿轮安装于风扇底座上部的中间位置,与转向电机通过转轴相连接;风扇罩位于风扇的最上部,后端与电机后盖相连接;内部电机安放于电机后盖的内部,通过导线与电机驱动模块相连接;扇叶位于风扇罩的内部,通过转轴与内部电机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刘自成牟世刚
申请(专利权)人:德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