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构和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9117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1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秧机构和插秧机,该插秧机构还包括:插秧杆、第一段外壳、第二段外壳、第三段外壳、凸轮和弹性复位元件;所述插秧杆的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延伸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段外壳和所述第二段外壳,并连接于秧苗;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插秧杆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插秧杆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凸轮设置于所述开口处;当第二段外壳以所述凸轮的偏心点为中心位置旋转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段外壳带动所述插秧杆旋转,且所述凸轮抵挡所述插秧杆沿所述插秧杆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凸轮的周边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形状为直角形。该种插秧机结构简单,成本低下,且操作方便,适用于多数农民的插秧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秧机构和插秧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耕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插秧机构和插秧机。
技术介绍
目前,农民耕种秧苗的时候一般都是手工操作,在丘林地带,田地呈阶梯状布置,若采用现有的大型插秧机进行插秧,因受到田地大小和位置的限制,需要频繁的移动插秧机的位置来满足插秧的需求,这样会浪费较多的时间,而且效率低下,所以现有的大型插秧机在丘林地带较难普及;对于平原地带,采用现有的大型插秧机插秧会提高插秧效率,但该种插秧机依然会存在上述位置挪动的不方便性,更重要的是,采用大型插秧机插秧需要耗费较多的电力资源,且不易控制。另外,多数农民所拥有的田地亩数有限,不适宜动用该大型插秧机进行插秧,因此,该种大型插秧机无论在丘林地带或者是平原地带普及都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提供一种成本低下且操作方便,适宜多数农民使用的插秧装置时本专利技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多数农民使用的插秧机构和插秧机,该插秧机成本低下且操作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插秧机构,该插秧机构还包括:插秧杆、第一段外壳、第二段外壳、第三段外壳、凸轮和弹性复位元件;所述第一段外壳呈柱状,且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段外壳的一端,另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段外壳,所述第二段外壳呈方形结构;所述插秧杆一端固接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一端,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三段外壳,所述插秧杆的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延伸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段外壳和所述第二段外壳,并连接于秧苗;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插秧杆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插秧杆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凸轮设置于所述开口处;当所述第二段外壳以所述凸轮的偏心点为中心位置旋转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段外壳带动所述插秧杆旋转,且所述凸轮抵挡所述插秧杆沿所述插秧杆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凸轮的周边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形状为直角形。优选地,所述第一段外壳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段外壳的端面的中心处,且所述第一段外壳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段外壳的端面的中心处。优选地,所述插秧机构还包括固接于所述第二段外壳的止挡杆,所述止挡杆上还设置有贯通槽;所述插秧杆上远离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一端设置有锯齿;所述贯通槽和所述锯齿相配合以夹持所述秧苗。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外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插秧机,所述插秧机包括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和上述所述的多个插秧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通过第一固定轴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以使得所述第二转动机构能够沿所述第一固定轴的周向方向旋转,所述插秧机构的凸轮的偏心点通过第二固定轴固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上,且所述第二段外壳以所述偏心点为中心旋转以使得所述插秧杆能够沿所述插秧杆的长度方向运动。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的以下部件:主动齿轮和与主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套接于第一套圈上,且所述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一套圈之间设置有第一平键,以使得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套圈的转动;所述第一套圈和所述第一固定轴之间通过第一轴承连接,所述第一套圈套接且固定于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上,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套接且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轴上;所述第一套圈固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所述第一固定轴穿出所述第一壳体并固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优选地,所述第二转动机构包括固接于所述第一套圈的第二壳体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的以下部件:第二从动齿轮、分别啮合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多个调向轮和分别一一对应地啮合于多个调向轮的多个连接齿轮;所述第一固定轴穿出第一壳体固接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中心处;所述连接齿轮套接于第二套圈上,且所述连接齿轮和所述第二套圈上设置有第二平键,以使得所述连接齿轮的转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套圈的转动;所述第二套圈和所述第二固定轴之间通过第二轴承连接,所述第二套圈套接且固定于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上,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圈套接且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轴上;所述第二套圈固接于所述第二段外壳,所述第二固定轴穿出所述第二壳体并固接于凸轮的偏心点。优选地,多个所述调向轮的数量设置为3个,一一对应地,多个所述连接齿轮的数量也设置为3个;所述调向轮和所述连接齿轮相同,且所述调向轮的齿根圆直径或所述连接齿轮的齿根圆直径等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的齿根圆直径,以使得所述插秧机构的运动轨迹形成为圆形。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插秧单元中的插秧杆跟随第二段外壳旋转,在第二段外壳旋转的过程中,插秧杆在凸轮的作用下实现在其自身的长度方向上来回运动,从而使得设置在插秧杆上的秧苗能够被插进田地,且该插秧杆的运动轨迹控制为圆形,运动轨迹设置为圆形会使得相邻两个插秧杆之间的距离相同,且为最短的状态,能够使得多个相邻秧苗之间的距离更短,从而使得田地中的秧苗适当的更为密集,增加产量。该种插秧机的结构简单,包括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和分别通过多个第二固定轴固接在第二转动机构上的多个插秧机构,第二转动机构能够沿第一固定轴的周向方向旋转,这样,插秧机构中的第二段外壳将跟随第二转动机构旋转,此时,插秧机构中的插秧杆即沿插秧杆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进而将设置在插秧杆上的秧苗被插进田地。该种插秧机结构简单,易于维修,成本低下,适合多数农民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插秧机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插秧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第二段外壳4、第一段外壳5、第三段外壳6、插秧杆7、止挡杆8、凸轮9、主动齿轮10、第一固定轴11、第一从动齿轮12、第二固定轴13、连接齿轮14、第二套圈15、调向轮16、第二从动齿轮17、第一套圈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左、右、内、外”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插秧机构,该插秧机构还包括:插秧杆6、第一段外壳4、第二段外壳3、第三段外壳5、凸轮8和弹性复位元件;所述第一段外壳4呈柱状,且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段外壳3的一端,另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段外壳5,所述第二段外壳3呈方形结构;所述插秧杆6一端固接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一端,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三段外壳5,所述插秧杆6的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延伸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段外壳4和所述第二段外壳3,并连接于秧苗;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插秧杆6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插秧杆6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凸轮8设置于所述开口处;当所述第二段外壳3以所述凸轮8的偏心点为中心位置旋转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段外壳3带动所述插秧杆6旋转,且所述凸轮8抵挡所述插秧杆6沿所述插秧杆6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凸轮8的周边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形状为直角形。该插秧机构的插秧杆6跟随插秧单元的第二段外壳3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插秧杆6在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插秧机构和插秧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插秧机构还包括:插秧杆(6)、第一段外壳(4)、第二段外壳(3)、第三段外壳(5)、凸轮(8)和弹性复位元件;所述第一段外壳(4)呈柱状,且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段外壳(3)的一端,另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段外壳(5),所述第二段外壳(3)呈方形结构;所述插秧杆(6)一端固接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一端,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三段外壳(5),所述插秧杆(6)的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延伸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段外壳(4)和所述第二段外壳(3),并连接于秧苗;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插秧杆(6)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插秧杆(6)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凸轮(8)设置于所述开口处;当所述第二段外壳(3)以所述凸轮(8)的偏心点为中心位置旋转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段外壳(3)带动所述插秧杆(6)旋转,且所述凸轮(8)抵挡所述插秧杆(6)沿所述插秧杆(6)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凸轮(8)的周边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形状为直角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插秧机构还包括:插秧杆(6)、第一段外壳(4)、第二段外壳(3)、第三段外壳(5)、凸轮(8)和弹性复位元件;所述第一段外壳(4)呈柱状,且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二段外壳(3)的一端,另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三段外壳(5),所述第二段外壳(3)呈方形结构;所述插秧杆(6)一端固接于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一端,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三段外壳(5),所述插秧杆(6)的另一端沿长度方向延伸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段外壳(4)和所述第二段外壳(3),并连接于秧苗;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插秧杆(6)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插秧杆(6)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凸轮(8)设置于所述开口处;当所述第二段外壳(3)以所述凸轮(8)的偏心点为中心位置旋转的情况下,所述第二段外壳(3)带动所述插秧杆(6)旋转,且所述凸轮(8)抵挡所述插秧杆(6)沿所述插秧杆(6)的长度方向运动;所述凸轮(8)的周边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形状为直角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外壳(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段外壳(3)的端面的中心处,且所述第一段外壳(4)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段外壳(5)的端面的中心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机构还包括固接于所述第二段外壳(3)的止挡杆(7),所述止挡杆(7)上还设置有贯通槽;所述插秧杆(6)上远离所述弹性复位元件的一端设置有锯齿;所述贯通槽和所述锯齿相配合以夹持所述秧苗。4.一种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秧机包括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和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多个插秧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通过第一固定轴(10)连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以使得所述第二转动机构能够沿所述第一固定轴(10)的周向方向旋转,所述插秧机构的凸轮(8)的偏心点通过第二固定轴(12)固接于所述第二转动机构上,且所述第二段外壳(3)以所述偏心点为中心旋转以使得所述插秧杆(6)能够沿所述插秧杆(6)的长度方向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荣太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县华瑞模具材料经营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