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壳山核桃套种丹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48176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0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薄壳山核桃套种丹参的方法,涉及农业种植领域,采用在薄壳山核桃幼苗的行距间套种丹参幼苗,采用1)整地、2)栽植、3)施肥、4)灌溉、5)收获的步骤,有效的实现了土地的综合利用,同时带来了双重的农作物经济效益,有益于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适用于新型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近些年随着地球气候的变暖,地球上一些地区的沙漠化也将越来越严重,能被运用在农业上的土地资源也越来越少,农作物需要土地的培育生长,也将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问题,土地紧张问题在一定时间内也将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山核桃的种植对于环境的适宜性强,且病害少,核桃树喜温、喜光,较易生长在丘陵地区的山区,生长时的幼期较长,造成了土地的闲置浪费。丹参作为常用的中草药,在生活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经济价值较大,且丹参在种植过程中,耐寒、耐旱能力强,非常适宜在丘陵地区生长培育,即可分枝繁殖又可种子繁殖,丹参在种植的时候也便于收获。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用地紧张问题,同时带来了双重的农作物经济效益。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包括如下步骤:I)整地:选择在土地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地,土壤pH在6.5-7.5,土层深度在40-50cm,去除杂草,平整土地;2)栽植:开挖栽植穴的深度为30-50cm,每行薄壳山核桃幼苗种植的行间距为400-450cm,每株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穴间距为200_230cm ;按行距30—35cm,株距15—20cm,每亩8000—12000株,挖8— 1cm深的穴,套种丹参;3)施肥:在薄壳山核桃幼苗种植之前,每个栽植穴底部施入氮肥,并在种植的幼苗根部填盖砂石20-30cm ;在丹参种植的种植穴中施入基肥与碎土混合比1:1填盖,于竖年施肥1-2次;4)灌溉:薄壳山核桃幼苗每10-12天浇水一次,每次浇足;丹参浇水润湿即可,随后的生长期浇灌3-5次水;5)收获:每年的11-12月份收获丹参,用机械抓土的方法刨出丹参,并对丹参生长的地方进行翻犁处理。优选地,所述的套种丹参的栽培方法为11-12月份的幼苗栽植。优选地,所述的薄壳山核桃幼苗在9-11月份种植。优选地,所述的丹参幼苗种植过程要定时对其进行松土除草处理。优选地,所述施肥步骤中基肥的原料配比为厩肥:复合肥:磷肥=3:1:1ο优选地,所述丹参的幼苗株高8 — 10cm,具有3-5片真叶;所述的薄壳山核桃幼苗的植株株高为0.8-1.2m。优选地,所述栽植步骤中的栽植穴在耕种前喷洒适量杀虫剂和杀菌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业用地紧张问题,同时带来了双重的农作物经济效益,由于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期较长,且薄壳山核桃和丹参都是较耐寒、耐旱的作物,易种植,丹参的种植收获时期较短,两种作物的种植环境相似,丹参为土生作物,生长过层中会将周边的土壤蓬松,而且在丹参进行收获季节的时候,将周边的土地进行翻犁,也会进一步将土壤进行疏松,有利于薄壳山核桃幼苗根部部位的扎根与土地,进一步吸收土地中的,对于薄壳山核桃的生长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薄壳山核桃的保水性较强,可进一步的防止丹参由于周边土壤水量过多造成的作物生长不利,丹参与薄壳山核桃的肥料相互补充促进生长。这种套种的方法使用与丘陵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进一步推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包括如下步骤:I)整地:选择在土地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地,土壤pH在6.5-7,土层深度在40-50cm,去除杂草,平整土地;2)栽植:开挖栽植穴的深度为30-40cm,每行薄壳山核桃幼苗种植的行间距为400-450cm,每株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穴间距为200_230cm ;按行距30—35cm,株距15—20cm,每亩8000—12000株,挖8— 1cm深的穴,套种丹参种根;3)施肥:在薄壳山核桃幼苗种植之前,每个栽植穴底部施入农家肥,并在种植的幼苗根部填盖砂石20-30cm ;在丹参种植的种植穴中施入基肥与碎土混合比1:1填盖,于竖年施肥2次;4)灌溉:薄壳山核桃幼苗每10天浇水一次,每次浇足;丹参浇水润湿即可,随后的生长期浇灌3-5次水;5)收获:每年的11-12月份收获丹参,用机械抓土的方法刨出丹参,并对丹参生长的地方进行翻犁处理。套种丹参的栽培方法为11-12月份的幼苗栽植;薄壳山核桃幼苗在9-11月份种植;丹参种根种植过程要定时对其进行松土除草处理;施肥步骤中基肥的原料配比为厩肥:复合肥:磷肥=3:1:1 ;丹参的幼苗株高8 — 10cm,具有3_5片真叶;所述的薄壳山核桃幼苗的植株为0.8-1.2m ;栽植步骤中的栽植穴在耕种前喷洒适量杀虫剂和杀菌剂。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包括如下步骤:I)整地:选择在土地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地,且能够种植山核桃,土壤pH在7-7.5,土层深度在40-50cm,去除杂草,平整土地;2)栽植:开挖栽植穴的深度为40-50cm,每行薄壳山核桃幼苗种植的行间距为400-450cm,每株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穴间距为200_230cm ;按行距30—35cm,株距15—20cm,每亩8000—12000株,挖8— 1cm深的穴,套种丹参;3)施肥:在薄壳山核桃幼苗种植之前,每个栽植穴底部施入农家肥,并在种植的幼苗根部填盖砂石20-30cm ;在丹参种植的种植穴中施入基肥与碎土混合比1:1填盖,于竖年施肥I次;4)灌溉:薄壳山核桃幼苗每10-12天浇水一次,每次浇足;丹参浇水润湿即可,随后的生长期浇灌3-5次水;5)收获:每年的11-12月份收获丹参,用机械抓土的方法刨出丹参,并对丹参生长的地方进行翻犁处理。套种丹参的栽培方法为11-12月份的幼苗栽植;薄壳山核桃幼苗在9-11月份种植;施肥步骤中基肥的原料配比为厩肥:复合肥:磷肥=3:1:1 ;丹参的幼苗株高8 — 1cm,具有3-5片真叶;所述的薄壳山核桃幼苗的植株为0.8-1.2m ;丹参的种根为2.5-3cm,薄壳山核桃幼苗的株高为15-30cm。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主权项】1.,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整地:选择在土地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地,土壤pH在6.5-7.5,土层深度在40-50cm,去除杂草,平整土地; 2)栽植:开挖栽植穴的深度为30-50cm,每行薄壳山核桃幼苗种植的行间距为400-450cm,每株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穴间距为200_230cm ;按行距30—35cm,株距15—20cm,每亩8000—12000株,挖8— 1cm深的穴,套种丹参; 3)施肥:在薄壳山核桃幼苗种植之前,每个栽植穴底部施入氮肥,并在种植的幼苗根部填盖砂石20-30cm ;在丹参种植的种植穴中施入基肥与碎土混合比1:1填盖,于竖年施肥1-2 次; 4)灌溉:薄壳山核桃幼苗每10-12天浇水一次,每次浇足;丹参浇水润湿即可,随后的生长期浇灌3-5次水; 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壳山核桃套种丹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整地:选择在土地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地,土壤pH在6.5‑7.5,土层深度在40‑50cm,去除杂草,平整土地;2)栽植:开挖栽植穴的深度为30‑50cm,每行薄壳山核桃幼苗种植的行间距为400‑450cm,每株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穴间距为200‑230cm;按行距30—35cm,株距15—20cm,每亩8000—12000株,挖8—10cm深的穴,套种丹参;3)施肥:在薄壳山核桃幼苗种植之前,每个栽植穴底部施入氮肥,并在种植的幼苗根部填盖砂石20‑30cm;在丹参种植的种植穴中施入基肥与碎土混合比1:1填盖,于竖年施肥1‑2次;4)灌溉:薄壳山核桃幼苗每10‑12天浇水一次,每次浇足;丹参浇水润湿即可,随后的生长期浇灌3‑5次水;5)收获:每年的11‑12月份收获丹参,用机械抓土的方法刨出丹参,并对丹参生长的地方进行翻犁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博翰朱修磊李健刘继奎
申请(专利权)人:全椒林农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