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器防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7030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伪装置,包括防伪盖和卡簧;防伪盖包括上盖、下圈和支臂;在下圈内壁成型一凹槽,内置卡簧,下圈可带上筒、下筒或为环形。该防伪装置可在容器内的液体灌装并封口完成后,直接套于容器上,简化了工艺过程;同时开启更方便,防伪效果更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使用该防伪装置的容器,该容器的颈部有一与防伪装置的卡簧相适配的卡槽。(*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伪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颈部的容器的防伪装置。目前,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生产厂家为了防止制假,在酒类或饮料的包装容器的瓶口多采用一次性的防伪瓶盖。目前广泛使用的防伪容器都是采用在瓶颈处设一防伪环,开启容器后,该防伪环与容器盖的连接断裂,防伪环无法取下而达到防止再次使用该容器制假的目的。中国技术专利ZL 96250713.X公开一种带防伪环的防伪瓶,见附图说明图1,它包括内盖6、防盗盖7和瓶颈9,其中,瓶颈上有一环形凹槽A,该凹槽内置一防伪环8,防盗盖的开启线下缘B压封在环形凹槽内,或将防盗盖下缘直接辊压镶嵌在环形凹槽内,开启瓶盖后,防伪环或防盗盖下缘留在瓶颈的环形凹槽内无法取下,从而达到防伪的目的。这种防伪瓶在灌装液体后,在封口的同时要将防盗盖辊压到瓶口上,使得液体的灌装工艺复杂化,同时,由于瓶盖与防伪环连为一体,在开启瓶盖时,需费较大的力气。这种防伪瓶因瓶盖与防伪环为一体,防伪瓶打开前与打开后的区别不是十分明显,不易于人们识别。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伪装置,该防伪装置可在容器内的液体灌装并封口完成后,直接套于容器上,套上防伪装置后,容器瓶盖无法打开;并且易于识别且开启更方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该防伪装置的容器,该容器的颈部具有与防伪装置相适配的凹槽。本技术的防伪装置包括套于所述容器瓶盖外的防伪盖;和卡簧;所述防伪盖包括用于挡住容器瓶盖的上盖;固定于容器瓶颈外的下圈;以及连接所述上盖和所述下圈的支臂;在所述下圈内壁成型一凹槽,用于安装所述卡簧。本技术的容器,包括瓶体和瓶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瓶颈的外圆设置一道环形卡槽,所述卡槽的宽度与所述防伪装置的卡簧相适配,用于安装所述防伪装置。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所述的卡簧形状为开口环形,其截面上宽下窄,呈V形。卡簧的一侧边成型为梳齿形。卡簧具有弹性,材料可以为塑料,也可以为金属,优选为不锈刚或铜,更优选为铜。塑料卡簧因弹性较差,在安装防伪装置时,需用压盖机装配。采用金属材料则使卡簧更具弹性和韧性,可用手工装配,同时不会划伤容器的瓶盖,当容器长期贮存时,卡簧不会生锈变形,而将防伪装置取下。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在所述支臂的一侧设置一加强肋,用于增加所述支臂的强度,从而在掰断时使所述支臂从与所述下圈连接的根部断裂。根据本技术的又一方面,防伪盖一体成型铸造,上盖可以是任何适当的形状,其下圈可以成型为各种形状以适应不同的瓶形,并且使该防伪装置更醒目和美观,从而达到防伪的效果。例如,下圈可为圆筒形,下圈的上方可成型一上筒,或在其下方成型一下筒,或同时具有上筒和下筒,下圈也可以为环形,这样可节省材料。本技术的防伪装置安装时十分方便,可在完成容器内的液体灌装和封口后,再套上防伪装置,这样可简化液体灌装和封口的工艺。防伪装置下圈内的卡簧牢固地卡在使用该防伪装置的容器瓶颈的卡槽内,卡簧具有弹性,使得该防伪装置在安装时更容易,同时卡得更牢固。本技术的防伪装置可用压盖机装配,卡簧采用铜或不锈钢制造,使本防伪装置更具弹性和韧性,也可用手工装配,同时避免在装配时划伤容器的瓶盖,当容器内的液体(如酒)需长期贮存时,不会因卡簧生锈和变形而将防伪装置取下。套上本防伪装置后,容器的瓶盖无法开启。在开启容器时,必须掰断该防伪装置的支臂,去掉上盖,然后打开容器的瓶盖,而下圈则无法取下,上盖和下圈不能再次连接,从而达到防伪的目的;而且,本技术的容器防伪装置突破了传统防伪装置与容器盖连为一体的方式,套在容器瓶盖的外面,容器有或没有防伪装置、以及防伪装置是否被破坏一目了然,非常醒目,使得防伪效果更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技术。图1为目前使用的防伪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防伪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图3为图2的防伪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图2防伪装置的下槽局部放大图;图5为本技术防伪装置的卡簧主视图;图6为图5的卡簧展开图;图7为图5所示的卡簧沿A-A线的放大剖视图;图8示出图5所示卡簧伸开时的形状;图9为本技术的左视图;图10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1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12为本技术防伪装置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3为图12所示防伪装置的左视图;图14为图12所示防伪装置的右视图;图15为图12所示防伪装置的俯视图;图16为本技术防伪装置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17为图16所示防伪装置的左视图;图18为图16所示防伪装置的右视图;图19为图16所示防伪装置的俯视图20为本技术防伪装置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图21为图20所示防伪装置的左视图;图22为图20所示防伪装置的右视图;图23为图20所示防伪装置的俯视图;图24为使用本技术防伪装置的容器示意图。如图2、图3所示,本技术的防伪装置包括防伪盖1和卡簧2。防伪盖1包括用于档住容器瓶盖的上盖11、固定于瓶颈处的下圈13和连接上盖与下圈的支臂12,上盖11可为任何适当的形状,上盖11、支臂12和下圈13可以一体成型铸造;在下圈13的内侧成型一凹槽131;在凹槽131内置卡簧2。如图4、图5、图7所示,卡簧2为开口环形,由两环面形成一夹角,其截面上宽下窄,呈V形。卡簧具有弹性,可采用塑料或金属加工成型;卡簧2的一侧成型为齿状,使得其一个环面为间断的齿形,如图8所示;材料采用有弹性和韧性的金属材料,如铜或不锈钢,这样使得卡簧2伸展呈一长条形,见图6、图8,采用这种方式的卡簧弹性和韧性更好,在装配时可不用压盖机压盖装配,直接采用手工装配,而且避免了划伤盖于容器上的瓶盖,当容器中所装的液体(如酒)需要长期贮存时,卡簧不会生锈和变形,而因此将防伪装置取下。如图9、图10所示,连接上盖11和下圈13的支臂12可以成型为各种形状,为了增加支臂的强度,保证在掰断时支臂从与下圈13连接的根部断裂,可在支臂的一侧成型一加强筋121,加强筋121的长度短于支臂12的长度。本技术的上盖11可以为任何适当的形状,例如,椭圆型,如图11所示,上盖11的作用为挡住瓶盖,使套上本防伪装置的容器瓶盖无法开启。本技术的防伪装置可成型为各种形状以适应不同形状的容器,同时,更加醒目和美观,使防伪效果更好。图2、图3、图9、图10和图11为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其下圈为一带上筒的环形圈。图12、图13、图14和图15为本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其下圈为一带下筒的环形圈。图16、图17、图18和图19为本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其下圈同时具有上筒和下筒。图20、图21、图22和图23为本技术的第四种实施方式,其下圈为一窄环形,不具上筒和下筒,这样可节省材料。在装配时,先将卡簧2装在防伪装置下圈13的内壁凹槽131中,卡簧2的V形开口朝上,再将防伪装置对准已封装好的容器的瓶盖,由上往下套,直至防伪装置下圈内的卡簧卡住容器瓶颈处的卡槽为止,这时,防伪装置无法从容器上取下,容器盖亦无法打开;若需打开容器的瓶盖,则必须掰断防伪装置的上盖11和下圈13之间的连接,该连接掰断后不能重新连接,从而达到防止再次用该容器灌装制假的目的。使用本技术的防伪装置的容器如图24所示,包括瓶体4、瓶颈5,在瓶颈的外圆成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容器防伪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套于所述容器瓶盖外的防伪盖;和卡簧;所述防伪盖包括用于挡住容器瓶盖的上盖;固定于容器瓶颈外的下圈;以及连接所述上盖和所述下圈的支臂;在所述下圈内壁成型一凹槽,用于安装所述卡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新茂设计策划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