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传送与接收方法以及数据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47014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9 19:18
一种数据传送与接收方法以及数据传输系统。此数据传输系统包含数据传送装置以及数据接收装置。在此数据传送与接收方法中,首先利用数据传送装置来传送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其中第二数据的界定符号的值不同于第一数据的界定符号的值。第二数据的界定符号的值可根据第一数据的数据转换位来决定。接着,利用数据接收装置来接收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以获得第一数据主体和第二数据主体的内容,其中数据接收装置将第二数据的界定符号的值变更为第一数据的界定符号的值,以获得第二数据主体的内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据传送与接收方法以及数据传输系统,且特别涉及一种高速数据传送与接收方法以及高速数据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光电相关技术不断地进步,推动了液晶显示器市场的蓬勃发展。液晶显示器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低驱动电压、与低消耗功率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笔记型电脑、桌上型显示器、车用显示器等电子产品,并逐渐取代阴极射线管而成为显示器的主流。液晶显示器(IXD)是一种利用液晶特性来达到显示效果的显示装置。液晶显示器的驱动系统包含时序控制电路(Timing Controller, TCON)、源极驱动器(Source Driver)以及栅极驱动器,其中源极驱动器接受时序控制电路传送过来的像素数据并将其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以控制液晶线显示器的像素单元来显示影像。由于时序控制电路以高速数据传输接口,例如时钟内嵌模式点对点接口(Clock-embedded Mode Point-to-PointInterface ;CMPI)来传送数据至源极驱动器,时序控制电路传送数据的操作会产生相当强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因此,需要一种数据传送与接收方法以及数据传输系统来解决EMI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是在提供一种数据传送与接收方法以及数据传输系统,其变更数据界定符号(delimiter)的值,以解决数据传输时所产生的EMI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在此数据传送与接收方法中,首先进行第一数据传送步骤,以利用传送装置来传送第一数据,其中此第一数据包含第一数据界定符号(delimiter)以及第一数据主体,第一数据界定符号用以界定第一数据主体。然后,进行第二数据传送步骤,以利用传送装置来传送第二数据,其中第二数据包含第二数据界定符号以及第二数据主体,第二数据界定符号用以界定第二数据主体,且第二数据界定符号的值不同于第一数据界定符号的值。接着,利用接收装置来接收第一数据,以获得第一数据主体的内容。然后,利用接收装置来接收第二数据,以将第二数据界定符号的值变更为第一数据界定符号的值,而获得第二数据主体的内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在此数据传送与接收方法中,首先提供第一数据,其中此第一数据包含第一数据界定符号以及第一数据主体,第一数据界定符号用以界定第一数据主体。然后,选择第一数据主体的至少一数据位为数据转换位。接着,进行数据界定符号决定步骤,以根据第一数据主体的数据转换位来决定第二数据的第二数据界定符号的值。然后,进行第二数据提供步骤,以提供第二数据,其中第二数据包含前述的第二数据界定符号以及第二数据主体,第二数据界定符号用以界定第二数据主体。接着,利用传送装置来依序传送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然后,利用接收装置来接收第一数据,以获得第一数据主体的内容。接着,利用接收装置来接收第二数据,并进行转换判断步骤,以根据第一数据主体的数据转换位的值来决定第二数据界定符号的值,而获得第二数据主体的内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此数据传输系统包含传送装置以及接收装置。传送装置用以依序传送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其中第一数据包含第一数据界定符号以及第一数据主体,第一数据界定符号用以界定第一数据主体,第二数据包含第二数据界定符号以及第二数据主体,第二数据界定符号用以界定第二数据主体,且第二数据界定符号的值不同于第一数据界定符号的值。接收装置用以接收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以获得第一数据主体和第二数据主体的内容,其中接收装置将第二数据界定符号的值变更为第一数据界定符号的值,而获得第二数据主体的内容。由上述说明可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传送与接收方法以及数据传输系统变更数据界定符号的值,以使每笔数据的数据界定符号的值不固定。因此,可大幅减轻高速数据传送时所产生的EMI状况。【附图说明】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上文特举多个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图1绘示液晶显示器的驱动系统的功能方块示意图。图2绘示时序控制器所传输的数据的结构示意图。图3A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传送与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3B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数据的结构示意图。图3C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数据的结构示意图。图3D图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传输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示意图。图4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传输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图5A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传送与接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图5B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数据的结构示意图。图5C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数据的结构示意图。图f5D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传输第一数据和第二数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其绘示液晶显示器的驱动系统100的功能方块示意图。驱动系统100包含时序控制器TCON以及多个源极驱动器SD,其中时序控制器TCON用以控制源极驱动器SD来输出像素数据至液晶显示器的各像素单元。一般而言,为了达到快速传输数据的目的,时序控制器TCON会利用高速的数据传输接口来将数据传送至源极驱动器SD。另外,为了提高数据传输的正确率,源极驱动器SD也会回传时钟数据回复(Clock and Data Recovery ;⑶R)信号至时序控制器TC0N。请参照图2,其绘示时序控制器TCON所传输的数据200的结构示意图。数据200包含数据界定符号210以及数据本体220,其中数据本体220包含像素数据,而数据界定符号210则用以界定数据本体220。为进行时钟数据回复的工作,时钟的相关信息通常会放在数据界定符号210中。如图2所示,数据200的数据界定符号210的值固定为001,然而在高速传输数据的情况下,固定值的数据界定符号210会引起严重的电磁干扰(EMI)问题。例如,当时序控制器TCON以每秒1.4Gb的速度来传送数据时,在51.85Mhz (1.4G/27)的频率以及其倍频上会有强大的电磁辐射产生,进而引起EMI问题。为了解决EMI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变更数据界定符号的值,以使每笔数据的数据界定符号的值不固定,如此便能将特定频率的电磁辐射能量降低,从而解决EMI问题。请参照图3A,其绘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数据传送与接收方法300的流程示意图。数据传送与接收方法300包含数据传送阶段310和数据接收阶段320。为了方便说明起见,以下将以传送两笔数据为例来进行说明,然而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不限于只传送两笔数据。在数据传送阶段310中,首先进行第一数据提供步骤311,以提供第一数据D1,如图3B所示。第一数据Dl包含第一数据界定符号(Clelimiter)Ll以及第一数据主体DM1,其中第一数据界定符号LI用以界定第一数据主体DMl。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数据主体DMl包含代表像素数据的多个位RO?R7、G0?G7以及BO?B7,而第一数据界定符号LI的值为001。接着,进行数据转换位选择步骤312,以选择第一数据主体DMl中的至少一个位来作为数据转换位T。在本实施例中,数据主体DMl的最后一个位B7被决定为数据转换位T,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不受限于此。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亦可选择多个位来作为数据转换位T。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数据转换位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数据传送与接收方法以及数据传输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传送与接收方法,包含:进行第一数据传送步骤,以利用传送装置来传送第一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数据包含第一数据界定符号以及第一数据主体,所述第一数据界定符号用以界定所述第一数据主体;进行第二数据传送步骤,以利用所述传送装置来传送第二数据,其中所述第二数据包含第二数据界定符号以及第二数据主体,所述第二数据界定符号用以界定所述第二数据主体,且所述第二数据界定符号的值不同于所述第一数据界定符号的值;利用接收装置来接收所述第一数据,以获得所述第一数据主体的内容;以及利用所述接收装置来接收所述第二数据,以将所述第二数据界定符号的值变更为所述第一数据界定符号的值,而获得所述第二数据主体的内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权哲张进添
申请(专利权)人:奇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