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式输送机的托辊及皮带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64810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9 0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及皮带保护装置,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目前托辊架上的托辊及皮带受力不均而导致使用寿命短、能耗高等问题。该带式输送机的托辊及皮带保护装置的中托板的两端距离长度大于侧托辊一的内端与侧托辊二的内端的距离长度;侧托辊一的内端及侧托辊二的内端均低于中托辊的顶部高度。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降低成本、减少能耗且延长托辊及皮带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及皮带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带式输送机的皮带由下部的托辊支撑并运行,由于皮带承载较重的物料而使得皮带及托辊均容易受到一定的磨损,特别是现有的带式输送机上托辊组的设计一般是每三个为一组且每组为同一平面地布置在托辊架上即为槽型托辊组,槽型托辊组的两个侧托辊与一个中托辊处在同一平面上存在如下问题:一、由于侧托辊与中托辊处在同一平面上,侧托辊与中托辊之间则必然存在一定的间隙,而各间隙两边的托辊边缘对负载较重的皮带会挤或刮出一道深沟,以致大大降低皮带的整体使用寿命;二、又由于侧托辊和中托辊在同一平面上,每单个侧托辊承受载荷约为总载荷的15%,中托辊承受载荷约为总载荷的70%,显然是中托辊受力比侧托辊受力情况要大得多,因受力不均衡而使得中托辊的磨损加快;三、由于受中托辊承载力的限制,槽型托辊组在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架上布置的间距则需要较小,托辊架上槽型托辊组安装密度提高则导致整个带式输送机建造成本加大,而且又由于托辊架上槽型托辊组数量的增多而使得设备运转时的能耗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降低成本、减少能耗且延长使用寿命的带式输送机的托辊及皮带保护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及皮带保护装置,所述带式输送机包括托辊架和托辊,托辊架包括横梁,所述托辊包括侧托辊及中托辊,横梁上固定有侧支座、中托板及中支座,侧托辊与侧支座及中支座活动连接,中托辊与中托板活动连接,所述侧托辊设置有侧托辊一及侧托辊二,侧托辊一及侧托辊二在横梁的中垂线两侧对称安装在各自的支座上,侧托棍一的内端比侧托棍一的外端低,侧托棍二的内端比侧托棍二的外端低;中托辊水平安装在横梁的中垂线侧上方;中托板的两端距离长度大于侧托辊一的内端与侧托辊二的内端的距离长度;侧托辊一的内端及侧托辊二的内端均低于中托辊的顶部高度。所述中托辊为一个,中托辊与两个侧托辊的距离为12厘米至18厘米。所述中托辊为两个,两个中托辊分别固定在两个侧托辊的两侧,每个中托辊与两个侧托辊的距离均为16厘米。本技术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带式输送机的托辊及皮带保护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由于侧托辊与中托辊不在同一平面上的排布使得相邻的侧托辊与中托辊之间的托辊边缘不与皮带接触,所以皮带不受托辊边缘的挤或刮的伤害而大大地延长了皮带的使用寿命;又由于在两个中托辊的情况下侧托辊和中托辊不在同一平面上,两个侧托辊所受载荷为总载荷的33.3%,单个侧托辊所受载荷为总载荷的16.7%,单个中托辊所受载荷为总载荷的33.3%,单个侧托辊与中托辊所受载荷比仅为1: 2,所以在同等载荷下降低了侧托辊与中托辊载荷的不均衡度,有效地提高了中托辊的使用寿命;依据侧托辊和中托辊不在同一平面上可以合理地布置托辊组的间距,即托辊架上可以适当地增加托辊组的间距而减少托辊组数量,托辊组数量减少后电机能耗也相应地降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带式输送机的托辊及皮带保护装置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主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俯视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侧视图。图中:1、侧支座,2、侧托辊,3、中托辊,4、横梁,5、侧托辊一,6、中支座,7、侧托辊二,8、皮带,9、中托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带式输送机的托辊及皮带保护装置的带式输送机包括托辊架和托辊,托辊架包括横梁4,托辊包括侧托辊2及中托辊3,横梁4上固定有侧支座1、中托板9及中支座6,侧托辊2与侧支座I及中支座6活动连接,中托辊3与中托板9活动连接,侧托辊I设置有侧托辊一 5及侧托辊二 7,侧托辊一 5及侧托辊二 7在横梁4的中垂线两侧对称安装在各自的侧支座I及中支座6上,侧托辊一 5的内端比侧托辊一 5的外端低,侧托辊二 7的内端比侧托辊二 7的外端低冲托辊3水平安装在横梁4的中垂线侧上方;中托板9的两端距离长度大于侧托辊一 5的内端与侧托辊二 7的内端的距离长度;侧托辊一 5的内端及侧托辊二 7的内端均低于中托辊3的顶部高度。中托辊3为一个,中托辊3与两个侧托辊2的距离为12厘米至18厘米。侧托辊一 5、侧托辊二 7及中托辊3成品字型固定在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架上,中托辊3两端的边缘在侧托辊2与皮带8接触面的下方,侧托辊一 5及侧托辊二 7内端的边缘均在中托辊3与皮带8接触面的下方,也就是说侧托辊一 5及侧托辊二 7内端的边缘和中托辊3的两端边缘均不与皮带8接触,从根本上消除了侧托辊2及中托辊3的一端或两端边缘对皮带8胶面抗压或划伤现象,从而大大地延长了皮带8的使用寿命。又由于侧托辊一 5、侧托辊二 7及中托辊3成品字型固定在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架上,沿皮带8输送方向上侧托辊2和中托辊3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若皮带8上的总载荷为P,则两个侧托辊2所受载荷为P的50%,单个侧托辊2所受载荷为P的25%,而中托辊3所受载荷为P的50%,单个侧托辊2与中托辊3所受载荷比为1: 2。但是现有的两侧托辊与中托辊在托辊架上呈直线排布的,由于槽角的存在而使得单个侧托辊所受载荷约为P的15%,中托辊所受载荷约为P的70%,单个侧托辊与中托辊所受载荷比为3: 14。因此在同等总载荷为P的情况下,本实施例能够大大降低侧托辊2与中托辊3载荷的不均衡度,从而大大提高中托辊3的使用寿命。实施例二如图4、图5及图6所示,中托辊3为两个,两个中托辊3分别固定在两个侧托辊2的两侧,每个中托辊3与两个侧托辊2的距离均为16厘米,其它结构设置与实施例一相同。两个侧托辊2与两个中托辊3成双品字型固定在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架上,两中托辊3两端的边缘在侧托辊2与皮带8接触面的下方,两侧托辊2内端的边缘均在中托辊3与皮带8接触面的下方,也就是说侧托辊2内端的边缘和中托辊3的两端边缘均不与皮带8接触,从根本上消除了侧托辊2及中托辊3的一端或两端边缘对皮带8胶面抗压或划伤现象,也大大地延长了皮带8的使用寿命。侧托辊2及中托辊3成双品字型固定在带式输送机的托辊架上,沿皮带8输送方向上侧托辊2和中托辊3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若皮带8上的总载荷为P,两个侧托辊2所受载荷为P的33.3 %,单个侧托辊2所受载荷为P的16.7 %,单个中托辊3所受载荷为P的33.3%,单个侧托辊2与中托辊3所受载荷比为1: 2。因此在同等总载荷为P的情况下,本实施例能够降低侧托辊2与中托辊3载荷的不均衡度,从而提高中托辊3的使用寿命。在输送机的设计中,承载分支托辊组即槽型托辊组间距必须满足皮带最小垂度要求:a0< 8Fmin(h/a)adm/(qB+qG)g,其中:a。为槽型托棍组最大间距,Fmin为输送带最小张力,(h/a) adm为胶带最大垂度,qB为每米胶带质量,qG为每米输送物料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由公式a。彡8Fmin(h/a) adm/ (qB+qG) g可以看出,机尾处张力最小,张力沿输送方向越来越大,当某点的输送带张力增大到Fi = 2Fmin时ai = 2 a。,托棍组承受载荷P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式输送机的托辊及皮带保护装置,所述带式输送机包括托辊架和托辊,托辊架包括横梁,所述托辊包括侧托辊及中托辊,横梁上固定有侧支座、中托板及中支座,侧托辊与侧支座及中支座活动连接,中托辊与中托板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托辊设置有侧托辊一及侧托辊二,侧托辊一及侧托辊二在横梁的中垂线两侧对称安装在各自的支座上,侧托辊一的内端比侧托辊一的外端低,侧托辊二的内端比侧托辊二的外端低;中托辊水平安装在横梁的中垂线侧上方;中托板的两端距离长度大于侧托辊一的内端与侧托辊二的内端的距离长度;侧托辊一的内端及侧托辊二的内端均低于中托辊的顶部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庭旺王瑞王艳林高吉祥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淮北盛顺达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