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料除尘装置,设置在供料装置与滚筒之间,包括用于收集粉尘的集尘箱和用于处理粉尘的除尘器,集尘箱内部分隔有在下侧相互连通的下行腔室和上行腔室,集尘箱设置有分别与下行腔室相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用于接收供料装置输出的物料,出料口与滚筒的输入端连接,下行腔室中设置有用于将物料从进料口输送至出料口的开放式物料滑道,除尘器的输入端与上行腔室的上侧连通,气体和粉尘从第一出料口进入集尘箱,并依次经过下行腔室和上行腔室后进入除尘器,在集尘箱中实现惯性除尘,使粉尘降落堆积在集尘箱底部,在除尘器中对尾气作进一步的处理,使之达到排放标准,防止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设置在供料装置与滚筒之间的进料除尘装置。
技术介绍
公知的,用于沥青混凝土再生料的烘干系统,主要包括底座、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上的滚筒、燃烧器、供料装置和滚筒驱动机构,滚筒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滚筒外周面的齿圈、设置在底座上并与齿圈啮合的齿轮、设置在底座上连接驱动齿轮转动的电机,底座上设置有用于承托滚筒的承托辊;滚筒的供热口和进料口设置在后端、出料口设置在前端;供料装置为物料提升机或其他设备,用于将物料输入滚筒后端的进料口中;燃烧器与滚筒后端的供热口连接,用于将热量输入滚筒中。滚筒由圆锥形前段、圆筒形中段和圆锥形后段组成,出料口设置在圆锥形前段的前端部,这样物料通过滚筒反转从出料口排出的过程中会使物料因粒径不同而被分化,造成输出的物料混合不均匀。另外,在烘干系统工作过程中,物料受热会在滚筒内部产生由挥发气体和粉尘,这些气体和粉尘需要及时处理,而目前的仅适用于上述的滚筒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滚筒侧面出料且进料口独立设置在滚筒前端的进料除尘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种进料除尘装置,设置在供料装置与滚筒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粉尘的集尘箱和用于处理粉尘的除尘器,集尘箱内部分隔有在下侧相互连通的下行腔室和上行腔室,集尘箱设置有分别与下行腔室相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用于接收供料装置输出的物料,出料口与滚筒的输入端连接,下行腔室中设置有用于将物料从进料口输送至出料口的开放式物料滑道,除尘器的输入端与上行腔室的上侧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高于所述出料口,所述物料滑道倾斜设置在所述进料口与出料口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集尘箱设置有位于所述下行腔室和上行腔室的连通处下方的集尘槽,集尘槽设置有卸料门。进一步的,所述下行腔室和上行腔室的连通处间隔设置有若干惯性除尘挡板。进一步的,所述惯性除尘挡板的横截面为倒“V”字形。进一步的,所述集尘箱包括平行相对的前、后面板和围设在前、后面板边沿之间的侧围板,前、后面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分隔所述下行腔室和上行腔室的隔板。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前面板上,所述出料口设置在所述后面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物料滑道一端设置在所述前面板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出料口。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烘干系统工作过程中,物料受热会在滚筒内部产生由挥发气体和粉尘,这些气体和粉尘需要及时处理,为此,在供料装置与滚筒的进料口之间的除尘装置,除尘装置的集尘箱内部分隔有下行腔室和上行腔室,气体和粉尘从第一出料口进入集尘箱,并依次经过下行腔室和上行腔室后进入除尘器,在集尘箱中实现惯性除尘,使粉尘降落堆积在集尘箱底部,在除尘器中对尾气作进一步的处理,使之达到排放标准,防止环境污染。【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技术烘干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烘干滚筒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滚筒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滚筒的剖视图。图6为图2的E-E向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集尘箱的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集尘箱的正视图。图9为图7的左视图。图10为图8中A-A向剖视图。图11为图9中B-B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11所示,一种烘干系统,包括底座1、除尘装置5、烘干滚筒2、燃烧器3、供料装置4和滚筒驱动机构。烘干滚筒2包括可转动地设置在底座I上的滚筒21、环绕滚筒21外周面且固定在底座I上的环形罩体22,滚筒21前端设置有与供料装置4输出端连接的进料口 23,后端设置有与燃烧器3输出端连接的供热口 24,环形罩体22与滚筒21外周面围成封闭的环形出料通道F,滚筒21外周面开设有圆周分布的多个连通口 27,相邻两连通口 27之间设置有位于环形出料通道F中的推料板26,环形罩体21上设置有可开启的出料口 224,当滚轮21转动时,推料板26推动环形出料通道F中的物料,使物料从连通口 27返回滚筒21或从出料口 224排出。滚筒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滚筒21外周的齿圈25、设置在底座I上与齿圈25啮合的齿轮和通过传动机构连接驱动齿轮转动的电机29,滚筒21上设置有齿圈25的环形防护罩 251。推料板26沿环形出料通道F的截面延伸,且其外形略小于环形出料通道F的截面;具体的:环形出料通道F的径向截面为矩形,推料板26沿环形出料通道F的径向截面延伸,推料板26设置有“Y”字形的两侧边,用于使物料向中间靠拢,详细参照图4所示,该“Y”字形的两侧边,即侧边的截面为“Y”字形;环形罩体21枢接有可在开启或闭合出料口224之间摆动的门板222,门板222与环形罩体21之间枢接有用于驱动门板222摆动的电动推杆221,出料口 224出还设置有引导出料的出料斗223。至少一个推料板26上设置有刮料齿261,该刮料齿261用于刮除环形罩体22内壁沉积的物料。滚筒21包括圆锥形前段2a、圆筒形中段2b和圆锥形后段2c,环形罩体22设置在圆筒形中段2b的后端;圆筒形中段2b内壁设置有圆周分布的若干拨料板281,拨料板281相对滚筒21的轴向倾斜布置,拨料板281上设置有处于松弛状态的第一链条282,第一链条282的两端连接在拨料板281上,,拨料板281可在滚筒21旋转过程中翻动物料,使物料在滚筒21中被提升分散,达到混合和受热均匀的效果,松弛状态的第一链条282可对拨料板281进行摩擦,防止拨料板281上堆积和附着较厚物料;圆筒形中段2b内壁设置有圆周分布的若干排链机构,该排链机构包括沿滚筒21轴向间隔设置在圆筒形中段2b内壁的两立柱285和绷紧在两立柱285之间的多个第二链条283,立柱285沿圆筒形中段2b的径向延伸,圆锥形前段2a内壁与相邻的立柱285之间连接有圆周分布的若干第三链条284 ;排链机构可在滚筒21旋转过程中翻动物料,使物料在滚筒21中被提升分散,达到混合和受热均匀的效果,第三链条284可对滚筒21内壁进行摩擦并可搅拌物料,防止滚筒21内壁堆积和附着较厚物料。除尘装置5设置在供料装置4输出端与滚筒21的进料口之间,该除尘装置5包括集尘箱51和除尘器55,集尘箱51内部分隔有在下侧相互连通的下行腔室D和上行腔室C,集尘箱51设置有分别与下行腔室C相通的第一进料口 512和第一出料口 511,第一进料口 512用于接收供料装置4的输出的物料,第一出料口 511与滚筒21的进料口 24连接,下行腔室C中设置有用于将物料从第一进料口 512输送至第一出料口 511的开放式物料滑道52,除尘器55的输入端通过接管513与上行腔室C的上侧连通。集尘箱51包括平行相对的前、后面板和围设在前、后面板边沿之间的侧围板,前、后面板之间设置有用于分隔下行腔室D和上行腔室C的隔板514,第一进料口 512设置在前面板上,第一出料口 511设置在后面板上,第一进料口 512高于第一出料口 511 ;物料滑道52 一端设置在前面板上,另一端穿过第一出料口 511,即物料滑道52倾斜设置在第一进料口 512与第一出料口 511之间;集尘箱51设置有位于下行腔室D和上行腔室C的连通处下方的集尘槽53,集尘槽53底部设置有可开启的除尘门,下行腔室D和上行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料除尘装置,设置在供料装置与滚筒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集粉尘的集尘箱和用于处理粉尘的除尘器,集尘箱内部分隔有在下侧相互连通的下行腔室和上行腔室,集尘箱设置有分别与下行腔室相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用于接收供料装置输出的物料,出料口与滚筒的输入端连接,下行腔室中设置有用于将物料从进料口输送至出料口的开放式物料滑道,除尘器的输入端与上行腔室的上侧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峰,王照,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铁拓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