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导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55355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导光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玻璃导光板本体、透光塑料片材以及反射层,所述玻璃导光板本体和透光塑料片材由胶粘层粘接在一起,所述透光塑料片材靠近玻璃导光板本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点状均匀分布的第一导光网点层,所述玻璃导光板本体中间设置有第二导光网点层;所述玻璃导光板本体的上表面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个V形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新型导光板,一方面解决了在大尺寸薄型化导光板设计时因光程较长导致的网点与发射片之间能量浪费严重、总光能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网点容易显示、光线过于集中、亮度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导光板
技术介绍
现有的导光板制程,其网点均位于导光板表面,且一般位于导光板底面,与反射片相接触,通过其表面网点的散射作用,达到整个背光源发光面均一化的目的,但是针对大尺寸薄型化导光板设计,其光程较长。且背光要求入光在LCM状态下,不可有网点可见现象。如此长的光程,只通过传统的底侧网点设计,已经达不到设计要求。再而言之,由于导光板设置有网点,使面光源照明时,肉眼会非常容易的观察到网点的存在,影响面光源整体的视觉效果,而且仅靠网点改变光线的方向,光线过于集中,使面光源整体亮度不均匀,为此又需要在导光板上增加扩散片和棱镜片,增加了面光源整体的厚度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导光板,一方面解决了在大尺寸薄型化导光板设计时因光程较长导致的网点与发射片之间能量浪费严重、总光能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网点容易显示、光线过于集中、亮度不均匀的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导光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玻璃导光板本体、透光塑料片材以及反射层,所述玻璃导光板本体和透光塑料片材由胶粘层粘接在一起,所述透光塑料片材靠近玻璃导光板本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点状均匀分布的第一导光网点层,所述玻璃导光板本体中间设置有第二导光网点层;所述玻璃导光板本体的上表面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个V形槽。所述第一导光网点层为矩阵式布置的印刷式单层网点。所述第二导光网点层为镭射式矩阵式布置的单层网点。所述第一导光网点层与第二导光网点层中的各个导光网点大小相同,形状相同。所述V形槽槽底夹角的角度为90°,所述V形槽的槽深为15 μm。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玻璃导光板本体中间也加入导光网点设计,解决了在大尺寸薄型化导光板设计时因光程较长导致的网点与发射片之间能量浪费严重、总光能量不足的问题,可达到大尺寸薄型化设计需求;(二)本技术利用V形槽使上表面呈梯形结构,这些梯形结构可起到扩散片和棱镜片的作用,使光线散射和全反射,让肉眼难以观察到网点的存在,也使导光板整体的亮度均匀,提高了面光源整体的视觉效果,无须再在导光板上添加扩散片和棱镜片,减少了材料的使用,降低了整体的生产成本;(三)将导光网点成型于独立的透光塑料片材上,在导光板装配过程中,只需将透光塑料片材与玻璃导光板本体通过胶粘层粘接于一起即可,装配简单且快速,且不会造成过多的浪费,节约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所示,一种新型导光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玻璃导光板本体1、透光塑料片材3以及反射层4,所述玻璃导光板本体I和透光塑料片材3由胶粘层2粘接在一起,所述透光塑料片材3靠近玻璃导光板本体I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点状均匀分布的第一导光网点层5,所述玻璃导光板本体I中间设置有第二导光网点层6 ;所述玻璃导光板本体I的上表面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个V形槽7,使玻璃导光板本体I的上表面呈连续的梯形结构。所述第一导光网点层5为矩阵式布置的印刷式单层网点。所述第二导光网点层6为镭射式矩阵式布置的单层网点。所述第一导光网点层5与第二导光网点层6中的各个导光网点大小相同,形状相同。所述V形槽7槽底夹角的角度为90°,所述V形槽的槽深为15 μm。设置第一导光网点层5与第二导光网点层6,从结构上优化了网点密度分布,可以达到整个发光面均匀的效果,实际总光能量比传统底侧网点设计高,这种设计能节约网点与反射片之间的能量浪费。将第一导光网点层5成型于独立的透光塑料片材3上,在导光板装配过程中,只需将透光塑料片材3与玻璃导光板本体I通过胶粘层2粘接于一起即可,装配简单且快速,且不会造成过多的浪费,节约成本。梯形结构可以让玻璃导光板本体I上表面起到一部分棱镜片的作用,使一部分光从梯形结构的侧面散射出来,使网点模糊化。梯形结构也增加了内部边的数量,使50%左右的光被全反射,被全反射的这些光射向反射层4,并被反射层4反射回梯形结构,反射回梯形结构的光中,又有50%左右的光再次被梯形结构全反射,按照这个规律,让光在导光板内多次反射,呈波浪状的行进轨迹,从而使光沿着导光板的长度方向行进,并逐渐从导光板中射出,使射出的光更加均匀。上述实施例仅是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新型导光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玻璃导光板本体(I)、透光塑料片材(3)以及反射层(4),所述玻璃导光板本体(I)和透光塑料片材(3)由胶粘层(2)粘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塑料片材(3)靠近玻璃导光板本体(I)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点状均匀分布的第一导光网点层(5),所述玻璃导光板本体(I)中间设置有第二导光网点层¢);所述玻璃导光板本体(I)的上表面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个V形槽(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网点层(5)为矩阵式布置的印刷式单层网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光网点层(6)为镭射式矩阵式布置的单层网点。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光网点层(5)与第二导光网点层(6)中的各个导光网点大小相同,形状相同。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V形槽(7)槽底夹角的角度为90°,所述V形槽的槽深为15 μ 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导光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玻璃导光板本体、透光塑料片材以及反射层,所述玻璃导光板本体和透光塑料片材由胶粘层粘接在一起,所述透光塑料片材靠近玻璃导光板本体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点状均匀分布的第一导光网点层,所述玻璃导光板本体中间设置有第二导光网点层;所述玻璃导光板本体的上表面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个V形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新型导光板,一方面解决了在大尺寸薄型化导光板设计时因光程较长导致的网点与发射片之间能量浪费严重、总光能量不足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网点容易显示、光线过于集中、亮度不均匀的问题。【IPC分类】G02B6/00【公开号】CN204832570【申请号】CN201520628673【专利技术人】李锦亮 【申请人】东莞市银特丰光学玻璃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申请日】2015年8月1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导光板,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玻璃导光板本体(1)、透光塑料片材(3)以及反射层(4),所述玻璃导光板本体(1)和透光塑料片材(3)由胶粘层(2)粘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塑料片材(3)靠近玻璃导光板本体(1)的一侧表面设置有点状均匀分布的第一导光网点层(5),所述玻璃导光板本体(1)中间设置有第二导光网点层(6);所述玻璃导光板本体(1)的上表面等距间隔设置有若干个V形槽(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锦亮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银特丰光学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