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导光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55356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导光板,包括喷涂层,基础板材层和网点层,所述的喷涂层涂装设置在基础板材层的上部;所述的网点层设置在基础板材层的下部;所述的基础板材层连接设置在网点层与喷涂层的中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喷涂层,基础板材层和网点层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实用,提高整机的遮蔽性和光透过率,而且还能省略1至2张扩散膜片或者一张扩散板,降低成本3%至5%,使得节约材料成本而且节省工时,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现有导光板基础上提高透过率,从而达到最佳透光效果,完善功能多样性,降低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侧入式光源设计的背光模组和LED灯具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导光板
技术介绍
目前,导光板广泛的应用于侧入式光源设计的背光模组和LED灯具领域中,将线光源或者点光源转化为均匀的面光源。导光板的工作原理主要为通过在导光板底面印刷网点或者激光镭射网点破坏光的全反射,使光由导光板正面射出,通过各种大小/疏密不均的导光点,使导光板均匀发光。然而不论在灯具还是在背光模组中,为了提高整体的辉度,并且具有良好的遮蔽性,使用时都会搭配使用扩散板或者扩散片。但是,现有的导光板存在着功能不够完善,导光性差,遮蔽效果弱,透过性低,发光不均匀,整体辉度差,浪费工时,缺乏安全性的问题。因此,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导光板显得非常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导光板,以解决现有的导光板存在着功能不够完善,导光性差,遮蔽效果弱,透过性低,发光不均匀,整体辉度差,浪费工时,缺乏安全性的问题。一种新型导光板,包括喷涂层,基础板材层和网点层,所述的喷涂层涂装设置在基础板材层的上部;所述的网点层设置在基础板材层的下部;所述的基础板材层连接设置在网点层与喷涂层的中间。所述的喷涂层具体采用UV胶与高折射率的光扩散粒子按5: I比例的喷涂层,所述的喷涂层的厚度具体设置为0.0lmm-lmm,有利于发光均匀,使得增强透光效果,大大节约组装时间、降低组装难度,从而提高整体辉度。所述的基础板材层具体采用挤出成型的PMMa本粒制成的大板,有利于方便实用,节约组装时间,使得完善功能多样性。所述的网点层具体采用印刷的网点或者激光镭射的网点,有利于更好的配合提高透光率,使得达到最佳实用效果,从而安全可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提供一种新型导光板,广泛应用于侧入式光源设计的背光模组和LED灯具
,同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喷涂层,基础板材层和网点层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实用,提高整机的遮蔽性和光透过率,而且还能省略I至2张扩散膜片或者一张扩散板,降低成本3%至5%,使得节约材料成本而且节省工时,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现有导光板基础上提高透过率,从而达到最佳透光效果,完善功能多样性,降低维护成本。本技术具有扩散膜、扩散板的光学雾化和光学增亮功能,可以直接取消背光模组和LED灯具中的扩散板、扩散片、增亮膜,不仅节约了材料成本而且节省工时,还可以在现有光学材料基础上提高透过率;可以满足在背光模组膜片搭配中省略扩散片、增光片等材料,可以降低成本;可以满足在背光模组膜片搭配中省略扩散片、增光片等材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新型导光板的工作原理图。图中:1、喷涂层;2、基础板材层;3、网点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导光板,包括喷涂层1,基础板材层2和网点层3,所述的喷涂层I涂装设置在基础板材层2的上部;所述的网点层3设置在基础板材层2的下部;所述的基础板材层2连接设置在网点层3与喷涂层I的中间。所述新型导光板还可以包括:热压产生的雾化层起到增加雾都作用;导光层、网点层3 ;导光板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雾化层、导光层和网点层。所述的喷涂层I具体采用UV胶与高折射率的光扩散粒子按5: I比例的喷涂层,所述的喷涂层的厚度具体设置为0.0lmm-lmm,有利于发光均匀,使得增强透光效果,大大节约组装时间、降低组装难度,从而提高整体辉度。所述的基础板材层2具体采用挤出成型的PMMa本粒制成的大板,有利于方便实用,节约组装时间,使得完善功能多样性。所述的网点层3具体采用印刷的网点或者激光镭射的网点,有利于更好的配合提高透光率,使得达到最佳实用效果,从而安全可靠。工作原理:本技术当光从2介质入射到I喷涂层介质后,根据折射定律nlSin Θ I =n2Sin Θ 2可知:由于喷涂层的折射率nl比空气η空高,当光从同一介质入射到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折射率越大,折射角就越小,所以涂层的折射角Θ I也比光从2介质中直接入射到空气介质中的折射角Θ空小。同样强度的入射光根据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可把光强分解为两种:一是偏振方向垂直于入射面的光强Α,二是偏振方向平行于入射面的光强B,折射光的光强A和入射光的光强A的比值等于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比值;同样,折射光的光强B和入射光的光强B的比值也等于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比值,然而对于自然光而言,入射光的光强A和光强B是相等的;故当入射光强Α/Β和入射角i相同时,折射角越小,折射光强就越大。所以涂层折射角ΘI比空气折射角Θ空小,那么涂层的折射光就比空气的折射光要强。所以本技术通过在光学材料板表面喷涂高折射扩散率粒子的涂层来达到提高透光率的效果。利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新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导光板,包括喷涂层,基础板材层和网点层,所述的喷涂层涂装设置在基础板材层的上部;所述的网点层设置在基础板材层的下部;所述的基础板材层连接设置在网点层与喷涂层的中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涂层具体采用UV胶与高折射率的光扩散粒子按5: I比例的喷涂层,所述的喷涂层的厚度具体设置为0.0lmm-l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础板材层具体采用挤出成型的PMMa本粒制成的大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点层具体采用印刷的网点或者激光镭射的网点。【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导光板,包括喷涂层,基础板材层和网点层,所述的喷涂层涂装设置在基础板材层的上部;所述的网点层设置在基础板材层的下部;所述的基础板材层连接设置在网点层与喷涂层的中间。本技术的喷涂层,基础板材层和网点层的设置,有利于方便实用,提高整机的遮蔽性和光透过率,而且还能省略1至2张扩散膜片或者一张扩散板,降低成本3%至5%,使得节约材料成本而且节省工时,另一方面还可以在现有导光板基础上提高透过率,从而达到最佳透光效果,完善功能多样性,降低维护成本。【IPC分类】F21Y101/02, F21V8/00, G02B6/00【公开号】CN204832569【申请号】CN201520586727【专利技术人】龙婷婷, 张伟城, 王泽勇 【申请人】苏州环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申请日】2015年8月5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新型导光板,包括喷涂层,基础板材层和网点层,所述的喷涂层涂装设置在基础板材层的上部;所述的网点层设置在基础板材层的下部;所述的基础板材层连接设置在网点层与喷涂层的中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婷婷张伟城王泽勇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环明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