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54976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19: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河道净化装置,用于设于河道的相对两侧的斜坡上,包括上下呈阶梯状设置的若干层净化系统及设于最顶层净化系统顶端的布水系统,每层净化系统包括一护槽及设于该护槽内的净化材质,所述护槽为顶端开放的槽体,该护槽于靠近其底端的位置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净化材质由下向上分别为底层、中间层及顶层,所述底层为厚度大于5cm的透水层,所述中间层为厚度大于50cm的污水净化层,所述顶层为厚度是1-2cm的陶粒层,所述顶层及底层对应通孔的位置种植有植物,所述布水系统用于向净化系统提供河道内的河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河道净化装置结合污水处理和景观建设,既提升了河道的景观效果,同时又将河道的污水进行净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净化装置,特别是指一种河道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中后期的发展进程中,工业污染仍然严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污水也越来越多,量也越来越大;城市暴雨径流和农业面源污染等排放的大量污水废水,河道污染严重。我国目前的引起污水厂进行处置排放的方式已不能满足生态环境治理要求和社会分飞速发展。污水处理厂耗资巨大、占地面积广,存在收集污水能力有限,废水不收集且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河道净化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河道污染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河道净化装置,用于设于河道的相对两侧的斜坡上,包括上下呈阶梯状设置的若干层净化系统及设于最顶层净化系统顶端的布水系统,每层净化系统包括一护槽及设于该护槽内的净化材质,所述护槽为顶端开放的槽体,该护槽于靠近其底端的位置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净化材质由下向上分别为底层、中间层及顶层,所述底层为厚度大于5cm的透水层,所述中间层为厚度大于50cm的污水净化层,所述顶层为厚度是l_2cm的陶粒层,所述顶层及底层对应通孔的位置种植有植物,所述布水系统用于向净化系统提供河道内的河水。优选方案为,所述中间层为掺有复合生物菌制剂的腐殖土层或经过筛分的有机土层。优选方案为,所述护槽可为混凝土槽体、玻璃钢槽体、PVC槽体或砖混结构槽体。优选方案为,所述净化材质整体厚度不小于60cm。优选方案为,所述布水系统包括设于最顶层净化系统顶端的水管及与该水管连接的抽水栗,所述水管沿最高层净化系统的纵向延伸,并对应该层净化系统设有多个喷水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河道净化装置结合污水处理和景观建设,既提升了河道的景观效果,同时又将河道的污水进行净化,该河道净化装置建造容易,系统运行维护费用低,生态环保功能显著,具有环保、生态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生态处理模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河道净化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图中:100、河道净化装置;200、斜坡;10、净化系统;20、布水系统;11、护槽;12、净化材质;110、正面;112、侧面;113、通孔;21、水管;30、植物。【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该河道净化装置100用于设于河道的相对两侧的斜坡200上,其包括上下呈阶梯状设置的若干层净化系统10及设于最顶层净化系统10顶端的布水系统20,最底层的净化系统10临近河道设置。本实施例中,每个斜坡200上的净化系统10为三层,该三层净化系统10由下向上呈台阶状逐级排列。具体实施时,该净化系统10的层数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其可为三层,也可为两层,还可为多层,根据具体应用而适当地变更。每层净化系统10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其包括一护槽11及设于该护槽11内的净化材质12。所述护槽11可为混凝土槽体、玻璃钢槽体、PVC槽体或砖混结构槽体,其包括正对河道设置的一正面110及分别连接于该正面110两侧的两侧面112,其顶端为开放状态。该正面110于靠近其底端的位置设有多个通孔113。具体实施时,该护槽11的形状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其还可为椭圆形或其他形状。所述净化材质12由下向上呈三层设置,其由下向上分别为底层、中间层及顶层。该净化材质12整体厚度不小于60cm。所述底层为透水层,其厚度大于5cm。所述中间层为厚度大于50cm的污水净化层,其为掺有复合生物菌制剂的腐殖土层或经过筛分的有机土层,用于净化水中的污染成分。所述顶层为陶粒层,其厚度为l-2cm,用于防止土壤被风吹散及防止太阳的暴晒而引起土壤中水分的流失。该顶层及底层对应通孔113的位置种植有植物30,该植物为根系丰富的植物。所述布水系统20用于向净化系统10提供河道内的河水,其包括设于最顶层净化系统顶端的水管21及与该水管21连接的抽水栗。该水管21沿最高层净化系统10的纵向延伸,并对应该层净化系统10设有多个喷水孔。使用时,通过抽水栗从河道抽取污水,再通过水管21流至最高层的净化系统10,经由各层净化系统10逐层净化后变为洁净的水回流至河道内。该河道净化装置100结合污水处理和景观建设,既提升了河道的景观效果,同时又将河道的污水进行净化。同时,该河道净化装置100建造容易,系统运行维护费用低,生态环保功能显著,具有环保、生态和经济效益为一体的生态处理模式。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河道净化装置,用于设于河道的相对两侧的斜坡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呈阶梯状设置的若干层净化系统及设于最顶层净化系统顶端的布水系统,每层净化系统包括一护槽及设于该护槽内的净化材质,所述护槽为顶端开放的槽体,该护槽于靠近其底端的位置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净化材质由下向上分别为底层、中间层及顶层,所述底层为厚度大于5cm的透水层,所述中间层为厚度大于50cm的污水净化层,所述顶层为厚度是l-2cm的陶粒层,所述顶层及底层对应通孔的位置种植有植物,所述布水系统用于向净化系统提供河道内的河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为掺有复合生物菌制剂的腐殖土层或经过筛分的有机土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槽可为混凝土槽体、玻璃钢槽体、PVC槽体或砖混结构槽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材质整体厚度不小于60cmo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何一项所述的河道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系统包括设于最顶层净化系统顶端的水管及与该水管连接的抽水栗,所述水管沿最高层净化系统的纵向延伸,并对应该层净化系统设有多个喷水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河道净化装置,用于设于河道的相对两侧的斜坡上,包括上下呈阶梯状设置的若干层净化系统及设于最顶层净化系统顶端的布水系统,每层净化系统包括一护槽及设于该护槽内的净化材质,所述护槽为顶端开放的槽体,该护槽于靠近其底端的位置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净化材质由下向上分别为底层、中间层及顶层,所述底层为厚度大于5cm的透水层,所述中间层为厚度大于50cm的污水净化层,所述顶层为厚度是1-2cm的陶粒层,所述顶层及底层对应通孔的位置种植有植物,所述布水系统用于向净化系统提供河道内的河水。本技术的河道净化装置结合污水处理和景观建设,既提升了河道的景观效果,同时又将河道的污水进行净化。【IPC分类】C02F9/14【公开号】CN204824540【申请号】CN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河道净化装置,用于设于河道的相对两侧的斜坡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呈阶梯状设置的若干层净化系统及设于最顶层净化系统顶端的布水系统,每层净化系统包括一护槽及设于该护槽内的净化材质,所述护槽为顶端开放的槽体,该护槽于靠近其底端的位置设有多个通孔,所述净化材质由下向上分别为底层、中间层及顶层,所述底层为厚度大于5cm的透水层,所述中间层为厚度大于50cm的污水净化层,所述顶层为厚度是1‑2cm的陶粒层,所述顶层及底层对应通孔的位置种植有植物,所述布水系统用于向净化系统提供河道内的河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智成市政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