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远距离核素分药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5133 阅读:3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远距离核素分药仪,包括有壳体以及受控制电路控制的配药机构和分药机构,其特征在于:分药机构是在支架支撑的铅封体内设置有药缸,药缸内有活塞,设置于活塞上的活塞杆穿出药缸,并通过轴向移动机构与步进电机连接,与药缸内相通的过药通道通过配药阀分别与出药管、进药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防护性强、工作稳定可靠、计量准确和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它可以进行远距离自动控制,操作者在完全无核照射的环境下,自动地完成取药、配药、分药的全过程,不仅使操作者的避免核照射,而且显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远距离核素分药仪(一)、所属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药器,特别是一种用于分配核素药液的分药装置。(二)、技术背景临床核医学是利用核素检查、治疗疾病的学科,随着我国核素治疗技术的开展和使用,从业人员、病员的放射防护问题更加突出,它影响着核素检查、治疗的临床运用。目前在临床医学科131碘的检查和治疗中,因市面上尚缺防护好、操作方便的专门的分药具,使得131碘化钠药液的配制、分发多系人手工在“放射屏蔽箱”内完成,普遍存在防护差、易挥发、近距离操作、使用极不方便等缺点,使病员及从业人员受到大量不必要的核照射。在CN2490101Y中公开了一种名称为“核素安全分药器”的技术专利,它一种设置于密闭的铅箱内的贮药瓶和装有核素的铅罐通过带有单向阀的过流管彼此连通,一端连通至贮药瓶底部的出药管的另一端伸出铅箱外,铅箱外的鼓气计通过带有可控单向阀的进气管与贮药瓶连通,铅箱外的加压器通过进气管和设置于支架上的溶剂瓶及进液管与铅罐连通。它虽然克服了上述的不足,但存在着如下的缺点:它还需要人手工近距离操作,操作者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不必要的核照射,由于操作者必须穿笨重的防护用具,因此劳动强度高,计量误差大,工作效率低。(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发药准确和防护性强的自动远距离核素分药仪。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壳体以及受控制电路控制的配药机构和分药机构,其特征在于:分药机构是在支架支撑的铅封体内设置有药缸,药缸内有活塞,设置于活塞上的活塞杆穿出药缸,并通过轴向移动机构与步进电机连接,与药缸内相通的过药通道通过配药阀分别与出药管、进药管连通。-->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启动步进电机,通过轴向移动机构、活塞杆把活塞往下拉,药缸内形成负压,使要分配的药液依次从进药管、配药阀、过药通道进入药缸,这是进药过程。分药时,控制电路控制步时电机,通过轴向移动机构、活塞杆把活塞往上推,先排完不必要的空气,然后开时进行分药,通过步进电机的转动来推动活塞上移,使药液通过过药通道、配药阀、出药管向病员发药,分药量的大小,控制电路可通过步进电机进行随意调整。本技术的控制电路可以与微机连接,在监视系统的配合下,实现远距离的自动控制,因此操作十分简便,完全避免了核照射,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结构紧凑合理、操作方便、防护性强、工作稳定可靠、计量准确和工作效率高等优点,它可以进行远距离自动控制,操作者在完全无核照射的环境下,自动地完成取药、配药、分药的全过程,不仅使操作者的避免核照射,而且显著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四)、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A-A剖视图;图3为配药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配药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支架;3.铅封体;4.药缸;5.活塞;6.活塞杆;7.推动块;8.步进电机;9.过药通道;10.配药阀;11.出药管;12.进药管;13.阀体;14.上阀盖;15.下阀盖;16.上阀芯;17.下阀芯;18.上阀腔;19.下阀腔;20.过流通道;21.出药通道;22.进药通道;23.圆状阀片;24.防偏杆;25.支承架;26.换位气缸;27.揭盖气缸;28.插针气缸;29.上支承板;30.下支承板;31.双滑轨;32.滑块;33.揭盖器;34.配药针;35.出流管;36.进流管;37.盛水容器;38.定位挡块;39.连接件;40.封盖;41.针套;42.粗针;43.细针;44.紧帽;-->45.过流腔;46.过流嘴;47.过流通道48.丝杆;49.螺孔;50.推动块;51.防转导向杆。(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包括有壳体1以及受控制电路控制的配药机构和分药机构,其特征在于:分药机构是在支架2支撑的铅封体3内设置有药缸4,药缸4内有活塞5,设置于活塞5上的活塞杆6穿出药缸4,并通过轴向移动机构与步进电机8连接,与药缸4内相通的过药通道9通过配药阀10分别与出药管11、进药管12连通。本技术是这样工作的:在控制电路的控制下,启动步进电机8,通过轴向移动机构、活塞杆6把活塞5往下拉,药缸4内形成负压,使要分配的药液依次从进药管12、配药阀10、过药通道9进入药缸4,这是进药过程。分药时,控制电路控制步时电机8,通过轴向移动机构、活塞杆6把活塞5往上推,先排完不必要的空气,然后开时进行分药,通过步进电机8的转动来推动活塞5上移,使药液通过过药通道9、配药阀10、出药管11向病员发药,分药量的大小,控制电路可通过步进电机8进行随意调整。本技术的控制电路可以与微机连接,在监视系统的配合下,实现远距离的自动控制,因此操作十分简便,完全避免了核照射,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图1所示,轴向移动机构可以是由丝杆48、推动块7和支架2构成,活塞杆6固接在推动块7上,推动块7上的螺孔49啮合在丝杆48上,丝杆48的两端部通过轴承与支架2连接,丝杆48的一端与步进电机8的转动轴连接。该轴向移动机构是这样工作的:步进电机8带动丝杆48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丝杆48使推动块7上移或下移,从而通过活塞杆6推动活塞5上移或下移。如图1所示,为了防止推动块7产生不必要的转动,推动块7可以设置防转导向孔50,固于支架2上的防转导向杆51活动地穿过防转导向孔50。如图3所示,配药阀10是由阀体13、上阀盖14、下阀盖15、上阀芯16和下阀芯17构成,阀体13内设置有由阀体13、上阀盖14和下阀盖15-->一起围成的上阀腔18和下阀腔19,阀体13中部设置有均与上阀腔18、下阀腔19连通的过流通道20,上阀盖14上设置有与上阀腔18连通的出药通道21,下阀盖15上设置有与下阀腔19连通的进药通道22,上阀腔18和下阀腔19内均分别放有上阀芯16和下阀芯17,上阀芯16和下阀芯17都是由与过流孔相配合的圆状阀片23和防偏杆24构成,防偏杆24固于阀片23上,并与阀片23垂直,过流通道20、出药通道21、进药通道22分别与过药通道9、出药管11和进药管12连通。配药阀是这样工作的:药缸4进药时,药液通过进药管12、进药通道22推动下阀芯,使下阀腔的孔与下阀芯分开,下阀腔处于开通状态,在负压的作用下,上阀芯被向下推,使其堵住上阀腔的孔,上阀腔处于关闭状态,这时,药液只能通过过流通道20、过药通道9进入药缸。药缸4出药时,药液通过过药通道9、过流通道20推动下阀芯堵住下阀腔的孔,下阀腔处于关闭状态,药液只能推开上阀芯,使上阀腔处于开通状态,药液通过出药通道21、出药管11向外流出,实现分药的目的。如图1、2所示,配药机构是包括有支承架25、换位气缸26、揭盖气缸27和插针气缸28,支承架25上设置有上支承板29和下支承板30,上支承板29上设置换位气缸26和双滑轨31,滑块32轴向活动地限位在双滑轨31上,滑块32与换位气缸26连接,滑块32上设置有揭盖气缸27和插针气缸28,揭盖气缸27与揭盖器33连接,插针气缸28与配药针34连接,配药针34上的出流管35与分药机构的进药管12连通,配药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远距离核素分药仪,包括有壳体(1)以及受控制电路控制的配药机构和分药机构,其特征在于:分药机构是在支架(2)支撑的铅封体(3)内设置有药缸(4),药缸(4)内有活塞(5),设置于活塞(5)上的活塞杆(6)穿出药缸(4),并通过轴向移动机构与步进电机(8)连接,与药缸(4)内相通的过药通道(9)通过配药阀(10)分别与出药管(11)、进药管(1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远距离核素分药仪,包括有壳体(1)以及受控制电路控制的配药机构和分药机构,其特征在于:分药机构是在支架(2)支撑的铅封体(3)内设置有药缸(4),药缸(4)内有活塞(5),设置于活塞(5)上的活塞杆(6)穿出药缸(4),并通过轴向移动机构与步进电机(8)连接,与药缸(4)内相通的过药通道(9)通过配药阀(10)分别与出药管(11)、进药管(12)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远距离核素分药仪,其特征在于:轴向移动机构是由丝杆(48)、推动块(7)和支架(2)构成,活塞杆(6)固接在推动块(7)上,推动块(7)上的螺孔(49)啮合在丝杆(48)上,丝杆(48)的两端部通过轴承与支架(2)连接,丝杆(48)的一端与步进电机(8)的转动轴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远距离核素分药仪,其特征在于:推动块(7)设置防转导向孔(50),固于支架(2)上的防转导向杆(51)活动地穿过防转导向孔(5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远距离核素分药仪,其特征在于:配药阀(10)是由阀体(13)、上阀盖(14)、下阀盖(15)、上阀芯(16)和下阀芯(17)构成,阀体(13)内设置有由阀体(13)、上阀盖(14)和下阀盖(15)一起围成的上阀腔(18)和下阀腔(19),阀体(13)中部设置有均与上阀腔(18)、下阀腔(19)连通的过流通道(20),上阀盖(14)上设置有与上阀腔(18)连通的出药通道(21),下阀盖(15)上设置有与下阀腔(19)连通的进药通道(22),上阀腔(18)和下阀腔(19)内均分别放有上阀芯(16)和下阀芯(17),上阀芯(16)和下阀芯(17)都是由与过流孔相配合的圆状阀片(23)和防偏杆(24)构成,防偏杆(24)固于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钦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第二人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