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炉余热回收利用的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447307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还原炉余热回收利用的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包括:还原炉,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原料单元,用于向还原炉提供反应原料,且原料单元中设置有第二换热通道;换热单元,换热单元的入口连接于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且换热单元的出口连接于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通道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由于换热单元的入口连接于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且换热单元的出口连接于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且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通道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从而通过换热单元,将还原炉中富余的热量转移至原料单元,从而大幅降低原料单元的采热成本,实现了还原炉中余热的回收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多晶硅制备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还原炉余热回收利用的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多晶硅是一种超高纯材料,用于集成电路、电子器件和太阳能电池领域。目前国内多晶硅的主要生产方法是改良西门子法,主要包括三氯氢硅合成、精馏提纯、三氯氢硅氢气还原、尾气干法回收、四氯化硅氢化等工序。改良西门子法的高纯氢气还原工序生产多晶硅过程中,包括三氯氢硅与氢气的反应原料在还原炉内约1050°C高温下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生成高纯度多晶硅。与高温硅棒有直接辐射热传递的还原炉炉筒和底盘需要通入冷却介质,以防止其被持续的高温热损伤。传统的还原炉换热方法为用高温水(或导热油)冷却还原炉的炉筒和底盘,然后高温水(或导热油)再用循环水或风机进行冷却,这样虽达到了冷却还原炉的效果,但同时从还原炉带出的热量也被浪费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还原炉余热回收利用的换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还原炉在换热工序中热量浪费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还原炉余热回收利用的换热系统,换热系统包括:还原炉,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原料单元,用于向还原炉提供反应原料,且原料单元中设置有第二换热通道;换热单元,换热单元的入口连接于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且换热单元的出口连接于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 ;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通道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进一步地,还原炉包括还原炉炉筒和还原炉底盘,第一换热通道设置于还原炉炉筒中,还原炉底盘中设置有第三换热通道,第三换热通道的入口与第三换热通道的出口均连接于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进一步地,换热系统还包括排热单元,排热单元通过排热管道与换热单元的出口和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之间的管道连接。进一步地,换热单元和排热单元均包括至少一个换热器。进一步地,换热系统还包括补热单元,补热单元通过补热管道与连接管道连接。进一步地,补热单元包括一个定压补热罐。进一步地,补热单元包括多个定压补热罐和与各定压补热罐--连接的多个补热管道。进一步地,排热管道上设置有第一阀门。进一步地,补热管道上设置有第二阀门。进一步地,还原炉用于将反应原料反应形成多晶硅,原料单元包括提纯塔再沸器和还原炉供料挥发器。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还原炉余热回收利用的换热系统,该换热系统包括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的还原炉、设置有第二换热通道的原料单元和换热单元,由于换热单元的入口连接于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且换热单元的出口连接于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且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通道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从而通过换热单元,将还原炉中的富余的热量转移至原料单元,从而大幅降低原料单元的采热成本,实现了对还原炉余热回收再利用。【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方式所提供的还原炉余热回收利用的换热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做出相应解释。正如
技术介绍
中所介绍的,传统的还原炉换热方法为用水(或导热油)冷却还原炉的炉筒和底盘,然后水(或导热油)再用循环水或风机进行冷却,这样虽达到了冷却还原炉的效果,但同时从还原炉带出的热量也被浪费掉。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还原炉余热回收利用的换热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该换热系统包括:还原炉10,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原料单元20,用于向还原炉10的炉体提供反应原料,且原料单元20中设置有第二换热通道;换热单元30,所换热单元30的入口连接于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且换热单元30的出口连接于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 ;换热单元30和第二换热通道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上述换热系统中由于换热单元的入口连接于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且换热单元的出口连接于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且换热单元和第二换热通道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从而通过换热单元,将还原炉中的富余热量转移至原料单元,从而大幅降低原料单元的采热成本,实现了对还原炉中余热的回收再利用。在本技术上述换热系统中,还原炉10的结构可以根据现有技术进行设定。优选地,还原炉10可以包括还原炉炉筒110和还原炉底盘120,第一换热通道设置于还原炉炉筒110中,还原炉底盘120中设置有第三换热通道,第三换热通道的入口与第三换热通道的出口均连接于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设置于还原炉炉筒110中的第一换热通道通过换热介质将还原炉10中多余的热量传递到换热单元30中,并通过换热单元30将热量转移到原料单元20中的第二换热通道;另一方面,还原炉底盘120辐射热量相对小,通入换热介质后升温较小甚至温度无变化,若混入炉筒出口的换热介质,将会降低炉筒出口换热介质的热品质,从而影响换热介质将热量转移至原料单元20,而本技术中还原炉底盘120具有上述连接关系,从而第三换热通道中的换热介质不将还原炉底盘120的少量且不稳定的热量单独采出,而是与还原炉炉筒110入口的换热介质混合后一起输送至还原炉10,即保证了还原炉炉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还原炉余热回收利用的换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系统包括:还原炉(10),设置有第一换热通道;原料单元(20),用于向所述还原炉(10)提供反应原料,且所述原料单元(20)中设置有第二换热通道;换热单元(30),所述换热单元(30)的入口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出口,且所述换热单元(30)的出口连接于所述第一换热通道的入口;所述换热单元(30)和所述第二换热通道之间设置有连接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志刚杨永亮骆志杰严大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