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流式机油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42791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流式机油滤清器,包括滤座和滤罐两大部分,滤座与滤罐之间通过滤座底部的连接螺纹相连接,滤座和滤罐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滤座主要包括设置在中部的主出油口,以及设置在主出油口两侧的进油口,所述滤罐主要由总成密封圈、固定板、螺纹盖板、内密封圈、滤芯、顶紧弹簧、弹簧垫、壳体组成,内密封圈设置于滤芯与螺纹盖板之间,顶紧弹簧将滤芯连同内密封圈压紧在螺纹盖板上,所述螺纹盖板圆周方向设置有进油孔。所述滤芯主要由上端盖组件、滤芯过滤筒、中心管、滤芯下端盖、旁通阀结构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提高机油滤清器产品的过滤精度和使用寿命,上置旁通阀结构避免主滤芯拦截的污染物被冲出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内燃机润滑系统油液的过滤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全流式机油滤清器
技术介绍
现有发动机用机油滤清器一般都是全流式结构(即只具有一个滤芯),对10微米颗粒的过滤效率只有75%左右,不能有效滤除10微米尺寸以下的固体颗粒,并且纳污容量低。另外,现有常规全流机油滤清器均采用旁通阀下置的结构,当旁通阀打开时,会使已被滤芯拦截下来的机油污染物再次进入主润滑油道,造成机油被二次污染、润滑油道堵塞以及运动部件发热和异常磨损等问题。润滑系统缺油会造成发动机拉缸、抱轴、烧瓦等机械故障,不具有旁通阀结构的机油滤清器很难在滤芯堵塞、严寒地区发动机冷启动等情况下保证润滑系统的正常供油。此外,不具有旁通阀结构的机油滤清器也很容易出现滤纸破裂、中心管变形、外壳胀裂、密封圈漏油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现有普通全流式滤清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效率高、延长使用寿命的全流式机油滤清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全流式机油滤清器,主要包括滤座和滤罐两大部分,滤座与滤罐之间通过滤座底部的连接螺纹相连接,滤座和滤罐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滤座主要包括设置在中部的主出油口,以及设置在主出油口两侧的进油口,所述滤罐主要由总成密封圈、固定板、螺纹盖板、内密封圈、滤芯、顶紧弹簧、弹簧垫、壳体组成,内密封圈设置于滤芯与螺纹盖板之间,顶紧弹簧将滤芯连同内密封圈压紧在螺纹盖板上,所述螺纹盖板圆周方向设置有进油孔。进一步,所述滤芯主要由上端盖组件、滤芯过滤筒、中心管、滤芯下端盖,以及设置于滤罐的出油口处且集成于上端盖组件中的旁通阀结构组成,上端盖组件与滤芯过滤筒相连接,滤芯过滤筒与滤芯下端盖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旁通阀结构主要由上端盖、旁通阀密封圈、旁通阀挡圈、旁通阀顶紧弹簧、旁通阀弹簧座组成,上端盖与旁通阀弹簧座相连接,旁通阀顶紧弹簧将旁通阀挡圈压在旁通阀密封圈压上,旁通阀密封圈进而被压紧到上端盖上,上端盖中心设置有圆形主过油孔,在上端盖位于旁通阀密封圈和上端盖相接触的环形区域内沿圆周方向开有旁通过油孔。进一步,旁通过油孔直径在Imm?15mm之间,孔数为I?20个。进一步,所述上端盖与旁通阀弹簧座均由金属板材成型,上端盖与旁通阀弹簧座之间以铆接或焊接方式相连接。进一步,所述上端盖与旁通阀弹簧座均由塑料注塑成型,上端盖与旁通阀弹簧座之间以胶水粘接或热熔焊相连接。进一步,所述旁通阀密封圈为圆环形盘状结构,中间开孔。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设置的分流滤芯分流量大约为总流量的10%左右,并且过滤效率很高,可以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将润滑油中的细小颗粒过滤得非常干净,上置旁通阀结构可以避免主滤芯拦截的污染物被冲出造成二次污染。本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机油滤清器产品的过滤精度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旁通阀关闭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旁通阀开启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滤座剖视简图;图5是本技术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的上端盖组件剖视图(旁通阀开启状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全流式机油滤清器,主要包括滤座I和滤罐2两大部分,滤座I与滤罐2之间通过滤座I底部的连接螺纹13相连接,滤座I和滤罐2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所述滤座I主要包括设置在中部的主出油口 11,以及设置在主出油口 11两侧的进油口 12,所述滤罐2主要由总成密封圈21、固定板22、螺纹盖板23、内密封圈24、滤芯28、顶紧弹簧211、弹簧垫212、壳体25组成,内密封圈24设置于滤芯28与螺纹盖板23之间,顶紧弹簧211将滤芯28连同内密封圈24压紧在螺纹盖板23上,所述螺纹盖板23圆周方向设置有进油孔231。所述滤芯28主要由上端盖组件26、滤芯过滤筒281、中心管29、滤芯下端盖210,以及设置于滤罐2的出油口 232处且集成于上端盖组件26中的旁通阀结构组成,上端盖组件26与滤芯过滤筒281相连接,滤芯过滤筒281与滤芯下端盖210相连接。如图5所示,所述旁通阀结构主要由上端盖2611、旁通阀密封圈262、旁通阀挡圈263、旁通阀顶紧弹簧265、旁通阀弹簧座264组成,上端盖2611与旁通阀弹簧座264相连接,旁通阀顶紧弹簧265将旁通阀挡圈263压在旁通阀密封圈262上,旁通阀密封圈262进而被压紧到上端盖2611上,上端盖2611中心设置有圆形主过油孔261,在上端盖2611位于旁通阀密封圈262和上端盖2611相接触的环形区域内沿圆周方向开有旁通过油孔,所述旁通阀密封圈262为圆环形盘状结构,中间开孔。旁通过油孔直径在Imm?15mm之间,孔数为I?20个。所述上端盖2611与旁通阀弹簧座264均由金属板材成型,上端盖2611与旁通阀弹簧座264之间以铆接或焊接方式相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2所示,当产品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润滑油通过滤座I的进油口 12流入,先流经滤罐2上开设于螺纹盖板23圆周方向的进油孔231到达滤芯过滤筒281的滤前侧,之后流经滤芯过滤筒281,被滤芯28过滤,被滤芯28过滤后的润滑油从出油口 232流出,进入发动机的润滑油道。如图3所示,当产品接近寿命终了或润滑油流量出现突然增大时,旁通阀密封圈262就会被润滑油冲开,保障润滑系统的供油和油压稳定升高。这时,大部分润滑油从滤座I的进油口 12流入,经由上端盖2611的旁通过油孔2611流入滤罐2螺纹盖板23的出油口231,然后从滤座I的出油口 11流入发动机的润滑油路。由于采用了旁通阀集成于上端盖组件26的上置式结构,旁通阀离滤罐2的出油口 232很近,有效地缩短了机油滤罐2的旁通回路;同时,上置式结构的旁通阀可以有效地防止已经被滤芯28拦截并已沉积的有害杂质因旁通阀的开启而再次被润滑油冲刷出来进入到润滑油路,造成有害杂质对润滑油的二次污染,延长机油使用寿命,降低发动机磨损。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主权项】1.一种全流式机油滤清器,主要包括滤座(I)和滤罐(2)两大部分,滤座(I)与滤罐(2)之间通过滤座(I)底部的连接螺纹(13)相连接,滤座(I)和滤罐(2)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座(I)主要包括设置在中部的主出油口(11),以及设置在主出油口(11)两侧的进油口(12),所述滤罐(2)主要由总成密封圈(21)、固定板(22)、螺纹盖板(23)、内密封圈(24)、滤芯(28)、顶紧弹簧(211)、弹簧垫(212)、壳体(25)组成,内密封圈(24)设置于滤芯(28)与螺纹盖板(23)之间,顶紧弹簧(211)将滤芯(28)连同内密封圈(24)压紧在螺纹盖板(23)上,所述螺纹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流式机油滤清器,主要包括滤座(1)和滤罐(2)两大部分,滤座(1)与滤罐(2)之间通过滤座(1)底部的连接螺纹(13)相连接,滤座(1)和滤罐(2)之间通过密封圈密封,其特征在于:所述滤座(1)主要包括设置在中部的主出油口(11),以及设置在主出油口(11)两侧的进油口(12),所述滤罐(2)主要由总成密封圈(21)、固定板(22)、螺纹盖板(23)、内密封圈(24)、滤芯(28)、顶紧弹簧(211)、弹簧垫(212)、壳体(25)组成,内密封圈(24)设置于滤芯(28)与螺纹盖板(23)之间,顶紧弹簧(211)将滤芯(28)连同内密封圈(24)压紧在螺纹盖板(23)上,所述螺纹盖板(23)圆周方向设置有进油孔(2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新波成文术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华原过滤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