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导电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40056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0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柔性导电薄膜,以聚氯乙烯树脂为原料,配方还包括纳米银线、间接载体、氧化铁、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环氧大豆油,其组分按重量份计分别为:聚氯乙烯树脂60-75份;纳米银线7-10份;间接载体20-25份;氧化铁1-3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3-6份;环氧大豆油2-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以聚氯乙烯树脂为原料,添加的低密度聚乙烯和环氧大豆油,能增加薄膜的柔软性,同时其它物质的添加,能增强薄膜的耐热性,性能稳定,组分配比科学合理,原料简单易得,满足行业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膜,尤其涉及一种柔性导电薄膜
技术介绍
目前平板显示器制作的需要,自从Badeker报道了通过热蒸发镉使之形成氧化镉透明导电薄膜以来,透明导电薄膜的研究与开发受到普遍重视。上世纪60年代、氧化铟锡成为透明导电膜的主体,之后又发展了金属基复合导电膜、铝掺杂氧化锌薄膜,90年代以来随着光电子产业的发展多组元透明导电氧化物材料、导电高分子膜以及其他透明导电材料应用而生。但是现有的导电薄膜的制备工艺复杂,生产条件苛刻,设备投资过高,同时导电薄膜普遍存在耐热性差的缺点,不能满足需求。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柔性导电薄膜。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柔性导电薄膜,以聚氯乙烯树脂为原料,配方还包括纳米银线、间接载体、氧化铁、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环氧大豆油,其组分按重量份计分别为: 聚氯乙烯树脂60-75份; 纳米银线7-10份; 间接载体20-25份; 氧化铁1-3份;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3-6份; 环氧大豆油2-5份。优选地,所述间接载体为低密度聚乙烯。优选地,所述纳米银线由丙三醇、硝酸银和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柔性导电薄膜,其特征在于:以聚氯乙烯树脂为原料,配方还包括纳米银线、间接载体、氧化铁、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环氧大豆油,其组分按重量份计分别为:聚氯乙烯树脂    60‑75份;纳米银线    7‑10份;间接载体    20‑25份;氧化铁     1‑3份;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3‑6份;环氧大豆油    2‑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兵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慧源塑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