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上盖回填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432015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3 15: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地铁上盖回填结构及施工方法,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的地铁上盖回填土或者容重过大或者强度不够而导致不能满足回填要求的问题。该回填结构包括浇筑面层,浇筑面层由下至上分别为气泡混凝土层以及普通混凝土层,气泡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00mm。该施工方法,首先在地铁主体结构上方架设侧模板;其次在地铁主体结构上方浇筑形成气泡混凝土层,并预留施工缝;然后待气泡混凝土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在气泡混凝土层上方浇筑形成普通混凝土层,养护一段时间,从而形成浇筑面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
技术介绍
在运营中的地铁周边开挖基坑时需要防止地铁区间段产生沉降变形等情况发生。通常在地铁区间采用回填措施来防止紧邻地铁的基坑施工对地铁产生影响。尤其是当地铁区间上方(即地铁上盖)拟建横跨整个地铁区间的人行中央广场或者永久性道路时,地铁上盖回填结构的强度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与此同时,若地铁上盖回填结构容重过大也会对地铁区间变形产生影响。现有的地铁上盖回填措施所使用的材料均为普通混凝土或普通有部分强度的混凝土。然而,地铁区间处于长期运营通行状态,若发生较大的沉降变形可能会对地铁的正常通行带来不便,并且由于沉降带来的地铁区间段漏水也是一直困扰施工单位的难题。为了解决前述问题,一种解决方式是选择减少回填材料的厚度,但不能满足地铁上方作为人行中央广场的功能要求;另一种解决方式是采用强度较低的回填材料,但不能满足结构受力的要求;还有一种解决方式是引进气泡混合土作为轻质的回填材料,但由于此种材料自身流动性强,养护时间较长,养护措施困难,对于天气稍微恶劣的情况下雨等天气就较难在预期时间内达到设计强度。因此,紧邻地铁的基坑施工中,如何选择厚度、强度及容重兼容的回填材料对地铁上盖进行填充,形成合适的地铁上盖回填结构,从而防止对运营中的地铁产生影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解决现有的地铁上盖回填土或者容重过大或者强度不够而导致不能满足回填要求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地铁上盖回填结构,所述回填结构横跨地铁区间,并与地铁主体结构固定连接,包括浇筑面层,所述浇筑面层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气泡混凝土层以及普通混凝土层,所述气泡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00mm。优选地,所述浇筑面层形成一定坡度。优选地,所述一定坡度α为5-15°。地铁上盖回填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所述地铁主体结构上方架设侧模板;步骤二、在所述地铁主体结构上方区域浇筑气泡混凝土,形成所述气泡混凝土层,并同时预留施工缝;步骤三、待所述气泡混凝土层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后,在所述气泡混凝土层上方浇筑所述普通混凝土,形成所述普通混凝土层;步骤四、待所述普通混凝土层养护结束后,填补所述施工缝,从而形成所述浇筑面层。优选地,所述步骤一还包括在所述地铁主体结构上方绑扎回填结构钢筋,并使得所述回填结构钢筋与地铁主体结构的竖向钢筋连接。优选地,所述侧模板外侧还设有固定板。优选地,所述侧模板的接缝处采用双面胶或粘结剂拼缝。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地铁上盖回填结构包括浇筑面层,浇筑面层由下至上分别为气泡混凝土层以及普通混凝土层,气泡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00mm。通过先浇筑一层气泡混凝土层形成垫层,待气泡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一定强度,能够承受一定的负重时,然后在其上方浇筑普通混凝土层,养护结束后即形成地铁上盖回填结构。由于轻质气泡混凝土属于流动相强的浇捣材料,施工铺设面相对比较快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浇筑大面积的回填范围,故气泡混凝土的浇捣施工便捷。而且,通过气泡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两种不同的材料分别进行两次浇筑从而形成回填结构,使得回填结构的厚度和质量均可以满足设计要求。2、本专利技术供的该地铁上盖回填结构的施工方法,首先在地铁主体结构上方架设侧模板;其次在地铁主体结构上方浇筑形成气泡混凝土层,并预留施工缝;然后待气泡混凝土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在气泡混凝土层上方浇筑形成普通混凝土层,养护一段时间,从而形成浇筑面层。该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的地铁上盖回填土或者容重过大或者强度不够而导致不能满足回填要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地铁上盖回填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中:10-浇筑面层;11_气泡混凝土层;12_普通混凝土层;20_侧模板;30_施工缝;40-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地铁上盖回填结构及施工方法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地铁上盖回填结构及施工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地铁上盖回填土或者容重过大或者强度不够而导致不能满足回填要求的问题。下面结合图1和图2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地铁上盖回填结构的组成。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以某一地铁区间段紧邻施工为例,某地铁区间段的两侧均进行基坑施工,而且地铁主体结构上方拟施工人行中央广场,地铁区间段上方对应设置永久性道路。因此,地铁上盖回填结构的强度在满足承重的功能性要求的同时,还要保证容重符合设计要求,设计要求的容重必须小于7kn/ m2,从而保证地铁主体结构的安全,保证运营中的地铁正常通行。请参考图1和图2,一种地铁上盖回填结构,回填结构横跨地铁区间,并与地铁主体结构固定连接,该回填结构包括浇筑面层10,浇筑面层10由下至上分别为气泡混凝土层11以及普通混凝土层12,气泡混凝土层11的厚度为200mm。具体来说,通过先浇筑一层气泡混凝土层11形成垫层,待气泡混凝土的强度达到一定强度,能够承受一定的负重时,然后在其上方浇筑普通混凝土层12,养护结束后即形成地铁上盖回填结构。由于轻质气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铁上盖回填结构,所述回填结构横跨地铁区间,并与地铁主体结构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浇筑面层,所述浇筑面层包括由下至上设置的气泡混凝土层以及普通混凝土层,所述气泡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0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亚涛李伟姜春慧孙承李涛陆毅凌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