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网格化的GIS监察执法方法和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420672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2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网格化的GIS监察执法方法和系统,涉及环境监察执法技术领域。通过使用网格化分层思想,将企业基础信息和环境业务信息以及执法流程集成到相应级别的图层中,同时在每个级别图层中配置相应的负责人,实现了在原有地图基本操作的基础上,将环境业务的扩展功能融合到网格化管理当中,最终实现了将目前通用网格化管理系统应用到专业的环保行业的监察执法过程中;而且在监察执法过程中,使监察和执法在同一个系统中实现,操作更加方便,效率更高,进而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方便的实现环保业务的网格化管理操作,同时能够直观查看自己执法范围内的相关信息,快速掌握污染源信息,并及时的给出积极主动的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监察执法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网格化的GIS监察执法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现有的监察执法不和谐因素明显增多,对原有的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电子政务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为监察执法管理模式的改革奠定了技术基础,使得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出现成为可能,实现以“网格”为依托,整合网格内的行政区划、污染源,负责人、超标污染源数量等信息进行“格内”处理,形成“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良好局面。目前,网格化监察体系一般按照省、市、县(区)三级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企业和事件巡查,实现对其有效的监察,从而建立一种监察和执法处置互相分离的监察执法形式。采用现有的网格化监察体系,有利于对辖区内(网格内)的企业进行监察管理,及时发现问题,为执法处理提供依据和支撑。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网格化监察体系,只能利用该体系实现监察,而没有实现网格化的信息与环境业务的无缝衔接,污染在图层上进行环境业务的可视化分析和可视化操作,从而阻碍了环境执法的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网格化的GIS监察执法方法和系统,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网格化的GIS监察执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GIS监察体系按照行政区划级别进行网格化划分,获得网格化图层;S2,在网格化图层上配置监察执法人员;S3,在网格化图层上集成企业基本信息和环境业务信息;S4,识别监察执法人员的身份,显示相应级别的网格化图层;S5,接收监察执法人员的查看或执法请求,进入查看企业基本信息和环境业务信息流程或执法流程,使监察执法人员完成监察执法任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李国文白东伟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宇图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