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监察执法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网格化的GIS监察执法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现有的监察执法不和谐因素明显增多,对原有的管理模式提出了严峻挑战;电子政务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为监察执法管理模式的改革奠定了技术基础,使得网格化管理模式的出现成为可能,实现以“网格”为依托,整合网格内的行政区划、污染源,负责人、超标污染源数量等信息进行“格内”处理,形成“网中有格、格中定人、人负其责”的良好局面。目前,网格化监察体系一般按照省、市、县(区)三级的标准划分成为单元网格,通过加强对单元网格的企业和事件巡查,实现对其有效的监察,从而建立一种监察和执法处置互相分离的监察执法形式。采用现有的网格化监察体系,有利于对辖区内(网格内)的企业进行监察管理,及时发现问题,为执法处理提供依据和支撑。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网格化监察体系,只能利用该体系实现监察,而没有实现网格化的信息与环境业务的无缝衔接,污染在图层上进行环境业务的可视化分析和可视化操作,从而阻碍了环境执法的实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网格化的GIS监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网格化的GIS监察执法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GIS监察体系按照行政区划级别进行网格化划分,获得网格化图层;S2,在网格化图层上配置监察执法人员;S3,在网格化图层上集成企业基本信息和环境业务信息;S4,识别监察执法人员的身份,显示相应级别的网格化图层;S5,接收监察执法人员的查看或执法请求,进入查看企业基本信息和环境业务信息流程或执法流程,使监察执法人员完成监察执法任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李国文,白东伟,李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宇图天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