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容器视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0093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容器视窗装置,包括一壁上开孔的容器及一可透视物件;所述容器与可透视物件之间设有一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开孔向内弯折成一凹槽;所述可透视物件的边沿与容器凹槽之间成倒扣状。(*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容器视窗装置本技术涉及一种容器视窗装置,尤其是电热水壶视窗装置。在电热水壶上开透明视窗已是较普遍的做法,其制作方法有超声波焊接(英国专利0013205.0)、注塑(中国专利00117581.5)等方法,该两种方法的共同特征是:将可透视物件放置在容器壁的外部,造成可视面积小,且在水压的作用下,可透视物件容易脱落。本申请人在专利02114747.7及02114857.0中分别公开了一种将可透视物件设置在容器壁内部的方法,可透视物件与容器之间通过胶水、倒扣、螺钉等固定连接。该方法克服了之前的生产方法的不足,但仍然存在结构及工艺复杂、成本高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新的容器视窗装置。本技术的装置包括一壁上开孔的容器及一可透视物件;容器与可透视物件之间设有一密封圈;本技术容器的开孔向内弯折成一凹槽;可透视物件的边沿与容器凹槽之间成倒扣状。本技术的可透视物件上可设一发热丝;可透视物件外围上还设有阻溢箍。本技术通过可透视物件受热软化后填充容器凹槽,形成倒扣,从而使可透视物件与容器之间固定连接,工艺流程及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2为图1中A-A方向上第一种实施方式加热前的解剖图;图3为图1中A-A方向上第一种实施方式加热后的解剖图;图4为图1中A-A方向上第二种实施方式加热前的解剖图;图5为图1中A-A方向上第二种实施方式加热后的解剖图。如图中所示,本技术有一开孔的容器2和一可透视物件1。容器2开孔的边缘向内弯折,形成一凹槽7。可透视物件1为一带凹槽的塑料件,凹槽内放置一密封圈3,容器2的折边套入可透视物件的凹槽内,两者紧密接触。可透视物件1的外围上套有一阻溢箍4,阻溢箍4箍紧可透视物件1。如图2和图3中所示,将预制好的可透视物件1套在容器2开孔上后,用高频焊接机对容器孔的四周,即可透视物件与容器相接触部位加热,使-->可透视物件局部受热后软化变形,由于受到阻溢箍4向内的压力,因此软化的部位会向容器2的凹槽7内填充,致使该位置与容器的折边形成倒扣6,从而使可透视物件与容器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加热的时间随视窗的大小及可透视物件的材料而定,使温度达到可透视物件材料软化点,如可透视物件的材质为PP时,所需的温度为120℃-200℃,使可透视物件1局部软化变形,但不至于使整个物件熔化为液体。图4和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可透视物件1的外沿中设置一发热丝5,发热丝5可在注塑可透视物件1时,预埋在可透视物件中。发热丝5环绕着可透视物件1,但两端则从可透视物件中伸出,发热丝通电产生热量,可透视物件1的外沿将受热软化变形,在阻溢箍4的作用下,填充容器凹槽7,形成倒扣6,从而使可透视物件与容器之间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容器视窗装置,包括一壁上开孔的容器及一可透视物件;所述容器与可透视物件之间设有一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的开孔向内弯折成一凹槽;所述可透视物件的边沿与容器凹槽之间成倒扣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容器视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忠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拓璞电器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