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忠义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0062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14: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轿底滑轮,其固定设置在电梯轿厢底部;滑轮组,其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底坑内的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连接机构,其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一对重底部,另一端竖直向下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滑轮组、轿底滑轮和第二滑轮组,最后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二对重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双主机驱动电梯两主机运行不同步时容易导致补偿装置损坏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双主机驱动电梯单个主机运行时没办法补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的补偿装置。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电梯一般都是采用单主机驱动的电梯,其运行速度很大时,或载重量很大时,驱动主机的体积将会变得非常庞大,主机成本也会成倍增加,而且还会造成安装困难,无法同时满足高速和大载重量的要求。相关专利CN 104760870 A公开了一种双主机驱动电梯,其采用了两个曳引机作为驱动,相应地配置有两个对重,其分别位于电梯轿厢两侧或同一侧。这种双主机同步驱动的电梯具有载重量大,速度快,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也相对较低等优点。电梯在运行过程中,轿厢侧和对重侧的悬挂钢丝绳的长度在不断变化,从而引起曳引轮两侧悬挂钢丝绳重量的变化。当轿厢位于最低层站时,钢丝绳的重量大部分作用于轿厢侧;当轿厢位于最高层站时,钢丝绳的重量大部分作用于对重侧。这种变化在电梯提升高度不大时,对电梯的运行性能影响不大,但提升超过一定高度时,会严重影响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危及乘客的安全。因此,当电梯的提升高度超过一定高度时,必须要设置具有一定重量的部件来平衡因提升高度变化带来的悬挂钢丝绳重量变化,这就是电梯的补偿装置。但是,专利CN 104760870 A公开的双主机驱动电梯并没有配置相应的补偿装置。传统的单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吊挂方式都是在轿厢和对重的底部分别设置一个吊挂点,补偿绳或补偿链的两端分别直接悬挂在轿厢和对重的底部,以补偿曳引钢丝绳的重量差。对于双主机驱动电梯,其具有一个轿厢和两个对重,如果还是采用传统的单主机电梯的补偿装置悬挂方式就会不适用。因为当双主机驱动电梯的两个主机运行不同步时,就会出现补偿绳或补偿链不同步的情况,这就容易损坏补偿链的导向装置或补偿绳的张紧装置。而且,当双主机驱动电梯只有其中一个主机驱动运行时,传统的补偿装置也无法起到补偿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其能够解决双主机驱动电梯两主机运行不同步时容易导致补偿装置损坏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双主机驱动电梯单个主机运行时没办法补偿的问题。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轿底滑轮,其固定设置在电梯轿厢底部;滑轮组,其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底坑内的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连接机构,其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一对重底部,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滑轮组、轿底滑轮和第二滑轮组,最后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二对重底部。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中均包括至少一个滑轮。优选的是,所述滑轮组采用导向轮组,所述导向轮组包括固定设置于电梯井道底坑内的第一导向轮组和第二导向轮组。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机构采用补偿链,所述补偿链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一对重底部,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导向轮组、轿底滑轮和第二导向轮组,最后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二对重底部。优选的是,所述滑轮组采用张紧轮组,所述张紧轮组包括采用重力张紧方式设置在电梯井道底坑内且能够沿竖直方向上下滑动的第一张紧轮组和第二张紧轮组,所述第一张紧轮组和第二张紧轮组中的各个张紧轮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成一个整体。优选的是,所述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底坑内沿竖直方向的导轨及分别与所述第一张紧轮组和第二张紧轮组固定连接的导靴,所述导靴沿着导轨上下滑动。优选的是,所述连接机构采用补偿绳,所述补偿绳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一对重底部,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张紧轮组、轿底滑轮和第二张紧轮组,最后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二对重底部。优选的是,悬垂于所述轿底滑轮上的连接机构呈竖向布置,位于电梯第一对重与第一滑轮组之间的连接机构呈竖向布置,位于电梯第二对重与第二滑轮组之间的连接机构呈竖向布置。优选的是,所述轿底滑轮以电梯轿厢顶部的曳引悬挂点为中心对称分布。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专利技术通过轿底滑轮的换向作用及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的导向作用或张紧作用,实现双对重电梯的轿厢在井道内的升降过程中补偿链或补偿绳对电梯轿厢和对重上曳引钢丝绳的偏重情况的补偿;其二、本结构的补偿装置能够解决双主机驱动电梯两主机运行不同步时容易导致补偿装置损坏的问题,还可以解决双主机驱动电梯单个主机运行时没办法补偿的问题;其三、可根据轿厢和两个对重的相对位置关系及其周围的井道布局情况,调整第一滑轮组、第二滑轮组和轿底滑轮的具体滑轮使用个数及各滑轮之间的具体相对位置,使对重和轿厢的受力平衡,调整灵活简单;其四、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避免补偿装置和井道内的布局发生干涉,保证电梯轿厢的平衡,适用于各种不同布局的井道。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中双主机驱动电梯及其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张紧轮组和第二张紧轮组的俯视图。图中标号:轿厢1、第一对重21、第二对重22,曳引机3、轿底滑轮4、第一滑轮组5、第二滑轮组6、连接机构7、张紧轮8、连接件9、导靴1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所述双主机驱动电梯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内的轿厢1、两个对重(分别为第一对重21和第二对重22)和连接在所述轿厢和两个对重之间使二者可沿电梯井道升降的两个曳引机3和悬挂钢丝绳31,所述两个对重设置于轿厢I同侧或分别设置于轿厢I两侧,所述双主机驱动电梯还包括用于平衡电梯运行时悬挂钢丝绳31产生的不平衡力矩的补偿装置。针对双主机驱动电梯的具体结构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轿底滑轮4,其固定设置在电梯轿厢I底部;滑轮组,其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底坑内的第一滑轮组5和第二滑轮组6 ;连接机构7,其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一对重21底部,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滑轮组5、轿底滑轮4和第二滑轮组6,最后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二对重22底部。所述连接机构7通过第一滑轮组5、轿底滑轮4和第二滑轮组6的导向作用或导向和张紧的双重作用,对电梯运行过程中,轿厢和对重沿相反方向升降引起的悬挂钢丝绳的偏载情况进行补偿。对于所述双主机驱动电梯,在曳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双主机驱动电梯的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轿底滑轮,其固定设置在电梯轿厢底部;滑轮组,其包括设置于电梯井道底坑内的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连接机构,其一端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一对重底部,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滑轮组、轿底滑轮和第二滑轮组,最后固定连接至电梯的第二对重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忠义
申请(专利权)人:赵忠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