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源射频识别标签、光学射频读写头及射频识别系统。其中,光学射频读写头包括:至少一个光发射器、芯片、射频天线,其中,上述射频天线,与上述芯片相连接,用于接收射频识别标签发送的上行射频信号;上述芯片,用于控制上述至少一个光发射器向上述射频识别标签发送下行光信号以及处理上述上行射频信号,以对上述射频识别标签进行读写操作;上述至少一个光发射器,与上述芯片相连接,用于发射上述下行光信号。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光信号对射频识别标签下射频识别信号发送读写操作的命令,避免了通过射频信号发送读写操作命令,使多个射频识别标签接收到命令,而导致的干扰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源射频识别标签、光学射频读写头及射频识别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成熟发展以及现代信息社会对网络的需求的不断推动,光纤网络已经取代铜线通讯网络,其网络从核心网,承载网一直到接入网进而光纤到户(FTTH,Fiber To The Home)几乎覆盖了所有的通讯网络。在整个光纤网路中有大量的光纤及连接点,如何辨别这些光纤以及其连接的状况成为运营商费时费力的事,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强度,给每个光连接点加一个智能标签,然后由读写头自动阅读,相关数据上报网管,使得光纤连接点检测自动化逐步成为共识,实现可视和可管的光纤网络。智能光分配网络就是通过给每个光连接头加标签,以及读写头,使得其能自动上报其连接状态,即智能化。智能光分配网络(ODN, Optical Distribut1n Network)已经被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制定了相应的系列化标准,相应的产业链开始形成。目前智能ODN主要采用两种标签技术:一种是接触式标签技术,比较典型的是Ι-ffire 接口,或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 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接口,如图1所示,需要给标签供电。接触式标签技术对于标签结构的设计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某些改造场景中因为物理连接而不够灵活。另一种是非接触式标签技术,比较典型的是射频识别(RFID, rad1 frequency identificat1n)技术,如图2所示,由于其本身的工作原理,即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因此其线圈需要有一定的工作面积以产生足够的感应电流驱动其芯片正常工作,其次读写头的工作线圈也要有一定的工作面积,相邻的RFID也会受到感应,造成相互干扰,因此该技术不适合用于密集光纤连接头的光节点的工作环境。鉴于此,需要一种标签既保持非接触式的读写,同时也能满足密集光纤连接头的光节点要求的其他标签的读写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相关技术中接触式标签技术和RFID标签无法满足密集场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源射频识别标签、光学射频读写头及射频识别系统,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射频读写头,包括:至少一个光发射器、芯片、射频天线,其中,所述射频天线,与所述芯片相连接,接收射频识别标签发送的上行射频信号;所述芯片,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光发射器向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发送下行光信号,以及处理所述上行射频信号,以对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进行读写操作;所述至少一个光发射器,与所述芯片相连接,用于发射所述下行光信号。优选地,所述光发射器为多个;所述芯片,还用于在对多个所述射频识别标签中指定射频识别标签进行读写操作时,控制所述多个所述光发射器中与所述指定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的所述光发射器发光,以开启所述指定射频识别标签;以及控制所述对应的所述光发射器发送所述下行光信号;所述多个所述光发射器,还用于在所述芯片的控制下发光。优选地,所述光学射频读写头包括一个所述射频天线。优选地,每个所述光发射器为发光二极管(LED)或激光二极管(LD)。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无源射频识别标签,包括:光伏电池接收器、射频天线、芯片,其中,所述光伏电池接收器,与所述芯片和所述射频天线相连接,用于将光学射频读写头发射的光能转换为电能,为所述芯片和所述射频天线供电;以及接收所述光学射频读写头发射的下行光信号,将所述下行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发送至所述芯片;所述芯片,用于存储标签信息,处理所述电信号,响应所述光学射频读写头的读写操作,向所述光学射频读写头发送上行射频信号;所述射频天线,与所述芯片相连接,用于发射所述上行射频信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射频标签识别系统,包括:无源射频识别标签和光学射频读写头,其中,所述无源射频识别标签包括:光伏电池接收器、第一射频天线、第一芯片,其中,所述光伏电池接收器,与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一射频天线相连接,用于将所述光学射频读写头发射的光能转换为电能,为所述第一芯片和所述第一射频天线供电,以及接收所述光学射频读写头发射的下行光信号,将所述下行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发送至所述第一芯片;;所述第一芯片,用于存储标签信息,处理所述电信号,响应所述光学射频读写头的读写操作,向所述光学射频读写头发送上行射频信号;所述第一射频天线,与所述第一芯片相连接,用于发射所述上行射频信号;所述光学射频读写头包括:至少一个光发射器、第二芯片、第二射频天线,其中,所述第二射频天线,与所述第二芯片相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上行射频信号;所述第二芯片,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光发射器向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发送所述下行光信号,以及处理所述上行射频信号,以对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进行读写操作;所述至少一个光发射器,与所述第二芯片相连接,用于发送在所述第二芯片的控制下所述下行光信号。优选地,所述光发射器为多个;所述第二芯片,还用于在对多个所述射频识别标签中指定射频识别标签进行读写操作时,控制所述多个所述光发射器中与所述指定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的所述光发射器发光,以开启所述指定射频识别标签;以及控制所述对应的所述光发射器发送所述下行光信号;所述多个所述光发射器,还用于在所述芯片的控制下发光。优选地,所述光学射频读写头包括一个所述第二射频天线。优选地,所述光发射器为LED或LD。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连接头,所述光纤连接头上设置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接线装置,所述光纤接线装置上设置有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光学射频读写头;其中,所述接线装置包括多个连接口,每个所述连接口用于可插拔的连接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光纤连接头;所述射频识别头的多个光发射器位于,当多个所述光纤连接头插入所述多个连接口时,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光纤连接头上的所述无源射频识别标签正对的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射频识别标签系统的读写方法,所述射频标签系统包括:本专利技术上述的光学射频读写头,以及多个本专利技术上上述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所述方法包括:确定当前读写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向所述当前读写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发送下行光信号,以对所述当前读写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进行读写操作;接收所述当前读写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响应所述读写操作发送的上行射频信号。优选地,向所述当前读写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发送下行光信号之前,还包括:控制所述光学射频读写头中与所述当前读写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对应的光发射器发光,以对所述当前读写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供电。优选地,对所述当前读写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进行读写操作,包括:向所述当前读写的无源射频识别标标签发送询问指令,其中,所述询问指令御用询问所述当前读写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的状态;接收所述当前读写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发送的第一状态。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状态;当所述第一状态指示所述当前读写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为空白时,为所述当前读写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分配标签信息。优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第一状态;当所述第一状态指示所述当前读写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已有标签信息,请求所述当前读写的无源射频识别标签上报其标签信息。优选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射频读写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光发射器、芯片、射频天线,其中,所述射频天线,与所述芯片相连接,用于接收射频识别标签发送的上行射频信号;所述芯片,用于控制所述至少一个光发射器向所述射频识别标签发送下行光信号以及处理所述上行射频信号,以对所述射频识别标签进行读写操作;所述至少一个光发射器,与所述芯片相连接,用于发射所述下行光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继东,陆建鑫,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