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出口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9564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02:23
本申请提供一种工程出口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支耳、侧面墙体、后横梁、中部横梁、后墙体,所述侧面墙体与所述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后横梁分别与所述侧面墙体和所述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前横梁与所述侧面墙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前横梁与所述侧面墙体之间固定设置支耳,所述中部横梁设置在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后横梁之间,并与侧面墙体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工程出口框架的墙体直接承载顶部重量,并不需要事先安装承重立柱、梁、檩条等组成地下工程出口的框架,然后在框架的基础上组建墙体。所有的部件可以采用数控设备加工成型,进行批量生产,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现场组装。其结构简单,重量轻,承重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程出口框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涉及工程出口框架。
技术介绍
目前的地下工程出口需要现场配做,首先需要安装承重立柱、梁、檩条等组成地下工程出口的框架,然后在框架的基础上组建墙体,最后进行墙体内外两侧面及吊顶的装修,不但耗时而且浪费材料。由于每一个地下出口的几何尺寸不同,所以配件都需要现场测量定做,配件的通用性很差。例如,地下出口工程混凝土基座浇筑完成后,基面高低不平,这时需要的支柱高度不一样,所以不能在工厂下料现场组装。此外,在现场配做后以支柱的上端找出一个两侧对称的斜面非常困难。因此,现有技术的工艺程序复杂,制作周期长、工作效率低、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程出口框架包括前横梁、支耳、侧面墙体、后横梁、中部横梁、后墙体,所述侧面墙体与所述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后横梁分别与所述侧面墙体和所述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前横梁与所述侧面墙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前横梁与所述侧面墙体之间固定设置支耳,所述中部横梁设置在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后横梁之间,并与侧面墙体固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横梁包括前承载梁、前外饰梁,所述前外饰梁的后表面与所述前承载梁固定连接,所述前承载梁与所述侧面墙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前外饰梁与侧面墙体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支耳与上墙体呈Y型支撑,其一侧与所述前外饰梁固定连接,另一侧与侧面墙体前端固定连接相同。由于添加了支耳,所以使前外饰梁与侧面墙体间的连接更加稳固,不易脱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后横梁包括后承载梁、后外饰梁,所述后外饰梁与所述后承载梁固定连接,所述后外饰梁的后表面与后承载梁固定连接,所述后承载梁与所述侧面墙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后外饰梁与所述侧面墙体固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承载梁和所述后承载梁呈“工”字形,所述前外饰梁与所述后外饰梁为呈梯形,所述后外饰梁与侧面墙体与另一支耳分别固定连接。根据实际使用中的需要,在后横梁之上同样添加支耳,确保后外饰梁与侧面墙体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工”字形的前、后承载梁进一步的加强了前横梁和后横梁与侧面墙体之间的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承载梁和所述后承载梁的其中一个或两个之上安装有用于限定所述前承载梁或所述后承载梁与所述侧面墙体位置的安装卡块。在初始安装时,不会直接焊接成型,而需要搭建框架,设置安装卡块,能有效的限定承载梁与侧面墙体的位置,为下一步焊接提供便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面墙体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前侧上墙体、前侧下墙体、后侧墙体,所述后承载梁和所述后外饰梁与所述后侧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前承载梁和所述前外饰梁与所述前侧上墙体固定连接,所述支耳与所述前外饰梁和所述前侧上墙体固定连接。将侧面墙壁分割成多块,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调整前侧上墙体、前侧下墙体、后侧墙体的尺寸,制造者可以生产多种规格,以便在选用。并且,减小加工材料的尺寸,能够使加工过程和运输过程更为便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前侧上墙体、所述前侧下墙体以及所述后侧墙体为双层中空墙体,其内部形成内腔。这样设计,墙体外部可以事先进行装饰,实际使用时,照明线路能够布置在墙体之中,这就不需要破坏经过装饰的墙体,提高了现场施工的工作效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侧面墙体与所述后墙体其中的一个或两个上设置夹胶玻璃,方便了本专利技术工程出口框架的采光,在白天可以极大的减少电能的使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的工程出口框架还包括吊顶,所述吊顶与所述中部横梁和所述侧面墙体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工程出口框架的墙体直接承载顶部重量,并不需要事先安装承重立柱、梁、檩条等组成地下工程出口的框架后再在框架的基础上组建墙体。所有的部件可以采用数控设备加工成型,进行批量生产,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现场组装。其结构简单,重量轻,承重性能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工程出口框架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前横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前横梁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后横梁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后横梁截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后墙体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工程出口框架的正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墙体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工程出口框架的立体图。这种工程出口框架包括前横梁1、支耳2、前侧上墙体3、前侧下墙体4、夹胶玻璃5、螺栓6、后侧墙体7、后横梁8、中部横梁9、后墙体10以及吊顶11。上述部件均由钢材加工而成。如图1所示,工程出口框架由左右两侧面墙体、后墙体10和中部横梁9组成整体框架。侧面墙体由前侧上墙体3、前侧下墙体4和后侧墙体7组成,前侧上墙体3与前侧下墙体4可通过螺栓6连接,并且二者分别可通过螺栓6与后侧墙体7连接,当然,也可采用例如焊接等方式。后墙体10与后侧墙体7可通过螺栓连接。通过将侧面墙体分割成多块,使其在实际施工中可根据地形需要进行尺寸大小的挑选,并能够在现场组装,同时降低了前期制造钢材的难度。左右两侧面墙体从右向左倾斜(如附图1中所示的左右),后横梁8安装在后侧墙体7上,前横梁1安装在前侧上墙体3上。支耳2分别与前横梁1和前侧上墙体3焊接,对前横梁1起到支撑作用。它们的具体安装方式将在下文详细阐述。吊顶11安装在中部横梁9之上,并由多条中部横梁9对其进行支撑。如图2和图3所示,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前横梁结构示意图及其截面示意图。前横梁1包括前承载梁101、前外饰梁102、前安装卡块103。前外饰梁102为五边形,前表面和后边面分别与底面垂直设置,上表面为折线形,向上略微形成凸起,其整体形状类似于直角梯形。在前外饰梁102的后表面上焊接“工”字形的承载梁101,承载梁101的高度低于前外饰梁102的高度。承载梁101通过前安装卡块103与前侧上墙体3的上端面301固定之后进行焊接。另外,前外饰梁102的后表面除去与承载梁101焊接的部分外都通过支耳2与前侧上墙体3前端面焊接。呈Y形的支耳2分别与前外饰梁102的底面和前侧上墙体3的前端面焊接,其在前外饰梁102的底面形成了支耳与前横梁1的焊接面201。支耳2的下部一直延伸到前侧上墙体3与前侧下墙体4的结合处。通过多点支撑和焊接,前横梁1与整个前侧上墙体3紧密的固定在一起。工字型的承载梁101是承载顶部的防水层和内饰天花板重量的,Y型支耳主要用于支撑外饰梁102。外饰梁102的内部中空,为用户预留卷帘门安装空间。如图4和图5所示,分别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后横梁结构示意图及其截面示意图。后横梁8与前横梁1是相似的,其包括后承载梁801、后外饰梁802、后安装卡块803。同样的,后外饰梁802的截面为类似于直角梯形的五边形,其后表面焊接“工”字形的后承载梁801,后承载梁通过后安装卡块803与后侧墙体7固定之后焊接。后外饰梁802与后侧墙体之间形成了后横梁与后侧墙体焊接面804。与前横梁1和前侧上端墙体3的固定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后横梁8与后侧墙体7之间没有安装支耳2。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可以参照前横梁1、前侧上端墙体3与支耳2的安装方式在后横梁8与后侧墙体7之间安装支耳以确保二者的连接更为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工程出口框架

【技术保护点】
工程出口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支耳、侧面墙体、后横梁、中部横梁、后墙体,所述侧面墙体与所述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后横梁分别与所述侧面墙体的一端和所述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前横梁与所述侧面墙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前横梁与所述侧面墙体之间固定设置支耳,所述中部横梁设置在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后横梁之间,并与侧面墙体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工程出口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支耳、侧面墙体、后横梁、中部横梁、后墙体,所述侧面墙体与所述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后横梁分别与所述侧面墙体的一端和所述后墙体固定连接,所述前横梁与所述侧面墙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前横梁与所述侧面墙体之间固定设置支耳,所述中部横梁设置在所述前横梁与所述后横梁之间,并与侧面墙体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出口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包括前承载梁、前外饰梁,所述前外饰梁的后表面与所述前承载梁固定连接,所述前承载梁与所述侧面墙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前外饰梁与侧面墙体前端固定连接,所述支耳呈“Y”形,其一侧与所述前外饰梁固定连接,另一侧与侧面墙体前端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程出口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包括后承载梁、后外饰梁,所述后外饰梁与所述后承载梁固定连接,所述后外饰梁的后表面与后承载梁固定连接,所述后承载梁与所述侧面墙体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后外饰梁与所述侧面墙体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工程出口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承载梁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状韩军杰郑文英王宝双杨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电力设备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