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9213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6 0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包括底层、第一配向层、液晶层、第二配向层、顶层以及电连接该底层与该顶层的多个导电连接体。每一个导电连接体包括导电粉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不面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娃基液晶显不面板。
技术介绍
液晶显不器中包括一种娃基液晶(LCOS)显不面板,基本上是由液晶层夹在??圭晶 片与玻璃板之间所组成的面板。其通过使用MOS晶体管来替代现有液晶面板中所使用的薄 膜晶体管,可通过标准互补式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制作工艺来制造,故与现有液晶面 板相比,稳定度与可靠度均较为优异。该硅基液晶面板相较于传统TFT-LCD面板更具有高 分辨率、高对比、广视角与低成本等众多优点。目前,该硅基液晶面板广泛用于影像媒体装 置如录摄影机、数字相机、投影式电视或多媒体投影机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不面板或??圭基液晶(LCOS)显不面板,其具有 电传导率较佳的导电连接体而产品可靠度提高。 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其至少包括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至 少包括底层、第一配向层、液晶层、第二配向层、顶层以及电连接该底层与该顶层的多个导 电连接体。该第一配向层配置于该底层上,该液晶层配置于该第一配向层上。该第二配向 层配置于该液晶层上,而顶层配置于该第二配向层上。该些导电连接体中的每一个包括导 电粉末的丝线状聚集物。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显示区域与一非显示区域位于该显 示区域外围且围绕该显示区域,该些导电连接体位于该非显示区域。该些导电连接体的区 域可以是施加共同电压(Vcom)的区域。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顶层是铟锡氧化物(ITO)玻璃板,而该底层是硅芯片。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该第一配向层材料包括聚亚酰胺(polyimide)或斜向氧化 石圭(oblique silicon oxide),该第二配向层材料包括聚亚酰胺或斜向氧化石圭。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导电粉末分散于树脂中且所述导电粉末聚集形成丝线 状聚集物。所述丝线状聚集物的尺寸范围为2~50微米。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导电粉末为镍金属(Ni)粉末、镍合金粉末、银金属 (Ag)粉末、金金属(Au)粉末、铜金属(Cu)粉末、钼金属(Pt)粉末、石墨粉末或导电聚合物 粉末。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导电粉末是镍金属(Ni)粉末,而镍金属粉末具有次微 米等级颗粒直径。镍金属粉末颗粒直径例如在〇. 01~1. 8微米之间。所述导电粉末具有 多刺球状结构。 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列举实施例配合所附的附图 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 图IA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在组合前的分散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I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IA的组合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IC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晶显TK面板一部分的俯视TK意图; 图2A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视示意图; 图2B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液晶显TK面板一部分的俯视TK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包含细微导电粉末的丝线聚集体的单一导电连接体的示 意图。 符号说明 10:液晶显示面板 12 :顶层 14:底层 16 :第一配向层 18 :第二配向层 19 :密封体 20 :液晶层 30:导电连接体 Al :显示区域 A2 :非显示区域 A3 :角落区域(Vcom区域) 300 :树脂 302:丝线状聚集物 302P:接合导电粒子【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细地提及本专利技术目前的优选实施方式,其实例以所附的【附图说明】。在附 图与说明书中,尽可能地使用相同的代号来表示相同或类似的构件。 图IA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在组合前的分散部分的立体示意 图。图IB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IA的组合后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剖视示意图。图IC是根 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面板一部分的俯视示意图。 参见图IA和图1B,液晶显示面板10依序包括一顶层12、第一配向层16、液晶层 20、第二配向层18、一底层14。此实施例中,该顶层12可为一玻璃基板,而该底层14是娃基 基底如??圭芯片等。液晶显不面板10例如是??圭基液晶(LCOS)显不面板。但此专利技术的显不面 板并不限于此实施例之例。第一、第二配向层16、18的材料包括例如聚亚酰胺(polyimide) 或斜向氧化娃(oblique silicon oxide);配向层16或18例如为通过斜向蒸发形成的氧 化石圭膜(obliquely evaporated silicon oxide film)。该顶层 12 例如可为 ITO 玻璃板, 亦即涂覆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 ΙΤ0)的透明玻璃板。 图IA中液晶显示面板的分散部分可通过压合程序而对压组合起来,可利用热压 合仪器、真空压合仪器或压合仪器配合紫外光照射而完成。但本专利技术的压合程序或仪器不 限于此。 组合完成后,液晶层20夹在第一、第二配向层16、18之间并且位于顶层12与底层 14之间。液晶层20可通过填充液晶(未显示)至由顶层12与底层14搭配位于第一、第二 配向层16、18之间的密封体19所围成的空间内而形成。 液晶显示面板10具有显示区域Al与非显示区域A2位于显示区域Al外围。液晶 显示面板10还包括电连接该底层与该顶层的多个导电连接体30。导电连接体30位于非 显示区域A2的角落区域A3。该角落区域A3可为例如施加共同电压(Vcom)的区域,亦即 Vcom区域。 在组合之前,如图IC所示,先将导电连接体30配置于角落区域(Vcom区域)A3且 位于第二配向层18上。组合之后,导电连接体30会穿透第一配向层16与第二配向层18, 而与顶层12及底层14直接接触(图IB所示)。此实施例中,在组合之前,并未图案化第二 配向层18而移除角落区域(Vcom区域)A3内的第二配向层18,故导电连接体30直接位于 第二配向层18上。 当包括细微导电粉末的丝线状聚集物的导电连接体直接配置于Vcom区域的配向 层上时,组合后导电粉末(其聚集物)会刺穿配向层,而达到电性导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导 电连接体显示几乎百分百成功电性导通率,而使用导电连接体的显示面板也具有良好电传 导性。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使用包括细微导电粉末的丝线状聚集物的导电连接体, 通过实验,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能通过可靠度测试且显示具有良好可靠度,其结果显 不于表1o 表 1 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晶显示面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至少包括:底层;第一配向层,配置于该底层上;液晶层,配置于该第一配向层上;第二配向层,配置于该液晶层上;顶层,配置于该第二配向层上;以及多个导电连接体,电连接该底层与该顶层,其中该些导电连接体中的每一个包括导电粉末的丝线状聚集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文旭王兴龙李悦荣范姜冠旭
申请(专利权)人:立景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