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感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7665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4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用于便携式手持电子设备的触摸感应装置,包括与手持电子设备相匹配的塑形结构(100)和附着于塑形结构(100)外侧的曲面触摸传感控制件(200),曲面触摸传感控制件(200)包括与塑形结构(100)的曲面侧缘相契合的电容传感组件(220)和与电容传感组件(220)连接的控制模块(210),控制模块(210)通过无线或者有线的方式与手持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电容传感组件(220)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绝缘基底以及设置于绝缘基底上的具有延展性的电极,由此可实现曲面的触摸传感功能,克服了现有的触摸显示屏对传感手势模式感测输入的支持有限、特别是对握持手势无法感测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子器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便携式手持电子设备的可感应握持手势的触摸感应装置
技术介绍
用于便携式手持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与手动作相关的输入检测装置为触摸显示屏。触摸显示屏通常包括独立的触摸面板和显示单元,也可将二者功能结合制作在一起形成内置集成式触摸显示屏。响应于人的手指或触笔触摸屏幕上的字符或特定位置,触摸显示屏能够识别触摸位置或多个触摸的相对状态(手势感测),从而接收用户的输入信息。随着触摸显示屏信号检测技术的发展,手指不直接接触屏幕进行悬浮操作,触摸显示屏也能够识别多个悬浮操作的相对状态(悬浮手势感测)达到信息输入的目的。触摸面板(或触摸显示屏)的类型示例包括投射电容型、表面光波型、光学感应型等。在普遍使用的投射电容型触摸板中,包含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并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通过连接端子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感测可由输入装置(例如手指、手写笔等)的触摸引起、对应触摸区域的耦合电容发生变化,经控制器计算分析和手势模型识别后确定触摸区域的位置及手势动作变化类型(例如放大、缩小等)。然而,现有技术之无专门设置的曲目结构触摸传感器进行握持手势的感测,传统用于显示屏上方的平面触摸屏应用的场景有别于握持手势感测场景,因而现有的电容型触摸板置于显示屏上方实现信息输入的功能中有光学透明性(ΙΤ0等透明电极材料)要求,限制了电极制作材料与工艺的选择,通常使用的电极材料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s,ITO)较脆不可挠,因而无法用于较大曲面曲率的曲面上制作电极,现有的触摸显示屏为平面结构对传感手势模式感测输入的支持有限,特别对握持手势无法感测;目前已有的悬浮手势感测输入并不是很自然的一种输入模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对握持手势无法感测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便携式手持电子设备的可感应握持手势的触摸感应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触摸感应装置,用于便携式手持电子设备,包括与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相匹配的塑形结构和附着于所述塑形结构外侧的曲面触摸传感控制件,所述曲面触摸传感控制件包括与所述塑形结构的曲面侧缘相契合的电容传感组件和与电容传感组件连接的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无线或者有线的方式与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所述电容传感组件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绝缘基底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上的具有延展性的电极。在本技术所述的触摸感应装置中,所述绝缘基底为柔性板;所述电极包括一组第一电极和一组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相互交叉且彼此绝缘。在本技术所述的触摸感应装置中,所述控制模块包括蓝牙模块和无线充电模块,或者所述塑形结构上设置有用于与手持电子设备连接的第一连接器,所述曲面触摸传感控制件还包括用于与第一连接器连接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与控制模块连接。在本技术所述的触摸感应装置中,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第二连接器与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柔性板为固定在塑形结构上的一个双面柔性板,所述的一组第一电极、控制模块以及第二连接器位于所述双面柔性板的柔性绝缘基膜的内表面上,所述的一组第二电极位于所述双面柔性板的柔性绝缘基膜的外表面上。在本技术所述的触摸感应装置中,所述控制模块通过第二连接器与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所述柔性板为固定在塑形结构上的层叠设置的两个单面柔性板,所述的一组第一电极、控制模块以及第二连接器位于紧邻所述塑形结构的一个单面柔性板的柔性绝缘基膜上,所述的一组第二电极位于另一个单面柔性板的柔性绝缘基膜上。在本技术所述的触摸感应装置中,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为在对应的柔性绝缘基膜上通过蚀刻方式制成的导电图形。在本技术所述的触摸感应装置中,所述柔性绝缘基膜设置所述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表面覆盖有一层由聚酰亚胺制成的绝缘保护膜。在本技术所述的触摸感应装置中,所述的一组第一电极和一组第二电极分别为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线状电极,且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以预设角度相交,每个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交叉的节点形成一个耦合电容。在本技术所述的触摸感应装置中,第一电极作为驱动电极,第一电极的线宽小于4mm,第二电极作为感测电极,第二电极的线宽小于100 μ m。在本技术所述的触摸感应装置中,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之间的间距为4mm,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之间的间距小于10mm。在本技术所述的触摸感应装置中,所述曲面触摸传感控制件外侧还设置有装饰保护膜,所述装饰保护膜为三层复合结构,所述三层复合结构包括用于保护及装饰的外保护层、用于与曲面触摸传感控制件以及塑形结构粘接的内黏胶层、以及位于外保护层和内黏胶层之间的装饰图案层。实施本技术的触摸感应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电容传感组件采用的柔性材料制成的绝缘基底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上的具有延展性的电极,因此便于制备曲面触摸传感控制件,曲面触摸传感控制可以克服现有的触摸显示屏为平面结构对传感手势模式感测输入的支持有限、特别对握持手势无法感测的缺陷。【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触摸感应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是曲面触摸传感控制件在展平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是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形成电容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主要是要对握持手势进行感测识别,通常人握持手持式电子设备的手势相对固定(例如单手握持对手机屏幕进行网页浏览、双手握持手机横屏观看视频等),握持手势能显著的区分单手握持时是采用左手还是右手握持,也就可通过识别握持手势使触摸显示屏中三个虚拟按键的功能重排(常见的三个功能键从左到右顺序改变),这样使用会变得更得心应手。参考图1是本技术触摸感应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本技术的触摸感应装置可以应用在便携式手持电子设备中,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等。如图1,触摸感应装置包括:塑形结构100和曲面触摸传感控制件200,优选的,还可包括装饰保护膜(图未示)。塑形结构100与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相匹配,所述塑形结构100的侧缘为与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的手持边缘相契合的弧形曲面,以增加握持舒适度。塑形结构100的尺寸依据手持电子设备的外形设计需留出必要的孔洞以不阻挡摄像头、按键等的正常使用。塑形结构100的制作材料可采用塑料,例如: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ABS、PC和ABS混合物等。采用塑料可以避免对手持电子设备的射频信号产生屏蔽。结合图1,参考图2、图3,图2是曲面触摸传感控制件200在展平状态下的示意图;图3是第一电极222和第二电极223形成电容的示意图。曲面触摸传感控制件200附着于所述塑形结构100外侧,所述曲面触摸传感控制件200包括电容传感组件220和控制模块210,电容传感组件220与塑形结构100的曲面侧缘相契合以感知握持手势,所述电容传感组件220包括绝缘基底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上的一组第一电极222和一组第二电极223,所述第一电极222和第二电极223相互交叉且彼此绝缘。所述控制模块210与电容传感组件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感应装置,用于便携式手持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所述手持电子设备相匹配的塑形结构(100)和附着于所述塑形结构(100)外侧的曲面触摸传感控制件(200),所述曲面触摸传感控制件(200)包括与所述塑形结构(100)的曲面侧缘相契合的电容传感组件(220)和与电容传感组件(220)连接的控制模块(210),所述控制模块(210)通过无线或者有线的方式与所述手持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所述电容传感组件(220)包括由柔性材料制成的绝缘基底以及设置于所述绝缘基底上的具有延展性的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斌陆玉凤何彩英刘路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长城开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