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按压式自行车加机油装置,包括油腔体、按压部、进油管及出油管,其中,上述油腔体内部为空腔结构,油腔体内储放有机油;上述按压部为弧面结构,按压部设置在油腔体的上部,按压部为弹性体,向下挤压按压部,使油腔体体积减小,以便将机油挤出;上述进油管设置在油腔体的侧部,并于油腔体内部连通,以便补充机油至油腔体内;上述出油管设置在油腔体的侧部,并与油腔体内部连通,机油经出油管导出,以便对自行车进行加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便于携带及户外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配件领域,特别指一种按压式自行车加机油装置。
技术介绍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指一种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人骑上车后,以脚踏板为动力,脚踏板的转轴连接主动齿轮,自行车的被动齿轮设置在后轮上,主动齿轮与被动齿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通过脚踏板及链条将使用者提供的能量传递至被动轮上,使被动轮带动自行车的后轮旋转,从而实现了自行车运动。自行车是传统产业,具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环保以及交通的问题,自行车再度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居民喜爱的交通、健身工具,世界自行车行业的重心正从传统的代步型交通工具向运动型、山地型、休闲型转变,在美、欧、日等发达国家,自行车是一种较普遍的运动、健身、休闲和娱乐性产品。近年来,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逐步增强,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出行工具,且同时具有锻炼身体的功能,得到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受到上班族,学生等群体的喜爱;但是,由于自行车采用齿轮及链条传动,而且其齿轮及链条暴露在外,而户外骑行时,车道上的灰尘粉末体非常多,灰尘粉末体粘结在链条及齿轮的间隙中,会增大摩擦,使齿轮及链条磨损加快,且影响正常的骑行,因此,设计一种便携式按压式自行车加机油装置,能够很好的解决该问题,具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便于携带及户外使用的按压式自行车加机油装置。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按压式自行车加机油装置,包括储油体、按压体、进油管及出油管,其中,上述储油体内部为空腔结构,储油体内储放有机油;上述按压体为弧面结构,按压体设置在储油体的上部,按压体为弹性体,向下挤压按压体,使储油体体积减小,以便将机油挤出;上述进油管设置在储油体的侧部,并于储油体内部连通,以便补充机油至储油体内;上述出油管设置在储油体的侧部,并与储油体内部连通,机油经出油管导出,以便对自行车进行加油。优选地,所述的储油体为筒状结构,其内部为空腔结构,上述按压体为半球状结构,按压体固定连接在储油体的上部,储油体与按压体的内部空间相互连通。优选地,所述的隔筒为筒状结构,隔筒的上下面为开放结构。优选地,所述的进油管开设在储油体的侧部,进油管的一端与储油体的内部连通,另一端向外延伸,伸出储油体外,以便补充机油。优选地,所述的进油管内可拆卸地插设有油帽,以便密封进油管。优选地,所述的出油管设置在储油体的底部,出油管的一端与储油体的内部连通,另一端向外延伸,伸出储油体外,以便将机油导出。优选地,所述的出油管内可拆卸地设有点油管,点油管为长条状的软线管体,点油管的一端固定在出油管内,另一端向外延伸,点油管自由弯折,以便对自行车不同部位进行点机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改进创新,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便于户外使用的便携式自行车加机油装置,该装置通过将储油体与按压体结合设计为整体结构,形成整体的油腔结构,以便储放机油,同时,按压体采用弹性的橡胶材料制造而成,可任一方向按压,使用时,向下按压按压体,按压体向下挤压油腔,使储油体积减少,其内气压增强,将油腔内的机油向出油管挤出,出油管内设有点油管,点油管采用长条状的软线管体结构,可任意角度弯折,出油管内的机油经点油管导出,将点油管的外端对准自行车需要加机油的部位,实现加机油润滑的目的,软性管体可对自行车各种不同部位进行点油,减少了点油难度,操作方便快捷;另外,储油体的侧部设有进油管,以便补充储油体内的机油,进油管和出油管均可插设油帽,以便不使用时密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按压式自行车加机油装置,包括储油体1、按压体2、隔筒3、进油管4及出油管6,其中,上述储油体I内部为空腔结构,以便储放机油;上述按压体2设置在储油体I的上部,按压体2为弹性结构体,向下挤压按压体2,使储油体I内气压增加,以便将储油体I内机油挤出;上述隔筒3设置在储油体I内,隔筒3为筒状结构,以减少压力,防止压力过大时机油经进油管4漏出;上述进油管4及出油管6设置在储油体I的侧部,并与储油体I的内部连通,以便补充机油及导出机油。储油体I为筒状结构,其内部为空腔结构,上述按压体2为半球状结构,按压体2固定连接在储油体I的上部,储油体I与按压体2的内部空间相互连通。隔筒3为筒状结构,隔筒3的上下面为开放结构。进油管4开设在储油体I的侧部,进油管4的一端与储油体I的内部连通,另一端向外延伸,伸出储油体I外,以便补充机油。进油管4内可拆卸地插设有油帽8,以便密封进油管4。出油管4设置在储油体I的底部,出油管4的一端与储油体I的内部连通,另一端向外延伸,伸出储油体I外,以便将机油导出。出油管6内可拆卸地设有点油管7,点油管7为长条状的软线管体,点油管7的一端固定在出油管6内,另一端向外延伸,点油管7自由弯折,以便对自行车不同部位进行点机油。进一步,本技术设计了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便于户外使用的便携式自行车加机油装置,该装置通过将储油体与按压体结合设计为整体结构,形成整体的油腔结构,以便储放机油,同时,按压体采用弹性的橡胶材料制造而成,可任一方向按压,使用时,向下按压按压体,按压体向下挤压油腔,使储油体积减少,其内气压增强,将油腔内的机油向出油管挤出,出油管内设有点油管,点油管采用长条状的软线管体结构,可任意角度弯折,出油管内的机油经点油管导出,将点油管的外端对准自行车需要加机油的部位,实现加机油润滑的目的,软性管体可对自行车各种不同部位进行点油,减少了点油难度,操作方便快捷;另外,储油体的侧部设有进油管,以便补充储油体内的机油,进油管和出油管均可插设油帽,以便不使用时密封。本技术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技术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技术专利权利要求范围。【主权项】1.一种按压式自行车加机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体(I)、按压体(2)、隔筒(3)、进油管(4)及出油管¢),其中,上述储油体(I)内部为空腔结构,以便储放机油;上述按压体(2)设置在储油体(I)的上部,按压体(2)为弹性结构体,向下挤压按压体(2),使储油体(I)内气压增加,以便将储油体⑴内机油挤出;上述隔筒(3)设置在储油体⑴内,隔筒(3)为筒状结构,以减少压力,防止压力过大时机油经进油管(4)漏出;上述进油管(4)及出油管(6)设置在储油体(I)的侧部,并与储油体(I)的内部连通,以便补充机油及导出机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按压式自行车加机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储油体(I)为筒状结构,其内部为空腔结构,上述按压体(2)为半球状结构,按压体(2)固定连接在储油体(I)的上部,储油体(I)与按压体(2)的内部空间相互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按压式自行车加机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筒(3)为筒状结构,隔筒(3)的上下面为开放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按压式自行车加机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压式自行车加机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油体(1)、按压体(2)、隔筒(3)、进油管(4)及出油管(6),其中,上述储油体(1)内部为空腔结构,以便储放机油;上述按压体(2)设置在储油体(1)的上部,按压体(2)为弹性结构体,向下挤压按压体(2),使储油体(1)内气压增加,以便将储油体(1)内机油挤出;上述隔筒(3)设置在储油体(1)内,隔筒(3)为筒状结构,以减少压力,防止压力过大时机油经进油管(4)漏出;上述进油管(4)及出油管(6)设置在储油体(1)的侧部,并与储油体(1)的内部连通,以便补充机油及导出机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卓群,
申请(专利权)人:汤卓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