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邱忠明专利>正文

热变色隐形荧光显示防伪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6858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伪瓶盖,在瓶盖上印刷有商标、图案、文字、字母的热变色油墨层和隐形荧光显示油墨层,形成两种防伪标记,两种可单独或同时采用,且两标记可错位布置。也可用两种混合油墨印刷出一种标记。鉴别时热变色油墨层加热后变色或消失,另一个用紫外光灯照射即可显示。印刷层和瓶盖间可喷底漆处理,表面可喷面漆,光亮、清晰。此防伪瓶盖有双重防伪效果,特别是错位布置,仿制难,防伪效果佳。可适合各种瓶类容器,特别是酒类和化妆品。(*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有防伪标记,特别适用於洒类和化妆品等瓶类容器。属于物料贮存和运输容器的封口件类(B65D)和印刷标记工艺类(B41M)。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防伪瓶盖”(专利号93244688.4)公开了一种在瓶盖上印刷有荧光体发光粉层,用紫外光检测的防伪标记的瓶盖;中国专利“触摸变色防伪瓶盖”(专利号98213465)又公开了一种在瓶盖上印刷有温变油墨防伪标记的瓶盖。两者虽然均可以鉴别和防止假冒伪劣瓶装产品,但它的防伪效果是单一的,且每种结构易受仿制,防伪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要解决现有防伪瓶盖上荧光层或温变油墨层单一结构易受仿制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如下热变色隐形荧光显示防伪瓶盖,其特征是在瓶盖原件的表面或穿过瓶盖上透明体的内部面上有商标、图案、文字、字母之处,覆盖有如下A或/和B特征的印刷层A,设热变色油墨层1或/和隐形荧光显示油墨层2,以形成热变色防伪标记10或/和隐形荧光显示防伪标记20;B,设热变色和隐形荧光显示两种混合油墨层3,以形成混合防伪标记30。瓶盖上同时设置的热变色防伪标记10和隐形荧光显示防伪标记20为错位布置。瓶盖原件与油墨层间喷底漆层5,或在油墨层表面刷面漆层6。热变色隐形荧光显示防伪瓶盖,鉴别瓶内产品的真伪方法是(1)将瓶盖上含有的热变色防伪标记10或30,使温度升至50℃以上时,该标记消失或变成其它颜色,将它冷却至50℃以下时,将恢复原有颜色;(2)将瓶盖上含有的隐形荧光显示防伪标记20或30,在日光下为隐形,当用紫外光照射时,则该处有荧光显示。热变色油墨的组分为温变粉20%~40%,丝网印或移印调墨油60%~80%,稀释剂丁酮或环己酮,或783中性慢干剂;其颜色为红、棕、兰、黄、绿、黑。隐形荧光显示油墨的组分为荧光粉为20%~30%,丝网印或移印调墨油70%~80%,稀释剂丁酮或环己酮;其颜色为红、黄、兰、紫、白。上述底漆的组分为丙烯酸20%~30%,H-4环氧漆固化剂5%~6%,银铝浆8%~9%,X-5丙烯酸稀释剂5%~6%,铜金粉4%~5%;上述面漆或光亮漆的组分为双组酚清漆28%~29%,H-4环氧漆固化剂14%~15%,X-10聚氨脂稀释剂57%~5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在同一瓶盖上同时印刷有热变色和隐形荧光显示标记或用混合油墨印刷的标记,解决了单一防伪标记易仿制、防伪效果差的问题,有双重防伪效果,特别是错位布置效果最佳。(2)由本技术配制的油墨制作的热变色防伪标记,其鉴别真伪时的使用方法中加热大约至50℃以上,标记消失或变色,与手摸鉴别真伪相比,增加仿制难度,防伪效果提高。(3)表面刷面漆,可保证防伪标记光亮、鲜艳、清晰。(4)改变工艺过程,可满足需要的无光亮亚光色防伪标记。四,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结构图图2图1A-A剖视图图3图1B-B剖视图图4瓶盖原件40示意图图5仅有热变色标记示意图图6错位布置示意图之一(双标记10和20均处於鉴别状态)图7图6c-c剖视图图8错位布置示意图之二(标记10为鉴别状态,标记20为非鉴别状态)图9混合防伪标记30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见图1,图2,在一只瓶盖4下园弧面41上同时设置了热变色防伪标记1。(“商标”二字)和隐形荧光显示防伪标记20(“文字”二字),该处形成热变色油墨层1和隐形荧光显示油墨层2。见图1,图3,图9,在另一只瓶盖4'上园弧面42'上设置了混合防伪标记30(“图案”二字),它设在穿过瓶盖4′上透明体43'的内侧面上,它由热变色和隐形荧光显示两种混合油墨在该处印刷出“图案”二字,该处也形成了混合油墨层3。鉴别隐形荧光显示标记30时,用紫光灯从透明体42'外照射即可。热变色油墨由温变粉30%,移印调墨油70%,稀释剂丁酮配制而成,颜色为红色。隐形荧光显示油墨由荧光粉25%,移印调墨油(8810)75%,稀释剂环己酮配制而成;其颜色为兰色。见图4,图5,图6,图7,图8,表示错位布置的结构和形成。瓶盖原件40为塑料制作(见图4),其表面喷底漆层5处理(见图7),其外印刷有热变色防伪标记10“商标”二字(见图5,图7),其外再印刷隐形荧光显示防伪标记20“文字”二字,且两组错位布置(见图6,图7),最后在表面再喷面漆层6(见图7),然后烘干为成品。见图8,“商标”为加热变色鉴别状态,而“文字”处於隐形非鉴别状态。见图9,混合防伪标记光亮清晰,若不喷则为无光亮亚光色。上述底漆由丙烯酸23.1%,H-4环氧漆固化剂5.8%,银铝浆8.7%,X-5丙烯酸稀释剂57.8%,铜金粉4.6%配制而成。上述面漆或光亮漆由双组酚清漆28.6%,H-4环氧漆固化剂14.3%,X-10聚氨脂稀释剂57.1%配制而成。权利要求1.热变色隐形荧光显示防伪瓶盖,其特征是在瓶盖原件(40)的表面或穿过瓶盖上透明体的内部面上有商标、图案、文字、字母之处,覆盖有如下A或/和B特征的印刷层A,设热变色油墨层(1)或/和隐形荧光显示油墨层(2),以形成热变色防伪标记(10)或/和隐形荧光显示防伪标记(20)。B,设热变色和隐形荧光显示两种混合油墨层(3),以形成混合防伪标记(30)。2.按权利要求1所述防伪瓶盖,其特征是瓶盖上同时设置的热变色防伪标记(10)和隐形荧光显示防伪标记(20)为错位布置。3.按权利要求1所述防伪瓶盖,其特征是热变色油墨的组分为温变粉20%~40%,丝网印或移印调墨油60%~80%,稀释剂丁酮或环己酮,或783中性慢干剂;其颜色为红、棕、兰、黄、绿、黑。4.按权利要求1所述防伪瓶盖,其特征是隐形荧光显示油墨的组分为荧光粉为20%~30%,丝网印或移印调墨油70%~80%,稀释剂丁酮或环己酮;其颜色为红、黄、兰、紫、白。5.按权利要求1所述防伪瓶盖,其特征是瓶盖原件与油墨层间喷底漆层(5),或在油墨层表面刷面漆层(6)。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防伪瓶盖,在瓶盖上印刷有商标、图案、文字、字母的热变色油墨层和隐形荧光显示油墨层,形成两种防伪标记,两种可单独或同时采用,且两标记可错位布置。也可用两种混合油墨印刷出一种标记。鉴别时热变色油墨层加热后变色或消失,另一个用紫外光灯照射即可显示。印刷层和瓶盖间可喷底漆处理,表面可喷面漆,光亮、清晰。此防伪瓶盖有双重防伪效果,特别是错位布置,仿制难,防伪效果佳。可适合各种瓶类容器,特别是酒类和化妆品。文档编号B65D41/00GK2601958SQ03232968公开日2004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23日专利技术者邱忠明 申请人:邱忠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热变色隐形荧光显示防伪瓶盖,其特征是在瓶盖原件(4↓[0])的表面或穿过瓶盖上透明体的内部面上有商标、图案、文字、字母之处,覆盖有如下A或/和B特征的印刷层;A,设热变色油墨层(1)或/和隐形荧光显示油墨层(2),以形成热变色防伪标记( 1↓[0])或/和隐形荧光显示防伪标记(2↓[0])。B,设热变色和隐形荧光显示两种混合油墨层(3),以形成混合防伪标记(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忠明
申请(专利权)人:邱忠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