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多功能炉膛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61716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3 01: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式多功能炉膛,所述炉膛由依次顺序连接的安装定位沿、锅定位圈以及炉膛热反射盘构成;所述锅定位圈上远离操作人员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上排气槽。所述上排气槽在锅定位圈上呈凹槽状,其中上排气槽的凹表面低于锅定位面;所述炉膛热反射盘上设有用于连接烟道的空心的排烟孔;所述炉膛底部用于安装炉头的空心部上设有炉头定位圈,所述空心部远离排烟孔的一侧还设有固定点火装置的点火装置定位槽。本装置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且能显著降低能耗、提高能效,符合节能减排的社会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锅炉燃烧
,具体涉及一体式多功能炉膛
技术介绍
传统的商用炉灶的炉膛是通过砌耐火砖,糊耐火泥制成的,制作安装过程不方便,也增加了炉灶的重量,而且炉膛一旦成型后,就很难拆除,所以给带有这样炉膛的炉灶的搬动工作也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也不便于对炉膛的余热回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锅炉燃烧技术也得到不断进步,传统的分体式炉膛由于使用过程中承托锅的托架与炉膛之间存有大量缝隙,对托架上的锅在加热过程中损失大量热量,已不适用于如今节能减排的生活需求,而无托架直接对锅进行加热的一体式的炉膛由于其在使用过程中四周与内部均密封,极易在内部产生高压而爆燃,甚至把炒锅顶开,威胁在使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低能耗,运行稳定且提高能效的一体式多功能炉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降低能耗,运行稳定且提高能效的一体式多功能炉膛。该一体式炉膛,采用独特的整体炉膛设计,无需砌耐火砖,无需另做炉膛,糊耐火泥,降低了人工安装的工资成本,拆装方便,大大降低了炉灶的搬动工作的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种一体式多功能炉膛,所述炉膛由依次顺序连接的安装定位沿、锅定位圈以及炉膛热反射盘构成,所述安装定位沿与锅定位圈的连接使得锅定位圈朝炉膛内部倾斜,所述锅定位圈与炉膛热反射盘在炉膛内分别构成环状的锅定位面与盘状的炉膛热反射曲面,所述锅定位面与炉膛热反射曲面通过交线衔接但不共面;所述锅定位圈上远离操作人员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上排气槽。优选的,所述安装定位沿上与锅定位圈连接的相对另一沿边设为向下倾斜。优选的,所述上排气槽设为对称的两个。进一步的,所述上排气槽在锅定位圈上呈凹槽状,其中上排气槽的凹面低于锅定位面。优选的,所述炉膛热反射盘上设有用于连接烟道的空心的排烟孔。优选的,所述炉膛底部用于安装炉头的空心部上设有炉头定位圈,所述空心部远离排烟孔的一侧还设有固定点火装置的点火装置定位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本技术设置一体式的炉膛,集排烟孔、排气槽、炉膛热反射功能于一身。其中,安装定位沿便于炉膛安装在炉灶上;锅定位面使锅在放置过程中能快速对准炉头,稳定均匀受力,确保烟气不沿锅外壁窜出;锅定位圈上远离操作人员的一侧设置的对称的上排气槽,上排气槽用于排放炉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确保炉膛内燃气及时排出,避免炉膛气体压力过大把炒锅顶起;炉膛热反射盘把炉膛内燃烧的热量通过炉膛壁曲面反射到锅底,显著地提高了能效、降低能耗;空心部上的炉头定位圈用于炉头的安装定位,防止因炉头偏转导致燃气热力不均布不稳定现象,空心部一侧的点火装置定位槽用于点火装置的准确定位,避免因点火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晃动偏转而造成点火不稳定不可靠;炉膛热反射曲面上的排烟孔用于连接烟道,控制烟气废气经指定位置、大小及热流场导向进行排烟。本技术这种多功能的一体式炉膛,不仅可以有效地避免炉灶各零件在组装、定位、搬运、调试、使用等诸多环节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导致炉灶产品性能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及工艺不一致性,确保了炉灶的快速安装及稳定运行,同时能显著提高能效,符合当今社会节能减排的需要。2)、本技术中上排气槽在锅定位圈上呈凹槽状,其中上排气槽的凹表面低于锅定位面,使得在排放炉膛燃烧产生的烟气的过程中,确保炉膛内燃气及时排出,避免炉膛气体压力过大把炒锅顶起而对操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同时对称的上排气槽设计也促进了炒锅的受力均匀,不至于影响炒锅的使用寿命;并且这种凹面设计使得炒锅与炉膛的锅定位面之间仍为贴紧状态,只留有上排气槽两个出口,不会造成过大的间隙而导致大量热量的耗散,进一步降低了能耗,提高能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装置的半剖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装置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的含义如下:1-安装定位沿2-锅定位圈3-炉膛热反射盘4-空心部20-上排气槽30-排烟孔40-炉头定位圈41-点火装置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为一种一体式多功能炉膛,炉膛由依次顺序连接的安装定位沿1、锅定位圈2以及炉膛热反射盘3构成;安装定位沿I与锅定位圈2的连接使得锅定位圈2朝炉膛内部倾斜,锅定位圈2与炉膛热反射盘3在炉膛内分别构成环状的锅定位面与盘状的炉膛热反射曲面,锅定位面与炉膛热反射曲面通过交线衔接但不共面;锅定位圈2上远离操作人员的一侧设有对称的两个上排气槽20 ;炉膛热反射盘3上设有用于连接烟道的空心的排烟孔30 ;炉膛底部用于安装炉头的空心部4上设有炉头定位圈40,空心部4远离排烟孔30的一侧还设有固定点火装置的点火装置定位槽41。其中,安装定位沿I的内沿与锅定位圈2连接,与内沿相对的用于固定安装在炉灶上的外沿呈向下倾斜状。如图1、2所示,上排气槽20在锅定位圈2上呈凹槽状,其中上排气槽20的凹面低于锅定位面。如图3所示,上排气槽20向靠近炉膛外也即炉灶一侧凸出。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装置的工作过程做进一步说明。首先安装好炉膛,排烟孔30与烟道互连,炉头定位圈40便于使炉头安装定位在空心部内,保证了使用过程中的供应燃气的稳定燃烧,安装定位沿I外沿的向下倾斜设计使炉膛紧贴炉灶固定。当炉膛工作时,首先将炒锅放在锅定位面内侧,炒锅在放置过程中可沿锅定位圈2放置而快速对准炉头4 ;至需要炒菜时,向空心部4内的炉头通燃气,通过点火装置定位槽41上的点火装置使炉头处燃气点火燃烧,由于上排气槽20在锅定位圈2上呈凹槽状,并且上排气槽20的凹表面低于锅定位面,使炉膛内燃气仅能经由对称的两个上排气槽20排出,避免了炉膛气体压力过大把炒锅顶起而对操作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同时不会造成过大的间隙而导致大量热量的耗散。并且在炒菜过程中,炉膛热反射盘3把炉膛内燃烧的热量通过炉膛壁曲面反射到锅底,充分循环利用热量,降低了能耗;而燃烧后的烟气废气则经由排烟孔从烟道逸出。【主权项】1.一种一体式多功能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自上而下由依次顺序连接的安装定位沿(I)、锅定位圈(2)以及炉膛热反射盘(3)构成;所述安装定位沿(I)与锅定位圈(2)的连接使得锅定位圈(2)朝炉膛内部倾斜,所述锅定位圈(2)与炉膛热反射盘(3)在炉膛内分别构成环状的锅定位面与盘状的炉膛热反射曲面,且所述锅定位面与炉膛热反射曲面通过交线衔接但不共面;所述锅定位圈(2)上远离操作人员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上排气槽(20) 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多功能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定位沿(I)上与锅定位圈(2)连接的相对另一沿边设为向下倾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多功能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气槽(20)设为对称的两个。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多功能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气槽(20)在锅定位圈(2)上呈凹槽状,其中上排气槽(20)的凹面低于锅定位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多功能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热反射盘(3)上设有用于连接烟道的空心的排烟孔(3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体式多功能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式多功能炉膛,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自上而下由依次顺序连接的安装定位沿(1)、锅定位圈(2)以及炉膛热反射盘(3)构成;所述安装定位沿(1)与锅定位圈(2)的连接使得锅定位圈(2)朝炉膛内部倾斜,所述锅定位圈(2)与炉膛热反射盘(3)在炉膛内分别构成环状的锅定位面与盘状的炉膛热反射曲面,且所述锅定位面与炉膛热反射曲面通过交线衔接但不共面;所述锅定位圈(2)上远离操作人员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上排气槽(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光超李大发葛铜川姚立茹陈怀奎余少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翰翔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