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反流性咽喉疾病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57381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0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反流性咽喉疾病的中药。该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佛手5-13份、香橼5-13份、绿萼酶4-8份、白前5-13份、前胡5-13份、大腹皮5-13份、海螵蛸5-13份、煅瓦楞子8-16份、薄荷4-8份、牛蒡子5-13份、马勃4-8份、苏子5-13份、火麻仁8-16份、甘草4-8份。该中药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反流性咽喉疾病的中药
技术介绍
反流性咽喉疾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的咽喉部,导致咽喉黏膜的慢性炎症,有些学者又称其为“咽喉反流综合征”。临床表现主要为声嘶、咽痛、咽喉异物感等症状;其体征主要有杓间区黏膜增生、肥厚,咽部黏膜充血肥厚,声带弥漫性充血水肿等。目前认为,与咽喉反流有关的疾病有:慢性咽炎、慢性喉炎、喉接触性肉芽肿、阵发性喉痉挛、哮喘、儿童声门下狭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鼻窦炎等。有学者指出,在耳鼻咽喉科就诊患者中,约10%有的患者症状与胃食管反流病有关。反流性咽喉疾病以慢性起病,逐渐加重,在症状上主要是声嘶、咽痛、咽喉异物感、慢性咳嗽、发音障碍或吞咽不畅等,还伴有恶心、反酸、暖气、反胃、上腹饱胀、胸骨后隐痛等消化道症状;这些症状常分属于中医“喉喑”、“喉痹”、“梅核气”、“吞酸”、“嘈杂”、“痞满”等病证中,中医治疗往往各科分而治之,治疗效果不尽人意。有学者认为,肝胆脾胃失和、胃气上逆是基本病机,病变虽在咽喉,根本却在脏腑,其治疗应重在平衡肝胆脾胃气机,整体治疗才有优势。但是,没有专门用于反流性咽喉疾病的中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治疗反流性咽喉疾病的中药,该中药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反流性咽喉疾病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 佛手5-13份、香橼5-13份、绿萼酶4-8份、白前5_13份、前胡5_13份、大腹皮5_13份、海螵蛸5-13份、煅瓦楞子8-16份、薄荷4-8份、牛蒡子5_13份、马勃4_8份、苏子5_13份、火麻仁8-16份、甘草4-8份。优选的,上述的治疗反流性咽喉疾病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 佛手7-11份、香橼7-11份、绿萼酶5-7份、白前7-11份、前胡7-11份、大腹皮7-11份、海螵蛸7-11份、煅瓦楞子10-14份、薄荷5-7份、牛蒡子7-11份、马勃5_7份、苏子7_11份、火麻仁10-14份、甘草5-7份。更优选的,上述的治疗反流性咽喉疾病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 佛手9份、香橼9份、绿萼酶6份、白前9份、前胡9份、大腹皮9份、海螵銷9份、煅瓦楞子12份、薄荷6份、牛蒡子9份、马勃6份、苏子9份、火麻仁12份、甘草6份。以上重量配比的比例是经过科学筛选得到的,对于特殊病人,如重症或轻症,肥胖或瘦小的病人,可以相应调整组成的量的配比,增加或减少不超过100%,药效基本不变。上述药物的重量份,若以g为单位,通常是I剂的用量。本专利技术中药的适应症:用于治疗反流性咽喉疾病。本专利技术中药的禁忌事项:治疗服药期间禁食油腻、生冷、腥膻、有刺激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处方中涉及到的中药均在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中有收载。人体气机的升降开合,转枢在脾,调理在肝。中焦气机的条畅,尚赖肝气的调达,调肝理气之法,而达到调肝胆以济中洲之效。肝主疏泄,有调畅全身气机功能,与脾胃是木土乘克关系。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其气宜降。情志失调,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胃,胃气失和,气逆于上气郁化火,肝火犯胃,甚灼伤食管及咽喉黏膜。因此,肝胃不和证是反流性咽喉疾病的主要病因。治疗当以疏肝和胃,降逆通腑为治疗法则。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方机理如下: 君药:佛手、香橼、绿萼梅功以疏肝合胃,理气化痰。臣药:白前、前胡功以降气化痰,降逆止呕;大腹皮功以理气除满;海螵蛸、煅瓦楞子功以制酸止痛。薄荷、牛蒡子、马勃功以清热利咽。佐药:苏子、火麻仁功以降气化痰,润肠通腑,恢复气机通畅。使药:甘草调和诸药。本方配伍合理,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和胃,降逆通腑之效,紧扣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的病机,可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一种治疗反流性咽喉疾病的中药,各原料药重量配比如下: 佛手9g、香橡9g、绿萼酶6g、白前9g、前胡9g、大腹皮9g、海螺銷9g、煅瓦愣子12g、薄荷6g、牛蒡子9g、马勃6g、苏子9g、火麻仁12g、甘草6g。实施例2 一种治疗反流性咽喉疾病的中药,各原料药重量配比如下: 佛手7g、香橡Hg、绿萼酶5g、白前Hg、前胡7g、大腹皮Hg、海螺銷7g、煅瓦愣子Hg、薄荷5g、牛蒡子llg、马勃5g、苏子7g、火麻仁14g、甘草7g。实施例3 一种治疗反流性咽喉疾病的中药,各原料药重量配比如下: 佛手Hg、香橼7g、绿萼酶7g、白前7g、前胡lig、大腹皮7g、海螵蛸lig、煅瓦楞子10g、薄荷7g、牛蒡子7g、马勃7g、苏子llg、火麻仁10g、甘草5g。实施例4 一种治疗反流性咽喉疾病的中药,各原料药重量配比如下: 佛手5g、香橡13g、绿萼酶4g、白前5g、前胡13g、大腹皮5g、海螺銷13g、煅瓦愣子8g、薄荷8g、牛蒡子13g、马勃4g、苏子5g、火麻仁16g、甘草8g。实施例5 一种治疗反流性咽喉疾病的中药,各原料药重量配比如下: 佛手13g、香橡5g、绿萼酶4g、白前13g、前胡5g、大腹皮13g、海螺銷5g、煅瓦愣子16g、薄荷8g、牛蒡子5g、马勃4g、苏子13g、火麻仁8g、甘草8g。对本专利技术的中药进行了临床药效学试验,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120例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2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进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SI)及反流体征量表(RFS)的评分,RIS:包括有声嘶或发音障碍、清嗓动作、痰多或鼻涕倒流、吞咽梗阻感、进食或躺下后咳嗽、呼吸困难、令人烦恼的咳嗽、咽喉部异物感、反酸烧心;RFS包括声门下水肿(假声带沟)、弥漫性喉水肿、红斑或充血、喉室消失、后连合增生、肉芽肿及咽喉部粘液稠厚;以RSI ^ 13分,并且RFS彡7分作为纳入标准,部分患者行24h胃酸监测。中医证候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年颁布的《中医消化病诊疗指南》中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主症:①咽部不适;②反酸或泛吐清水嗳气胸骨后不适;⑤脘胁不适;次症:①胃脘噪杂;②烧心;③口干口苦;④烦躁易怒;⑤呃逆;特殊症候:便秘;舌边红,苔薄白,脉弦。证候确定主症2项加次症2项。1.3纳入标准 (I)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2)经内镜诊断为反流性咽喉疾病;(3)符合中医“肝胃不和”证候诊断标准;(4)签署知情同意书。1.4排除标准 (I)消化道肿瘤;(2)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内分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过敏体质者合并有严重神经、精神心理因素者;(5)近I个月参加其它临床试验者。1.5中止研究标准 (1)研究过程中治疗无效且患者拒绝进一步治疗者, (2)出现不良事件或发生严重并发症者, (3)受试者主动退出临床研究者。1.6治疗方法 给予本专利技术的中药,处方:佛手9g、香橡9g、绿萼酶6g、白前9g、前胡9g、大腹皮9g、海螵蛸9g、煅瓦楞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反流性咽喉疾病的中药,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组成:佛手5‑13份、香橼5‑13份、绿萼酶4‑8份、白前5‑13份、前胡5‑13份、大腹皮5‑13份、海螵蛸5‑13份、煅瓦楞子8‑16份、薄荷4‑8份、牛蒡子5‑13份、马勃4‑8份、苏子5‑13份、火麻仁8‑16份、甘草4‑8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玲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邦文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