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光中专利>正文

一种液体提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5193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体提升装置,是液体容器的附属装置,便于人们从容器里汲取一定量的液体,特别适合用于小口径容器(如墨水瓶)中。该装置是一个二端开口的连通器,其下端是一个可压缩球囊(5),囊底端与容器接触,其上端部外径略小于容器口径,外缘有凹槽。上端部口腔内有承液器(1),二者之间有间隙。当按压承液器时,球囊一端被容器底封闭,囊中的液体受压,即通过管道、承液器底部的间隙进入承液器。(*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液体提升装置,是液体容器的附属装置。它能将容器底部的液体提升到一定高度,便于人们汲取该液体。特别适合在墨水瓶等小口径容器中使用。人们常要在某些容器中反复汲取一定量的液体。由于液面往往相对容器口较低,容器口又小,在汲液过程中,汲液器杆部很容易与容器口相碰。污染杆部。染污手指,又由于液面高度往往难以探得,即使探得。也难控制汲液器相对于液面的高度。难以获得满意的汲液量。如汲液器没有或很少插入液面。则汲液量无或很少。要重新操作;如插入太深,则污染汲液器杆。过大的液滴会落下而污染工作面,浪费液体。以上这些会分散人们的精力,降低工作效率。最常见的例子是人们使用蘸水笔写字。人们想了许多办法,试图克服上述状况。中国专利局在1991年1月30日公开的公开号为CN1048822A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申请号90102718.9)中公开了一种墨水吸水器,该装置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下有一导向桶作为支撑置于墨水瓶口,导向桶内有一胶囊。上阀体穿过胶囊、储水桶。与压杆紧密套合。胶囊另一端依次接下阀体和胶管。反复按压和放松压杆,由于胶囊的形变和二阀体的开闭,液体即经胶管、下阀体、胶囊、上阀体、压杆进入储水桶。但该装置有以下不足一、第一次按压压杆不能把液体压入储水桶。二、如在现有墨水瓶中使用,汲液空间太小,需另制瓶子。三、导向桶和储水桶之间间隙有限。储水过多时,排液不畅。四、结构较复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在现有容器中使用的液体提升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包括二端开口的连通器和在连通器上端部口腔内的承液器(或称水盂)。连通器下端部是一个可压缩球囊。(也可以是其他可压缩管)连通器上端部口腔表面与承液器外表面有间隙,二者之间有小凸台支撑。连通器上端部沿口高于承液器沿口。连通器上端部外径略小于容器口径,其外缘有凹槽,使其能在容器口腔中作自由的有轨运动。该装置竖立时总高比容器深度略低。将该装置置于有液容器内。可压缩球囊即与容器底面接触。当以物(如汲液器)轻压承液器时,连通器下端口随之被容器底面密封,球囊变形,囊中液体受压,即通过输液管、连通器上端部和承液器之间的间隙从出液口流入承液器。当放松承液器时,球囊恢复形变。囊中产生负压,囊外液体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囊中,连通器上端部也随之上升至原位。如承液器不满,可重复以上操作。在上述过程中,如液面高于连通器上端部,在放松承液器的情况下,液体会从凹槽和原通道流回容器里。当承液器满时,操作即可结束。这时,由于承液器接近容器口,方便人们汲液。又由于液面至承液器底的深度已设定,人们可以以汲液器触及承液器底部来代替以手控制汲液器高度的动作,并省却探索液面高度的精力。获得满意的汲液量。本专利技术有如下优点使用方便,结构简单,美观大方,提升液体充分,能与现有容器直接配用。 对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图2的B-B剖视。(旋转)容器以双点划线表示。1.由漏斗(2)、输液管(3)、压板(4)、可压缩球囊(5)组成一个二端开口的连通器,连通器上端部(即漏斗)口腔内有一承液器(1)。2.连通器下端部是一个可压缩球囊,球囊二端开口,一端与压板紧密连接,另一端与容器底接触。当压板受向下力时,球囊变形,囊中液体会从输液管流出。3.连通器上端部(即漏斗)口腔表面与承液器外表面之间有间隙(见图3),二者之间有四个小凸台(6)支撑(见图1、图2),受压液体会经间隙流过,从出液口(7)进入承液器。4.连通器上端部(即漏斗)外径略小于容器口径,其外缘有四个凹槽(8),它能在容器口腔内自由地作上下有轨运动。根据下文的详细描述和仅仅结合举例的方法所给出的附图,本专利技术就能得到充分的理解,然而,给出的这些附图并不能起限定本
技术实现思路
的作用。下面介绍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最佳实施例1.漏斗(2)、压板(4)与输液管(3)紧密配合,可压缩球囊(5)与压板紧密连接,组成一个二端开口的连通器,连通器的上端部(即漏斗)口腔内有一承液器(1)。承液器深度以能获得满意的汲液量为准,漏斗沿口与承液器沿口的高度差尽可能小,以液体在流入承液器时不向漏斗口外溢为准。2.连通器下端部是一个可压缩球囊,球囊二端开口,一端与压板紧密连接,另一端与容器底接触。球囊可以用橡胶制作,其弹力尽可能小,以该装置置于容器中时球囊内有较大容积为准。3.连通器上端部(即漏斗)口腔表面与承液器外表面之间有间隙,二者之间有四个小凸台(6)支撑。其间隙尽可能小,以液体能从其间通过,并不受太大阻力为准。4.连通器上端部(即漏斗)外径略小于容器口径,其外缘有四个凹槽(8),凹槽深度以有利于通气,排液为准。5.以输液管为该装置高度的调整环节,其长度以该装置在容器中时略低于容器口为准。漏斗、输液管、压板可用塑料制作。承液器可用金属薄板制作。虽然给出了一个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但是,所描述的专利技术不局限于所述的最佳实施例,因为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内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阅读了以上的描述以后,对于本专利技术范围内的某些零件作出替换和改进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所有替换和改进仍被视为在附加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液体提升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二端开口的连通器和在连通器上端部口腔内的承液器。2.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是连通器下端部是一个可压缩球囊。3.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是连通器上端部口腔表面与承液器外表面之间有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1的装置,其特征是连通器上端部外径略小于容器口径,其外缘有凹槽。全文摘要一种液体提升装置,是液体容器的附属装置,便于人们从容器里汲取一定量的液体,特别适合用于小口径容器(如墨水瓶)中。该装置是一个二端开口的连通器,其下端是一个可压缩球囊(5),囊底端与容器接触,其上端部外径略小于容器口径,外缘有凹槽。上端部口腔内有承液器(1),二者之间有间隙。当按压承液器时,球囊一端被容器底封闭,囊中的液体受压,即通过管道、承液器底部的间隙进入承液器。文档编号B65D83/16GK1072148SQ91107520公开日1993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1991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1991年11月1日专利技术者陈光中 申请人:陈光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提升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包括二端开口的连通器和在连通器上端部口腔内的承液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中
申请(专利权)人:陈光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