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4166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安装在充满液体的容器上并从容器内喷出液体的抽吸装置,包括:带有液体引入口的圆筒;可在圆筒中移动的活塞;一个与圆筒的空间相连的液体排出导引通道,在推力作用下,使活塞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时,将贮存在圆筒内的液体经排出导引通道而排出;当释放推力时通过气体压力使活塞从移动后的位置恢复到初始位置并且在圆筒中贮存液体的恢复装置。依据这种抽吸装置,当对它进行处理或回收时,不需依据材料进行选择,从而能在低花费下进行上述处理。(*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充满液体(比如洗手皂液、洗发液、漂洗液)的容器上的抽吸装置,它能从容器中抽吸液体,然后将这些抽吸上来的液体排出。近来,由于使用简便,那种具有按动一下就可以排出适量液体结构的液体供应装置被广泛应用。在这种装置中,特别重要的部件是能够抽吸储存在容器中的液体并排出一定量液体的抽吸装置。参见图9和附图说明图10,下面将对已有技术中的抽吸装置的结构加以描述。图9是抽吸装置在排出液体前的状态下的半剖视图,图10是抽吸装置在排出液体后的状态下的半剖视图。在图9和图10中,盖形基座部件31旋在充满液体的容器(未在图中表示)的开口上。圆筒32固定在基座部件31上。球阀33设置在圆筒32的下端。一根用于经球阀33抽吸液体的管子(未在图中表示)与圆筒32相连。中空轴34的下端带有一个杯形活塞34a。活塞34a的外圆面与圆筒32的内圆面紧密接触。在轴34的上端装有连成一体的帽35和喷嘴36。一球阀37设置在轴34上靠近帽35的位置处。在圆筒32和轴34之间装有一个由金属制成的螺旋弹簧38。设置导向件39使螺旋弹簧38无法弯折成L形但可以垂直伸展和压缩。导向件39的另一作用是作为挡块来限制组成球阀33的球的移动范围。在这种结构的抽吸装置中,当在有液体滞留在圆筒32的状态下(图9所示的状态)压下帽39时,液体压力升高并且只有球阀37打开,这样液体从喷嘴36中排出。当在完全完成排出液体的状态下松开帽35时,活塞34a被螺旋弹簧的恢复力推向上方,该弹簧在压下帽35的操作过程中一直处于压缩状态。同时,在圆筒32中产生负压并且只有球阀35打开,所以液体被吸入圆筒32并建立起一种喷出准备状态。当对这种已有技术的抽吸装置进行处理或回收时,在进行这种处理前,不同种类的材料(比如树脂和金属)必须相互分离。特别是一旦手工拆卸这种抽吸装置,由金属制成的螺旋弹簧38应从树脂制成的容器体上拆卸下来。因此处理费用很高。当长时间使用这种抽吸装置时,由于螺旋弹簧38的性能降低,可能会产生麻烦。特别是螺旋弹簧38经常浸入在液体中从而容易生锈。这会导致弹簧力的减小或者使弹簧断裂。当这种影响产生时,螺旋弹簧38无法施加所需的弹性作用,因此活塞34a无法恢复到原位。后果是不能再喷出液体。除上述问题之外,已有技术中的抽吸装置还有其它问题。也就是说,为了在生产中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并有效地利用资源,急需减小抽吸装置的尺寸并简化其结构。抽吸装置还有以下问题活塞34a的恢复力数值必须依据液体的种类相应设置。例如当具有高粘度的胶状液体需要处理时,恢复力数值必须设置得高。这是因为具有高粘度的液体的流动性差,活塞34a必须以较高速度提升,以使圆筒32内产生的负压力比普通流体情况下的压力高。依据这一点,在已有技术中需要替换具有不同弹性力、即不同弹性系数的螺旋弹簧38来调整弹性力。因此,需要准备具有不同弹性系数的多种螺旋弹簧,这就增加了生产费用。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抽吸装置,当对它进行处理或回收时,不必再依据材料进行选择,从而能在低花费下对抽吸装置进行上述处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抽吸装置,它经久耐用,即使在使用很长时间后也不易产生操作失效,并且结构简单或零件数目少。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抽吸装置,它能容易地改变排出液体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或恢复力,从而适于各种液体。通过下述抽吸装置可以达到上述目的。这种抽吸装置装在一个充满液体的容器上,并从容器中喷出液体,它包括一个带有液体导入口的圆筒;一个可在圆筒中移动的活塞;一条液体排出导引通道,该通道与圆筒中的空间相连,在推力作用下使活塞从原始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从而使储存在圆筒中的液体经排出导引通道喷出;以及当释放推力时通过由推力所产生的气体压力使活塞从移动后的位置恢复到原始位置并且在圆筒中储存液体的恢复位置。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中形式的抽吸装置中,抽吸装置还包括为了安装圆筒而与容器配合的盖形基座部件,在该基座部件的中央制有一通孔;一位于液体导入口附近的第一阀,它使液体仅在从容器到圆筒的方向上通过该第一阀;一个位于排出导引通道附近的第二阀,它使液体仅在从圆筒到液体排出口的方向上通过该第二阀;一根由基座导向并从活塞上伸出的轴,轴上制有排出导引通道,活塞可通过轴而移动。推力使活塞中的空间几乎呈真空状态,气体压力是由该空间的内部压力和通过液体作用在活塞上的大气压力之间的压差所产生的。在本专利技术所述抽吸装置的第二中形式中,抽吸装置还包括为了安装圆筒而与容器配合的盖形基座部件,在该基座部件的中央制有一通孔;一个位于液体导入口附近的第一阀,它使液体仅在从容器到圆筒的方向上通过该第一阀;一个位于排出导引通道附近的第二阀,它使液体仅在从圆筒到液体排出口的方向上通过该第二阀;一根由基座导向并从活塞上伸出的轴,轴上制有排出导引通道,活塞可通过轴而移动。该抽吸装置包括位于基座内的充满气体的腔室和一个可在充满气体的腔室中移动并与活塞联动的辅助活塞,气体压力由被辅助活塞在充满气体的腔室中压缩的气体的压力产生。在第二种形式中,从活塞上伸出的轴最好是圆筒状的,在与轴对应的活塞上制有一通孔,轴至少作为排出导引通道的一部分。当采用这种构造时,抽吸装置的结构进一步简化。在本专利技术所述抽吸装置的第三形式中,抽吸装置还包括为了安装圆筒而与容器配合的盖形基座部件,在该基座部件的中央制有一通孔;一个位于基座部件上的第一圆筒,在该第一圆筒的外圆面上制有一液体回流孔;一个从第一圆筒的底面一侧延伸并带有液体导入口的第二圆筒;一个位于液体导入口附近的第一阀,它可让液体仅从容器到第二圆筒的方向上通过第一阀;一个呈环形并可在第一圆筒内移动的第一活塞,在第一活塞的中心制有第一通孔;一根从第一活塞伸出的第一轴,其上包括与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一排出导引通道及沿大致与第一排出导引通道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一液体回流通道;一个呈环形并可在第二圆筒内移动的第二活塞,在第二活塞的中心制有第二通孔,在推力作用下,引起第二活塞移动,从而在第二活塞和第一圆筒底面之间形成大致为真空的空间;一根从第二活塞上伸出的第二轴,它包括与第二通孔对应并从第一排出导引通道处延伸的第二排出导引通道,第二轴通过第一圆筒底面并与其保持气密,第二轴将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连接起来;一个装在第一轴上的排出口装置,该排出口装置包括从第一排出导引通道延伸的第三排出导引通道和从第三排出导引通道上分支并与第一液体回流通道相连的第二排出导引通道;一个位于第一轴和排出口装置之间的第二阀,在推力的作用下,由于第一和第二活塞的移动,使储存在第二圆筒内的液体仅在从第二圆筒到排出口装置开口的方向上通过第一和第三排出导引通道之间,而且在恢复装置作用下,当第一和第二活塞恢复到它们的最初位置时,第二阀保留在第三排出导引通道内的液体仅从排出口装置到第一圆筒的方向上通过第一和第二排出导引通道之间。在第三形式的抽吸装置中,最好在第一圆筒的底面制有第二轴可穿过其中的环形凸起,在凸起的内圆面上制成环绕第二轴的环形槽,在第二轴外圆面上靠近第二活塞的位置上制成一凹槽。采用这种结构是为了当因某种原因使空气进入第二圆筒中的第二活塞的上端面和环形突起的下端面之间的空间时,能够容易地将空气排到外部。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抽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装在充满液体的容器上并从容器内喷出液体的抽吸装置,所述抽吸装置包括: 一个带有液体导入口的圆筒; 一个可在所述圆筒中移动的活塞; 一条液体排出导引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圆筒的空间相连,在推力作用下,所述活塞从初始位置移动到另一位置,从而使贮存在所述圆筒内的液体经所述排出导引通道而喷出; 当释放推力时通过由推力产生的气体压力使所述活塞从移动后的位置恢复到初始位置并在所述圆筒中贮存液体的恢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川义则
申请(专利权)人:花王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