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生产保护渣的料浆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49781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9 0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生产保护渣的料浆搅拌装置,包括制浆桶、电动机、传动机构、搅拌轴和制浆叶片,所述电动机安装在制浆桶上,且电动机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与搅拌轴连接,所述制浆叶片连接在搅拌轴上,所述制浆桶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浆口,所述制浆桶的横截面呈多边形的形状,所述制浆叶片的外缘与制浆桶内壁的间距为制浆叶片直径的1.5-2.5倍。本方案用于生产保护渣的料浆搅拌装置能提高保护渣产品均匀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利用保护粉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产保护渣的料浆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连铸生产中,除了浇注断面较小的铸坯外,大多使用保护渣(配合浸入式水口)。实践证明,这一工艺是保证铸坯质量和操作正常的重要条件之一。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把该工艺成功地用于板坯连铸,解决了板坯纵裂问题,随后逐步得到推广应用。近几年又相继建立了保护渣系列,并研制了一些连铸特殊钢的保护渣,为我国进一步发展连铸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保护渣具有如下功能:1.绝热保温;2.隔绝空气、防止钢液二次氧化;3.净化钢渣界面,吸附钢液中夹杂物;4.润滑坯壳并改善凝固传热。保护渣一般是通过喷雾造粒生产的,其中,喷雾造粒是一种通过对物料进行流态化、除尘、雾化、固化等处理,达成粒度要求后产出产品的一种干燥设备。喷雾造粒的工艺流程一般是空气经加热器加热后进入流化床底部,穿过分布板与物料接触,使物料呈流态化。母液或粘结剂由压力栗等造压设备分别送到雾化喷嘴,雾化后涂布于流化颗粒表面或使颗粒相互粘结,经不断地流化、涂布、干燥,颗粒逐渐长大,达到所要求的粒度后从流化床出料口排出。为了使生产得到的保护渣产品均匀性好,通常在喷雾造粒前设有搅拌装置对料浆进行搅拌,使料浆更均匀,从而保证保护渣产品的均匀性。如为:预熔型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生产设备,授权公告号为CN 201922008 U专利中,公开了一种预熔型连铸结晶器保护渣的生产设备,包括配料斗和与配料斗通过斗提连接的混料搅拌桶,所述混料搅拌桶通过阀门与料斗连通,所述料斗与球磨机连接,所述球磨机通过砂栗与料浆搅拌桶连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提供一种能提高保护渣产品均匀性的用于生产保护渣的料浆搅拌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基础方案如下: 用于生产保护渣的料浆搅拌装置,包括制浆桶、电动机、传动机构、搅拌轴和制浆叶片,所述电动机安装在制浆桶上,且电动机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与搅拌轴连接,所述制浆叶片连接在搅拌轴上,所述制浆桶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浆口,所述制浆桶的横截面呈多边形的形状,所述制浆叶片的外缘与制浆桶内壁的间距为制浆叶片直径的1.5-2.5倍。本方案的原理:将料浆从进料口加入制浆桶中,启动电动机,电动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搅拌轴转动,同时,搅拌轴带动制浆叶片转动,从而将制浆桶内的料浆充分搅拌,得到均匀的料浆。本方案的效果:本方案的制浆桶的横截面呈多边形的形状,在制浆叶片搅动料浆的过程中,料浆会不断地与制浆桶的内壁碰撞;另外,制浆叶片的外缘与制浆桶内壁的间距为制浆叶片直径的1.5-2.5倍,上述间距能保证被搅动起来的料浆与制浆桶内壁碰撞比较剧烈,从而使料浆混合的均匀性好。优化方案I,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制浆叶片的外缘与制浆桶内壁的间距为制浆叶片直径的2倍。经试验发现,制浆叶片的外缘与制浆桶内壁的间距在上述值时,搅拌后的料浆均匀性最佳。优化方案2,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制浆桶的横截面呈正八边形的形状。横截面为上述形状的制浆桶不但能使料浆碰撞剧烈,而且碰撞频率较高。优化方案3,对基础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传动机构为皮带传动或链条传动。皮带传动的噪音小,投资成本低;而链条传动能保证传动稳定。优化方案4,对基础方案,优化方案1、2、3、4任一项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制浆叶片与搅拌轴可拆卸连接。由于搅拌的转速较大,使用一段时间后,制浆叶片会发生较大磨损,需要更换,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更换制浆叶片。优化方案5,对优化方案4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制浆叶片与制浆桶底部的间距为0.15-0.2m。制浆叶片与制浆桶底部的间距在上述范围内时,一方面,间距较小,制浆叶片搅动时能将底部的料浆搅动起来,制浆桶底部不会存在搅拌盲区,另一方面制浆叶片不会与制浆桶底部发生碰撞。【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生产保护渣的料浆搅拌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电动机1、制浆桶2、进料口 21、出浆口 22、搅拌轴3、搅拌叶片4、皮带5。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用于生产保护渣的料浆搅拌装置,包括制浆桶2、电动机1、传动机构、搅拌轴3和制浆叶片4,传动机构为皮带传动。皮带传动的噪音小,投资成本低。电动机I安装在制浆桶2上,且电动机I输出端和搅拌轴3上均安装有皮带轮,两个皮带轮通过皮带进行传动,制浆叶片4套在搅拌轴3下端,搅拌轴3上设有外螺纹,制浆叶片4通过螺母压紧在搅拌轴3上,制浆桶2上设有进料口 21和出浆口 22,制浆桶2的横截面呈正八边形的形状。横截面为上述形状的制浆桶2不但能使料浆碰撞剧烈,而且碰撞频率较高。制浆叶片4的外缘与制浆桶2内壁的间距为制浆叶片4直径的2倍。制浆叶片4的外缘与制浆桶2内壁的间距为制浆叶片4直径的2倍。经试验发现,制浆叶片4的外缘与制浆桶2内壁的间距在上述值时,搅拌后的料浆均匀性最佳。制浆叶片4与制浆桶2底部的间距为0.2m。制浆叶片4与制浆桶2底部的间距为上述值时,一方面,间距较小,制浆叶片4搅动时能将底部的料浆搅动起来,制浆桶2底部不会存在搅拌盲区,另一方面制浆叶片4不会与制浆桶2底部发生碰撞。具体工作流程: 将料浆从进料口 21加入制浆桶2中,启动电动机1,电动机I通过皮带带动搅拌轴3转动,同时,搅拌轴3带动制浆叶片4转动,从而将制浆桶2内的料浆充分搅拌,得到均匀的料浆。本方案的制浆桶2的横截面呈八边形的形状,在制浆叶片4搅动料浆的过程中,料浆会不断地与制浆桶2的内壁碰撞;另外,制浆叶片4的外缘与制浆桶2内壁的间距为制浆叶片4直径的2倍,上述间距能保证被搅动起来的料浆与制浆桶2内壁碰撞比较剧烈,从而使料浆混合的均匀性好。以上的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专利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主权项】1.用于生产保护渣的料浆搅拌装置,包括制浆桶、电动机、传动机构、搅拌轴和制浆叶片,所述电动机安装在制浆桶上,且电动机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与搅拌轴连接,所述制浆叶片连接在搅拌轴上,所述制浆桶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浆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浆桶的横截面呈多边形的形状,所述制浆叶片的外缘与制浆桶内壁的间距为制浆叶片直径的1.5-2.5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保护渣的料浆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浆叶片的外缘与制浆桶内壁的间距为制浆叶片直径的2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保护渣的料浆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浆桶的横截面呈正八边形的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产保护渣的料浆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为皮带传动或链条传动。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生产保护渣的料浆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浆叶片与搅拌轴可拆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生产保护渣的料浆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浆叶片与制浆桶底部的间距为0.15-0.2m。【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申请公开了一种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生产保护渣的料浆搅拌装置,包括制浆桶、电动机、传动机构、搅拌轴和制浆叶片,所述电动机安装在制浆桶上,且电动机输出端通过传动机构与搅拌轴连接,所述制浆叶片连接在搅拌轴上,所述制浆桶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浆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浆桶的横截面呈多边形的形状,所述制浆叶片的外缘与制浆桶内壁的间距为制浆叶片直径的1.5‑2.5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炎清刘建明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煜琨珑冶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