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47117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8 19:20
在具有以电流驱动的自发光型显示元件并采用分时驱动的显示装置中,与现有技术相比减少耗电。各个发射线(EM1~EM3)连接于在扫描信号线(SL)延伸的方向上排列配置的3个像素电路(PIX1~PIX3)中发光颜色彼此不同的有机EL元件(OLED)所对应的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栅极端子。在这样的结构中,分时驱动模式中图像的内容在规定期间以上的期间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动作模式切换为休止驱动模式。休止驱动模式中,发射驱动器仅使第一发射线(EM1)为选择状态,由此在显示部上显示分辨率为分时驱动模式时的显示图像的三分之一的静态图像。在休止驱动模式中的休止期间,栅极驱动器等周边驱动器成为休止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装置,更详细而言,涉及有机EL显示装置等具有由电流驱动的自发光型显示元件的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显示装置所具备的显示元件,有利用所施加的电压来控制亮度的电光学元件和利用所流过的电流来控制亮度的电光学元件。作为利用所施加的电压来控制亮度的电光学元件的代表例,可以列举液晶显示元件。另一方面,作为利用所流过的电流来控制亮度的电光学元件的代表例,可以列举有机EL元件(ElectroLuminescence)元件。有机EL元件也被称作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使用了作为自发光型的电光学元件的有机EL元件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与需要背光源和彩色滤光片等的液晶显示装置相比,能够容易地实现薄型化、低耗电化、高亮度化等。因此,近年来在积极推进有机EL显示装置的开发。作为有机EL显示装置的驱动方式,已知无源矩阵方式(也被称作单纯矩阵方式)和有源矩阵方式。采用无源矩阵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虽然结构简单,但难以实现大型化和高分辨率化。与此不同,采用有源矩阵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以下称作“有源矩阵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与采用无源矩阵方式的有机EL显示装置相比能够容易地实现大型化和高分辨率化。在有源矩阵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呈矩阵状形成有多个像素电路。有源矩阵型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像素电路,典型地包括选择像素的输入晶体管和控制对有机EL元件的电流供给的驱动晶体管。另外,以下有时将从驱动晶体管流到有机EL元件的电流称作“驱动电流”。然而,在有源矩阵型的一般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1个像素由3个子像素(显示红色的R子像素、显示绿色的G子像素和显示蓝色的B子像素)构成。图33是表示构成1个子像素的现有的一般像素电路91的结构的电路图。该像素电路91与设置于显示部的多个数据线DL和多个扫描信号线SL的各交叉点对应地设置。如图33所示,该像素电路91包括:2个晶体管T1、T2;1个电容器Cst;和1个有机EL元件OLED。晶体管T1是驱动晶体管,晶体管T2是输入晶体管。另外,在图33所示的例子中,晶体管T1、T2是n沟道型的薄膜晶体管(TFT)。晶体管T1与有机EL元件OLED串联设置。关于该晶体管T1,栅极端子与晶体管T2的漏极端子连接,漏极端子与供给高电平电源电压ELVDD的电源线(以下称作“高电平电源线”,标注与高电平电源电压同样的附图标记ELVDD)连接,源极端子与有机EL元件OLED的阳极端子连接。晶体管T2设置在数据线DL和晶体管T1的栅极端子之间。关于该晶体管T2,栅极端子与扫描信号线SL连接,漏极端子与晶体管T1的栅极端子连接,源极端子与数据线DL连接。关于电容器Cst,一端与晶体管T1的栅极端子连接,另一端与晶体管T1的源极端子连接。有机EL元件OLED的阴极端子与供给低电平电源电压ELVSS的电源线(以下称作“低电平电源线”,标注与低电平电源电压相同的附图标记ELVSS)连接。以下为了方便,将晶体管T1的栅极端子、电容器Cst的一端以及晶体管T2的漏极端子的连接点称作“栅极节点”。对栅极节点的电位标注附图标记VG。另外,一般而言,漏极和源极中电位较高的一者被称作漏极,但在本说明书的说明中,将一者称作漏极,另一者称作源极,所以有时源极电位高于漏极电位。图34是用于说明图33所示的像素电路91的动作的时序图。在时刻t91以前,扫描信号线SL为非选择状态。因此,在时刻t91以前,晶体管T2为关断状态,栅极节点的电位VG维持初始电平(例如与前一个帧的写入对应的电平)。到时刻t91时,扫描信号线SL成为选择状态,晶体管T2导通。由此,经数据线DL和晶体管T2,与该像素电路91形成的像素(子像素)的亮度对应的数据电压Vdata被供给至栅极节点。然后,直至时刻t92的期间,栅极节点的电位VG根据数据电压Vdata变化。此时,电容器Cst被充电至作为栅极节点的电位VG和晶体管T1的源极电位之差的栅极-源极间电压Vgs。到时刻t92时,扫描信号线SL成为非选择状态。由此,晶体管T2关断,电容器Cst所保持的栅极-源极间电压Vgs被确定。晶体管T1根据电容器Cst所保持的栅极-源极间电压Vgs对有机EL元件OLED供给驱动电流。其结果是,有机EL元件OLED以与驱动电流对应的亮度发光。然而,图33所示的像素电路91是与1个子像素对应的电路。因此,由3个子像素构成的1个像素所对应的像素电路910的结构如图35所示。如图35所示,构成1个像素的像素电路910由R子像素用的像素电路91(R)、G子像素用的像素电路91(G)和B子像素用的像素电路91(B)构成。根据图35所示的结构,像素电路内需要多个电路元件,所以很难高分辨率化。于是,日本的特开2005-148749号公报中公开了如图36所示,1个像素所需的晶体管和电容器的数量比以往少的结构的像素电路920。该像素电路920由驱动单元921、依次控制单元922以及3个有机EL元件OLED(R)、OLED(G)和OLED(B)构成。驱动单元921由驱动晶体管T11、输入晶体管T12和电容器Cst1构成。依次控制单元922由用于控制红色用的有机EL元件OLED(R)的发光的晶体管T13(R)、用于控制绿色用的有机EL元件OLED(G)的发光的晶体管T13(G)和用于控制蓝色用的有机EL元件OLED(B)的发光的晶体管T13(B)构成。另外,作为用于控制晶体管T13(R)、T13(G)和T13(B)的导通/关断的配线,以通过像素电路920的方式设置有发射线EM1、EM2和EM3。如上所述的结构中,1帧期间被分为3个子帧。具体而言,1帧期间被分为用于进行红色的发光的第一子帧、用于进行绿色的发光的第二子帧和用于进行蓝色的发光的第三子帧。而且,在依次控制单元922中,在第一子帧中只有晶体管T13(R)为导通状态,在第二子帧中只有晶体管T13(G)为导通状态,在第三子帧中只有晶体管T13(B)为导通状态。由此,在1个帧期间,有机EL元件OLED(R)、有机EL元件OLED(G)和有机EL元件OLED(B)依次发光,显示期望的彩色图像。像这样,在日本的特开2005-148749号公报所公开的有机EL显示装置中,进行所谓“分时驱动”。另外,在日本的特开2005-148750号公报中公开了利用如图37所示的结构的像素电路930进行分时驱动的有机EL显示装置的专利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4874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1487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在有机EL显示装置中采用如上所述的分时驱动时,与采用非分时驱动的现有技术的一般驱动方法(此处称作“一般驱动”)的情况相比,耗电增大。关于这一点,下面参照图38和图39进行说明。在分时驱动中,交替地重复发光期间和回扫期间。发光期间为用于进行三色中任一颜色的发光的期间。在发光期间,为了以期望的亮度使有机EL元件发光,源极驱动器(用于驱动数据线的电路)、栅极驱动器(用于驱动扫描信号线的电路)和发射驱动器(用于驱动发射线的电路)的动作成为启动(ON)状态(参照图38)。发光期间的长度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所述显示部包括以构成多个行和多个列的方式配置成矩阵状的像素电路,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发光颜色彼此不同的j个电光学元件,其中,j为3以上的整数,动作模式构成为能够在分时驱动模式和休止驱动模式之间切换,所述分时驱动模式是将1帧期间分割为j个子帧,按每个子帧进行图像数据向所述像素电路的写入,并且在所述像素电路中按每个子帧使发光颜色不同的电光学元件为发光状态,由此进行图像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显示的模式,所述休止驱动模式是通过重复刷新期间和休止期间,以低于所述分时驱动模式时的刷新率进行静态图像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显示的模式,所述刷新期间是进行图像数据向所述像素电路的写入的期间,所述休止期间是使图像数据向所述像素电路的写入为休止状态的期间,当动作模式为所述休止驱动模式时,通过以j个像素电路为1个组,使各组所包含的j个像素电路中发光颜色彼此不同的电光学元件为发光状态,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分辨率为在动作模式为所述分时驱动模式时所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图像的j分之1以下的静态图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4.02 JP 2013-076856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部,所述显示部包括以构成多个行和多个列的方式配置成矩阵状的像素电路,所述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包括发光颜色彼此不同的j个电光学元件,其中,j为3以上的整数,动作模式构成为能够在分时驱动模式和休止驱动模式之间切换,所述分时驱动模式是将1帧期间分割为j个子帧,按每个子帧进行图像数据向所述像素电路的写入,并且在所述像素电路中按每个子帧使发光颜色不同的电光学元件为发光状态,由此进行图像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显示的模式,所述休止驱动模式是通过重复刷新期间和休止期间,以低于所述分时驱动模式时的刷新率进行静态图像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显示的模式,所述刷新期间是进行图像数据向所述像素电路的写入的期间,所述休止期间是使图像数据向所述像素电路的写入为休止状态的期间,当动作模式为所述休止驱动模式时,通过以j个像素电路为1个组,使各组所包含的j个像素电路中发光颜色彼此不同的电光学元件为发光状态,由与连续的k行对应的k个组所包含的k×j个像素电路形成1个像素,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分辨率为在动作模式为所述分时驱动模式时所述显示部上显示的图像的(k×j)分之1的静态图像,其中,k为2以上的整数。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电路还包括:以与所述j个电光学元件一对一地对应的方式设置的j个发光控制晶体管;和对用于使所述j个电光学元件为发光状态的驱动电流进行控制的驱动电流控制部,所述显示部中每行包括j条发光控制线,在所述像素电路中,所述j个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与彼此不同的发光控制线连接,所述j个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一导通端子与所述驱动电流控制部连接,所述j个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导通端子与各自对应的电光学元件连接,关注各组所包含的j个像素电路和与该j个像素电路对应的j条发光控制线时,所关注的j条发光控制线中的各发光控制线与和所关注的j个像素电路中发光颜色彼此不同的电光学元件对应的发光控制晶体管的控制端子连接,当动作模式为所述分时驱动模式时,对于各行,使所述j条发光控制线按每个子帧依次为选择状态,当动作模式为所述休止驱动模式时,对于各行,仅使所述j条发光控制线中的一条为选择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与各行对应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显示部的扫描信号线;以与各列对应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显示部的数据线;对所述像素电路供给高电平的恒定电压的配置于所述显示部的第一电源线;对所述像素电路供给低电平的恒定电压的配置于所述显示部的第二电源线;驱动所述扫描信号线的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驱动所述数据线的数据线驱动电路;和驱动所述发光控制线的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流控制部包括:驱动晶体管,其以与所述j个发光控制晶体管中的各发光控制晶体管串联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源线与所述第二电源线之间,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流;输入晶体管,其设置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与所述数据线之间,当对应的扫描信号线被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驱动为选择状态时,将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子与所述数据线电连接;和设置在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端子和所述驱动晶体管的一个导通端子之间的电容器,在所述刷新期间,所述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对于各行,仅使所述j条发光控制线中的一条为选择状态,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使配置于所述显示部的扫描信号线依次为选择状态,所述数据线驱动电路响应于各扫描信号线成为选择状态,将与在所述休止驱动模式中要在所述显示部上显示的静态图像相应的数据电压施加到所述数据线,在所述休止期间,所述发光控制线驱动电路将在所述刷新期间为选择状态的发光控制线维持在选择状态,并且将其之外的发光控制线维持在非选择状态,所述扫描信号线驱动电路和所述数据线驱动电路成为休止状态。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与各行对应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显示部的扫描信号线;以与各列对应的方式配置于所述显示部的数据线;对所述像素电路供给高电平的恒定电压的配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原将纪野口登岸宣孝
申请(专利权)人:夏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