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回收的框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4651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易于组装和拆卸的用于货物运输的可回收的框架结构,在逐级堆放时它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和码放状态下的稳定性。若干框架构件沿着形成底面的矩形滑架的相应各边组装上去。在该滑架的每一拐角处固定一个L-形角导向件,框架由螺纹件固定到角导向件上。在每个框架的上角也固定有L-形角导向件,与上述框架垂直的其它框架也由螺纹件固定在该角导向件上,其中,固定在滑架上的角导向件的螺孔取向与固定在框架上的角导向件的螺孔取向垂直。(*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易于装配和拆卸的可回收的框架结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包装货物和运输包装好的货物可回收的框架结构,它在排空并拆卸后回收到再装载点,在再装配以后被再利用。附图说明图18中举例示出了一种可回收的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包括构成底部的滑架70,置于滑架70前面和后面的支承架71,置于左右两侧的侧架72,以及连接侧架的顶架74;该结构由上述框架在包装位置通过栓接方式装配在一起。在常规的可回收的结构中,当在返回期装载于容器式类似结构中时,每个部件不能够紧凑封装,因此,要放置许多结构而又不占用很大空间是很困难的。而且,与螺栓固定的螺帽被焊接在各个紧固点。再者,每个支架由螺栓紧固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不可避免地要安装和拆除必要数量的螺栓,这些工作一入根本胜任不了。而且,对常规结构而言,许多逐级堆叠在一起的可回收结构的稳定性也并非总是令人满意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易于装配和拆卸用很少时间即可完成操作的可回收结构,既能保证组装后的机械强度,甚至还能由一人进行装配和拆卸。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回收的结构,其拆卸以后的包装状态被最大限度地减小,其装载状态被很好地保持着,而且,即便在装配的结构在逐个堆叠的状态下也是稳定的。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权利要求1所限定的专利技术来实现的,其中,可回收结构的构造包括一个滑架,它构成底部;四个矩形框架各自安装在滑架的一边。在滑架的每一拐角处固定一个L-形角导向件,该导向件在沿滑架四边的第一个方向上有一板状部分,在沿与第一个方向垂直的滑架四边的第二个方向上有另一个板状部分。在上述沿第一个方向的板状部分上,每个沿第一个方向的框架的下部,在与第一个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由一个螺纹件固定。此外,该框架沿第二个方向的顶端,在与第二个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由螺纹件固定在角导向件沿第二个方向的扁平部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如权利要求2所限定,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回收结构,其中,设置了一个突出部,它适于在该结构被装配期间伸展到其上表面的上方。在滑架下部与上述突出部相应的位置设置一凹陷的接收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如权利要求3所限定,其中,螺纹件与设置在框架拐角处的固定板啮合,固定板通过焊接固定在固定板可被包括在框架厚度内的位置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如权利要求4所限定,其中,各个螺纹件通过一螺纹固定装置与夹紧螺母啮合,该固定装置被焊接在可将夹紧螺母包括在框架厚度内的位置上。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如权利要求5所限定,其中,框架包括相互平行的上部构件和下部构件,以及一对支承件,至少在两端和中央沿着框架每条边的内外两侧交错设置若干止动钉,以保持框架处于直立状态,其中,至少设在中央的止动钉的高度要比下框架构件要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如权利要求6所述,其中,所述框架包括相互平行的上下构件,以及一对支承件,至少在其末端和中央还设有若干止动钉,沿框架各边的内外两侧呈交错关系排列以确保框架处于垂直状态,其中,支承件的下端向下延伸超过下构件,这种延伸的长度长于滑架内侧止动钉与外部边缘间的距离。本专利技术再一方面如权利要求7所述,其中,位于中央的止动钉的高度高于下部框架的高度。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可回收的框架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拆卸后的包装状态透视图;图3是该结构部件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装配的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相互堆叠在一起的多个拆卸结构的侧视图;图6是另一个实施例的堆叠在一起的拆卸结构的透视图;图7是一个夹紧螺母的放大透视图;图8是安装到一固定板上的夹紧螺母的放大透视图;图9是与第一个实施例中的框架相关的夹紧螺母的说明性视图;图10是第二个实施例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图11是第二个实施例包装结构的平面视图;图12是第二个实施例包装结构的侧视图;图13是图12中可回收结构的堆叠包装正视图;图14是图13的堆叠状态的透视图;图15是有一突起部的角导向件的放大透视图;图16是有一接纳孔的底座的放大透视图17是堆成两层的装配好的可回收结构的侧视图;图18是常规的可回收结构的分解透视图。参见图1,一种可回收结构1包括作为主要部件的一个构成底面的滑架2,一对主框架3和一对辅助支架4,以及一对横跨主框架上方的可摘下的保险装置5。主框架3由上构件6、下构件7和一个角支承件8组成,上述所述部件组装成矩形结构。在上框架构件6和下构件7之间与角支承件8平行地安装着若干,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加强支承件9,而且在每一个矩形部分10上有一个斜加劲杆11通过不规则形状的加强板12连接。在拐角处设有加强板12,而是将尺寸较小的固定板13焊接固定在那里,在固定板13中央设有一用于接纳螺栓的孔14。此外,在主框架3的上拐角处以及角支承件8的上端焊接有一个具有一扁平部分15a和另一扁平部分16a的L-形角导向件16。扁平部分15a和16a分别沿主框架和辅助框架的表面取向,而且,在朝向辅助框架4表面的扁平部分15b的下部设有接纳螺栓的孔17。辅助框架4具有基本上与主框架3相同的结构,包括一个上架18、下架19以及角支承件20,以上所有构件相互连接成矩形形式,而且,加强支承件21、加劲杆22和固定板23是通过焊接连接的。就辅助框架4而言,通过加强支承件21在相对的两边形成两个框架部分24,而且,通过焊接把不规则的固定板25固定在每一拐角处。另外,角支承件20的每一端进一步向下延伸,延伸的长度稍长于滑架2底座31的宽度。在滑架2上,设有多个,如两个或两个以上间隔的滑动件30,上述底座31以相等的间距固定在滑动件30的下面。此外,在沿着安装主框架3的较长边上,构成矩形件的端板32被各自固定,以使其断面的纵方向处于竖直位置。还有,在端板32的中部设有一对止动钉33,状如一椭圆形板,插入端板32。在滑架2的每一拐角处,固定一个尺寸高于端板32的角导向件35。在角导向件35沿滑架2纵向取向的一侧,即扁平件34a上方安装主框架3的一侧设有若干插销接纳孔54。在滑架2两边的底座31的上表面,一个位移止动钉37固定在其中央,其它的钉38固定在两端。中央钉37位于底座31的里侧,而端部钉38位于底座31的外侧。这样,钉37和38是交错排列的,以使每个辅助框架4被置于钉37与38之间并因而使其取直立姿态。所有的钉37和38,尤其是中央钉37被设置的高于下构件19的宽度,但又低于角导向件35。保险件5为一纵向体,在邻近其两端处为制成一体的与主框架3的上构件6咬合的辅助咬合件40和与主框架3的固定板13咬合的主咬合件41。每个部件通过螺栓/螺帽连接方式连接在一起,螺母最好是如图7-9中所示的夹紧螺母50,制成一夹紧件52,在其一个表面焊接一个螺母53,使其螺纹孔与螺栓插入孔51相重合。夹紧件52夹住固定板13或25,然后把将要固定在夹紧件52另一面的构件包括角导向件16、35或其它构件装上,随后把螺栓54拧入并与螺母53拧紧,以使所有部件彼此连在一起。每个不规则的固定板13和25被焊接在主框架3和辅助框架4的框架构件10和24的每个拐角处。以如图7-8中所示由辅助框架4的上框架构件18和角支承件20所构成的拐角为例说明固定固定板的方法。该例中的固定板25,其内外表面既不与上构件18平齐,也不与角支承件20的内、外表面平齐,而是位于上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运输货物的可回收的框架结构,包括: 一个被制成底板的矩形滑架; 四个框架,组装时垂直安装在上述滑架的每一边上,而拆卸上述结构时又水平地放置在上述滑架上; 若干L-形角导向件,各自具有一个在滑架的第一个方向上延伸的扁平部分和另一个在与上述滑架的第一个方向垂直的第二个方向上延伸的另一个扁平部分;上述每个角导向件被固定在滑架的每个拐角上; 安装在上述第一个方向上的每个框架的下端通过螺纹固定板固定于上述L-形角导向件之一的扁平部分; 另有若干L-形角导向件,各自具有一个在滑架的第一个方向上延伸的扁平部分和另一个在与上述滑架的第一个方向垂直的第二个方向上延伸的另一个扁平部分;上述每个角导向件被固定在上述框架的每一上角处; 安装在第二个方向上的每个框架的上端通过螺纹固定件固定在固定于所述框架上角处的L-形角导向件之一的扁平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川伸俊弘田善夫长濑角夫福田久人谷信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株式会社本田特快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