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用的挡盖装置及其模制方法和模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4649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设有突缘(22)的容器(19)用的挡盖装置,它包括一个带螺纹的帽盖(2),在其下部有一防护环(3),两者之间由一具有低机械强度的连接区(4、5)连结着,所说环(3)具有一个可变形的环状连接带(18),在其下部形成一个环状内突起(13),其上表面(13a)与装置的轴线(1a)垂直或基本垂直,而在其上部有一环状外突起(7)位于所说内突起(13)与所说具有低机械强度的连接区(4、5)之间的中间位置上,所说环状外突起(7)具有一个与帽盖(2)接近的上表面(8)与装置的轴线(1a)形成一个锐角(α),其特征在于,在防护环(3)的内侧,所说内突起(13)的背向帽盖(2)的下表面(13b)与装置的轴线成一个锐角(γ),并与朝向所说环的自由下边的一个预定中心用的斜面(15)连结,该斜面与装置的轴线形成一个不同于所说突起(13)下表面(13b)的锐角(δ),这样当将帽盖定位在容器上时,防护环(3)便被突缘(22)挤压,使环状连接带(18)受控地变形,从而保证防护环(3)下部的可旋转的铰接似的连接。(*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容器的封闭塞或挡盖装置,该装置具有一个带螺纹的帽盖,在其下部有一防护带或防护环,两者之间由一具有低机械强度的易断裂连接区连结,所说防护环的内部有一环状突起。实际上,这种通常由塑料模压而成的挡盖或封闭装置适宜用来将帽盖螺纹拧紧在容器的螺纹颈部上,并在这样初步就位后,将其保险环或防护环锁紧在容器颈部螺纹下面外部形成的突缘上。帽盖和防护环系由上述的易断区连结,该易断区通常基本上有规则地设在装置的周围,因此一旦挡盖装置就位即可环绕在容器的颈部上,使用者在第一次拧开帽盖时就可通过扭转、拉伸和剪切使所说易断区断开或撕裂,从而明显地进行第一次打开。但实际上,在容器突缘下面的防护环被第一次打开之前,由于通常赋予的该环内突起的形状,锁紧通常不是绝对可靠而是颇有相对性的。经验显示实际上只有那些突起形成小的内凸边时才比较容易脱模,但这样的凸边在装配到容器上时并不能完全起到它们的作用。从授予Dorn等人的美国专利US4890 754具体可知有一种具有突缘的容器用的挡盖装置,该装置具有一个带螺纹的帽盖,在其下部有一防护环,两者之间由一具有低机械强度的连接区连结着,所说防护环具有一个可变形的环状连接带,在其下部有一环状内突起,其顶面与装置的轴线垂直或基本垂直,而在其上部有一环状外突起,位于所说内突起和所说具有低机械强度的连接区的中间,所说环状外突起有一与帽盖接近的上表面,该上表面与装置的轴线形成一个锐角。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种挡盖装置来克服上述缺点,该装置可被可靠地模压出来,而后在防护环的夹持凸边的受到良好引导的接合下定位,不会发生易断连接区的撕裂问题,而所说凸边一旦被锁紧,可有效地保留在容器的突缘下面至少到第一次被打开,这样便可大大限制目前存在的蒙混打开的问题。为此目的,本专利技术在防护环的内侧作了如下的安排,所说内突起的背离帽盖的下表面与装置的轴线成为一个锐角,并与朝向所说环的自由下边的一个斜面连结,该斜面与装置的轴线形成一个不同于所说突出部下表面的锐角,可作为预定中心用的斜面,这样当将帽盖装在容器上时,防护环便被突缘挤压使环状连接带受控地变形,从而保证防护环下部的可旋转的铰接似的连接。特别可以理解的是,当内突起具有一定厚度时所说突起实际上可与容器在夹持突缘下面的颈部外径相切,从而目前容器的防护条件可得到有效的改善。同样为了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有一个补充特征是,所说环状锁紧内突起的所说上表面是以一个接近直角的钝角与所说突起在朝向帽盖的方向上的一个起始面连结的,该起始面与装置的轴线成为一个锐角,这种倾斜度顺畅的改变使它能够最佳地跟随现有容器的突缘形状。按照另一个有利的特征,预定中心用的斜面和内突起的所说下表面两者在平行于装置轴线方向上的直线部分的高度基本上是相等的。按照另外一个特征,防护环在其环状外突起下面的外表面上设有多个基本上与装置轴线平行的狭窄的加强筋。按照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所说具有低机械强度的连接区是由多个基本上有规则地分布在装置周围的桥构成的,这些桥相互间用槽子隔开,所说桥的截面在环侧要比在盖子侧大些,这样在第一次打开该装置时,这些桥便可遗留在防护环上。有利的做法是,将环状外突起上部面向帽盖底部的支承壁做成一个与封闭盖轴线成为向防护环侧敞开的锐角,其值最好在45°和90°之间,这样可促使防护环受控变形并环绕容器颈部定位而不会在易断区上发生问题。另外,内突起的所说起始面与装置轴线所成的角度约在0°和45°之间,而所说预定中心用的斜面的斜度在0°和20°之间。除了涉及这样的挡盖装置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含所说装置及容器本身在内的组装。由于模压塑料的封闭盖常会发生制造上的困难,特别是在脱模上,因此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套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该方案是在一套具有能复制本专利技术封闭盖空心轮廓的空腔的模具内采用改进的注塑模压工艺过程来完成的。按照这个工艺过程,当该包括帽盖和保险环在内的封闭盖被模压成一个单件后,在脱模时需要进行下列工序—从对着防护环的外壁上移走模具的第一外部零件,该零件的高度从所说环的自由下边的较低处向上延伸到同一环在其内外突起之间的中间位置;—由于模具的第二零件抵压在防护环的外壁上,抵压的部位位于该模具的第一零件的上方与帽盖底部和所说易断区上面的一个区带之间,因而将一个转矩施加在防护环上使其夹持用的环状内突起环绕某一枢点向外旋转;—使模具的所说第二零件从对着封闭盖的外壁上沿着封闭盖轴线的横向方向移走;以及一在封闭盖的内侧进行基本上平行于其轴线的位移运动,通过最终顶出完成脱模。采用这种方法便可容易地使环状内突起的非常显著的凸边形状脱模,而且完全与易断区的制造方式无关,因为后者是在该装置被模压时或被脱模后制造出来的。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有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模具以便实现上述工艺过程,其特征在于,该模具具有一个基本上沿横向移动的模块,以便模压出帽盖底部及防护环的一直到其可变形的环状连接带的基本上一半高度外的外部形状。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在阅读下面结合附图所作的说明后当更容易理。在附图中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封闭或挡盖装置的一半为剖面一半为外观的主视图,该装置具有模压成为一个单件的帽盖及其锁紧环,它已可用来装到一个瓶子上;图2所示为图1的封闭盖在所要挡盖的容器的颈部上定位后,在该情况下防护环锁紧在瓶子突缘下面的情况图3所示为图1中标有III的部分放大后的详图4概略地示出压模及其可将封闭盖制成一个单件的实现过程;还有图5、6和7示出图1的装置在容器颈部上定位时其细部的半边剖面图。现在参阅附图,由塑料(例如聚丙烯或聚乙烯)制成的本专利技术的封闭盖用标号1笼统地指出,该封闭盖具有帽盖2及锁紧环或防护环3。帽盖和环由多个连接桥4连结在一起,而后者被圆周面上的多个槽5分隔开来。桥4基本上均匀地分布在封闭盖的一个与其轴线基本垂直的整个周边平面上。这些桥4通常用来构成具有低机械强度的易断裂的连接区。该连接区在封闭盖首次被打开之前连结着帽盖的底部或下部6与防护环3的上部。从连接区往下,所说防护环在其外壁上首先具有一个第一环状突起或外周凸边7,该凸边如从防护环的顶部向底部看(即向下离开帽盖2),首先呈现的是一个与封闭盖的轴线1a成为一个向下敞开锐角α的斜面8,然后向内转回到一个对该轴线为横向的平面9上。这个斜面一般给出这样一个角度15°<α<90°。但角度45°<α<90°却是推荐采用的,这样,当“未被接触的”封闭盖第一次接合在接受它的瓶子上时,防护环3一面通过瓶子上的突缘,一面便被强制向外变形,以致使帽盖底部下面的这个斜面变得与帽盖底部对接,相应地并使连接桥4松弛。在另一方面,防护环的内壁首先呈现的是一个基本上与轴线1a平行的面,然后基本上从平面9处向内弯折成为一个斜面12,该斜面与轴线1a形成一个向上敞开的锐角β,接着开始呈现的是一个第二内周凸边或内环突起13,该环所在高度因此低于外凸边7的高度。实际上,角β的大小为0°≤β≤45°。从图中特别是图2和3中可以看到,按照本专利技术,内突起13的上表面13a(最接近帽盖的面)与轴线1a垂直或实际上垂直,以便形成一个畅通的夹持凸边,所说面13a另外还用一接近直角的钝角14与起始斜面12连结(实际上做不到直角,主要因为该零件是用模压塑料的方法制出的)。再往下,内突起13继续成为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瑟·卡维尔海罗阿兰·弗朗肖特文森特·格拉齐皮埃尔·佩勒诺
申请(专利权)人:自动铸模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