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用的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4245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食品用容器包括一个设有开口(0)的容器本体(1),和一个与容器本体的开口形状吻合的盖(11)。容器本体(1)由一张板材构成,它具有一个底部(2)和从底部(2)的周缘(2b)向上伸展的周壁(3)。至少有一部分周壁(3)按一定间隔形成许多褶皱(4)。这些褶皱(4)的至少一部分相互搭接重合。托缘(6)是在开口(0)周缘处将周壁(3)一部分卷边而构成,盖(11)能卸下地装在这托缘(6)上。(*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盛食品的容器和使用该容器的饭盒。
技术介绍
为了盛米饭和小菜之类各种食品通常使用具有各种形状、大小和材料的容器。这类容器,有例如用来盛米饭或小菜,在火车站的商店向旅客出售的旅游时用的方便饭盒。这种饭盒需要足够的刚性,以便连带食品一起搬运。所以,以前常用的饭盒都是用木板、泡沫苯乙烯板、厚纸板等材料做成箱形的。这种饭盒通常和一个与其开口形状相吻合的盖一起使用。把饭盒做成具有一定的刚度或强度时,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是,饭盒在废弃时不易压成致密块,从而产生体积高大的松散的垃圾。这种垃圾与压实的垃圾相比较需要很大的处理空间,这从防止公害的环保观点考虑是不利的。另一种用比厚纸板还薄的材料做成的饭盒虽然改善了可压实性,但却增加了一个新的问题,例如由于这种材料易变形而引起食品溢出等。此外,在这种场合下,特别是由于在开口部容易变形要在这开口部分上确实可靠地安装盖子是既费时又麻烦的。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废弃时可被压成致密块的、具有能确实牢靠地盖上盖那样强度的便于处理的食品用的容器。专利技术概述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括带有一个开口和与开口形状吻合的盖组成的容器本体。该容器本体由板材构成并包括一个容器底和从容器底周边向上凸起的环壁。该环壁的至少一部分构成许多褶皱,这些褶皱至少一部分相互搭接。托缘由开口周边上环壁的一部分卷边构成。盖可拆卸地装在托缘上。所以,这种食品容器具有足够的强度来可靠地在容器本体上安装盖,而又可在处理时压成实块,并便于搬运。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容器本体和盖的透视图;图2(a)是表示容器本体卷边部分的部分放大横截面图,图2(b)-(d)是表示卷边部分的变形例的部分放大横截面图;图3是表示容器本体卷边上装有一个盖的部分放大横截面图;图4是表示含有几个容器和一个盘组成的饭盒透视图;图5是表示容器本体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6是表示容器本体又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7(a)、(b)和(c)是分别表示容器本体底部的变形例的部分平面图;图8是表示饭盒的变形例的部分透视图;图9是表示把一块糕饼从容器本体取出过程的透视图;图10是表示饭盒中的盘子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部分透视图。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最佳方案下面,参照附图1~4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食品用容器和饭盒的几个实施例。图1表示组成饭盒14一部分的容器本体1和盖11。在本实施例中,容器本体1用一张板材M制成,这种板材M是用一种比以前的木板或厚纸板薄的单层材料,例如薄纸板、无纺布、铝箔。这种材料亦可用层压板,例如用一层合成树脂R、如用聚乙烯、聚丙烯、氯乙烯、硅树脂或类似材料通过热压粘接到该板材M的一个表面、两个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表面上而构成。此外,亦可在纸、无纺布等材料上浸渍上述合成树脂而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材料M用硅树脂热压粘接到纸的一个表面上。而且是将材料M放在预定的模具中拉制成具有预定形状的容器本体1。在此例中,在容器本体1的内表面涂敷硅树脂,使其具有防水、防油和耐热作用。如图1所示,大致形成圆筒形的容器本体1包括一个圆形底部2和一个从圆底部2的周缘2b向上方伸展的周壁3。在周壁3的上端5构成一个圆形开口0,该圆形开口0的内径稍大于圆底部2的外径。由底部2和周壁3限定收容空间S。底部2的中间部分2a比周缘2b向收容空间S稍微凸起。底部2亦可是平的。如图1所示,在周壁3的整个外表面上按一定的间隔构成许多褶皱4,而且相邻的褶皱4相互搭接重合。而且搭接重合部分4a没被热压粘接,所以,不相互固定在一起。如图1和图2(a)所示,沿开口0整个周缘有一个卷边托缘6。托缘6是通过将周壁3上部向外大约卷一圈而成,并从开口0外侧凸出。托缘6亦可与容器本体1同时制成。托缘6增强了容器本体1并防止各个褶皱相互分离。所以,容器本体1即使用薄材料制成也能可靠地保持原状。托缘6的形状不限于图2(a)所示的形状。也可如图2(b)所示,设置卷制几圈的托缘7。再如图2(c)所示,托缘8亦可从容器本体1向内卷制而成。此外,如图2(d)所示的托缘9在卷制起始部分通过将周壁3上端5的周边构成弯曲部分9a可增加周壁3上端5的机械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放在容器本体1上的盖11与开口0的尺寸和形状一致。盖11用透明塑料制成。当把盖11从上方放到容器本体1的托缘6上时,如图3所示,盖11的凸边11a支承在托缘6上。图4表示由上述容器本体1、盖11和盘13构成的饭盒14。在箱状的盘13的上表面设有保持容器本体1的收容孔12。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三个孔12,其直径小于周壁3的上端部分和托缘6的外径。所以,当使容器本体1从上方插入收容孔12内时,如图4所示,周壁3与孔12的开口12a的内缘接合。这样,容器本体1便可靠卡紧在盘13的上表面。由于每个孔12的内径都小于托缘6的外径,所以,容器本体1不会从孔12掉下。由于盘13主要用来安装容器本体1,所以,盘13用不着象以前的饭盒那样坚固。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盘13采用比木板或厚纸板薄的纸板做成。将米饭、小菜等食品盛入容器本体1内并将容器本体1装在盘13上后,具有上述结构的饭盒14很容易拿着搬运。容器本体1最容易变形的开口0通过周壁3上端构成的托缘6提高了强度。其结果是,使容器本体1获得了预定的强度,并使容器本体1能可靠地保持其整个形状。即使容器本体1或开口0受外力作用而产生暂时的变形,也能恢复原状。所以,即使抓住托缘6,以便从盘13取出容器本体1而使开口0变形时,也能可靠避免食品溅溢。因此,例如当用手抓着容器本体中的一个以及当这些容器本体固定在盘13内时,都可食用小菜。此外,如果容器本体1,盖11和盘13用耐热材料做成时,可将容器本体1中的食品也与容器本体1、盖11和盘13一起用微波炉或其他类型的炉子加热。此外,如把具有不同横截面和外径大致与开口0的内径相同的大块食品从开口放入容器本体1时,可将这种食品推入容器本体空间S里,这时使开口0变形后,食品便可通过开口。在装入食品后,通过托缘6的复原力,便可将食品可靠卡紧在容器本体空间S中。所以,在装这种食品时,不需要预先使开口0按食品的形状变形。这样就可实现快速和自动食品包装。由于托缘6在开口0处向外凸出,所以,通过抓住托缘6就能很容易地将容器本体1从盘13的孔12取出。当把盖11放到容器本体1上后,还可将许多容器本体1重叠起来。此外,用上述结构的容器本体1可将盖11放到由托缘6托着的开口0上,以便可靠地进行操作。所以,具有各种食品的饭盒便可通过在许多容器本体1中装入不同种类的小菜,随后放上盖11后将它们适当选择和装入盘13中。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用透明塑料作盖,所以,即使盖上了盖11也能从外部看到容器本体内的食品。这是饭盒买卖双方都希望的。在此例中,容器本体1和盘13在处理时都易于压成实块,因为它们都是用薄的材料做成的。所以与过去用木材或泡沫苯乙烯制成的相比较,可减小产生垃圾的体积。甚至无力的小孩或老人都可轻易地把饭盒压成实块。此外,托缘6设在开口0处,预先避免褶皱4向外伸展。所以,不需要通过热焊法将相邻的褶皱4相互粘接。这样就能更容易和更经济地制造容器本体。其次,托缘6改善了容器本体1的装饰性和外观性能。周壁3的褶皱4也改善了容器本体1的装饰性和外观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由具有一个开口(0)的容器本体(1)和一个与该容器本体的开口(0)形状吻合的盖(11)组成的容器,其特征在于:容器本体(1)用一张板材做成,它具有一个底部(2)和从底部(2)周缘(2b)向上伸展的周壁(3);周壁(3)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 许多褶皱(4),各个褶皱(4)的至少一部分相互搭接重合;在上述开口(0)的周缘,周壁(3)的一部分卷制而成托缘(6),该托缘(6)设置成可拆卸地支承该盖(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野训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平野纸器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