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向器及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38034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8 1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电机领域,公开了换向器及电机,其中,换向器包括换向器本体和凸设于换向器本体之轴向一端以用于与第一轴承进行轴向定位的定位凸出结构,换向器本体包括换向片和注塑成型于换向片内侧的模塑件,定位凸出结构固定于模塑件之朝向第一轴承的端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换向器本体上增设定位凸出结构,实现了对第一轴承进行轴向定位的效果,防止了第一轴承发生移位的现象。由于定位凸出结构是固定于模塑件端部的,故,无需专门设计定位凸出结构与转轴之间的支撑配合关系,避免了定位凸出结构与转轴配合过紧造成换向器安装难度大、安装效率低的问题出现,同时避免了定位凸出结构与转轴配合过松造成电机运转过程中发生振动和产生异音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机领域,尤其涉及换向器及具有该换向器的电机。
技术介绍
传统具有换向器的电机中,换向器与位于其旁侧的轴承之间,并没有设置用于对轴承进行定位的轴肩或者轴环等定位结构,从而使得换向器旁侧的轴承容易发生移位现象,严重影响了电机的性能。如图5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提出了在换向器I '与轴承2'之间增加定位轴套6'的方案,该方案虽然有效防止了轴承2 '移位现象的发生,但是,其也带来了以下问题:I)增加了电机的零部件数量,加大了电机的结构复杂程度;且在电机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增加了定位轴套6 '的制造工序和定位轴套6'的安装工序,从而增加了电机的生产制造复杂程度,严重影响了电机的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2)定位轴套6 '与转轴3 '之间存在支撑配合关系,且该支撑配合关系设计难度较大,具体体现在:如果定位轴套6 '与转轴3 '之间的配合过松,则会使得定位轴套6 '在电机运转过程中发生振动和产生异音的现象,不利于电机的小振动、低噪音设计;而如果定位轴套6 '与转轴3 '之间的配合过紧,则会加大定位轴套6 '的安装难度和降低定位轴套6'的安装效率,从而影响了电机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不足之处,提供了换向器及电机,其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换向器与轴承之间增加定位轴套造成电机生产效率降低且容易造成使电机在运转过程中发生振动和产生异音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换向器,包括换向器本体和凸设于所述换向器本体之轴向一端以用于对第一轴承进行轴向定位的定位凸出结构,所述换向器本体包括换向片和注塑成型于所述换向片内侧的模塑件,所述定位凸出结构固定于所述模塑件之朝向所述第一轴承的端部。优选地,所述定位凸出结构与所述模塑件一体制造成型。作为上述定位凸出结构与模塑件一体制造成型的替换实施方案,所述定位凸出结构与所述模塑件分体制造,且所述定位凸出结构紧固安装于所述模塑件上。优选地,所述模塑件具有与转轴套装配合的第一内孔,所述定位凸出结构具有供所述转轴穿设的第二内孔,所述第二内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一内孔的孔径。优选地,所述定位凸出结构为凸设于所述模塑件端部的环形凸缘。优选地,所述环形凸缘的外廓呈圆锥状或者圆柱状。优选地,所述环形凸缘以外廓截面径向尺寸逐渐减小的形式从所述模塑件的端部朝远离所述模塑件的方向延伸。作为上述定位凸出结构设置为环形凸缘的替换实施方案,所述定位凸出结构包括若干块沿周向间隔凸设于所述模塑件端部的弧形凸块;或者,所述定位凸出结构为凸设于所述模塑件端部的齿环。优选地,所述模塑件具有沿转轴轴向朝向所述第一轴承凸设于所述换向片外的轴向凸出端部,所述定位凸出结构沿所述转轴轴向凸设于所述轴向凸出端部上,且所述定位凸出结构的外廓径向尺寸小于所述轴向凸出端部的外廓径向尺寸。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换向器,通过在换向器本体上增设用于对第一轴承进行轴向定位的定位凸出结构,从而有效实现了对第一轴承进行轴向定位的效果,防止了第一轴承发生移位的现象。此外,由于定位凸出结构是固定于模塑件端部的,故,定位凸出结构可通过换向器本体间接支撑于转轴上,这样,具体应用中,无需专门设计定位凸出结构与转轴的支撑配合关系,而只需满足定位凸出结构不会与转轴产生干涉现象即可。且为了提高换向器与转轴的安装效率,可将定位凸出结构与转轴的穿设配合设计为松配合,从而避免了由于定位凸出结构与转轴配合过紧造成换向器安装难度增大、换向器安装效率降低的问题出现,进而利于提高电机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定位凸出结构是固定于模塑件上的,故,在电机运转过程中定位凸出结构不会产生径向跳动现象,避免了由于定位凸出结构与转轴配合过松造成定位凸出结构在电机运转过程中发生振动和产生异音的问题出现,符合电机的小振动、低噪音设计要求。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电机,其包括转轴、转子、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上述的换向器,所述转子、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都安装于所述转轴上,且所述转子位于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第二轴承之间,所述换向器安装于所述转轴上并位于所述转子与所述第一轴承之间,所述定位凸出结构之远离所述换向器本体的端部抵顶于所述第一轴承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换向器,故,一方面使得换向器与第一轴承之间不需额外设计轴向定位结构,便可实现对第一轴承的轴向定位效果,防止了第一轴承出现移位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使得电机的生产效率较高,且利于电机的小振动、低噪音设i+o【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部分零件装配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向器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向器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提供的电机的部分零件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参照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向器1,包括换向器本体11和凸设于换向器本体11之轴向一端以用于对第一轴承2进行轴向定位的定位凸出结构12,换向器本体11包括换向片111和注塑成型于换向片111内侧的模塑件112,定位凸出结构12固定于模塑件112之朝向第一轴承2的端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向器1,通过在换向器本体11上增设用于对第一轴承2进行轴向定位的定位凸出结构12,从而有效实现了对第一轴承2进行轴向定位的效果,防止了第一轴承2发生移位的现象。此外,由于定位凸出结构12是固定于模塑件112端部的,故,定位凸出结构12可通过换向器本体11间接支撑于转轴3上,这样,具体应用中,无需专门设计定位凸出结构12与转轴3的支撑配合关系,而只需满足定位凸出结构12不会与转轴3产生干涉现象即可。且为了提高换向器I与转轴3的安装效率,可将定位凸出结构12与转轴3的穿设配合设计为松配合,从而避免了由于定位凸出结构12与转轴3之间配合过紧造成换向器I安装难度增大和换向器I安装效率降低的问题出现,进而利于提高电机的生产效率;同时,由于定位凸出结构12是固定于模塑件112上的,故,在电机运转过程中定位凸出结构12不会产生径向跳动现象,避免了定位凸出结构12与转轴3之间配合过松造成定位凸出结构12在电机运转过程中发生振动和产生异音的现象发生,符合电机的小振动、低噪音设计要求。优选地,定位凸出结构12与模塑件112 —体制造成型,定位凸出结构12与模塑件112具体由绝缘的模塑材料通过模具注塑成型。定位凸出结构12与模塑件112的具体生产方法可为:将制造好的换向片111放在模塑件112定位凸出结构12的形成模具(图未示)内,然后往模具内注入模塑材料,待模塑材料固化后即形成了一体式的定位凸出结构12与模塑件112,其制造过程简单,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换向器及电机

【技术保护点】
换向器,包括换向器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凸设于所述换向器本体之轴向一端以用于对第一轴承进行轴向定位的定位凸出结构,所述换向器本体包括换向片和注塑成型于所述换向片内侧的模塑件,所述定位凸出结构固定于所述模塑件之朝向所述第一轴承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本迟闯高振刚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威灵洗涤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