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冷源一体化热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333602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6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冷源一体化热管系统,包括室外机组、室内机组、喷头、水泵、水管支路及控制系统;室外机组和室内机组通过液管支路和气管支路相连;室内机组包括室内侧换热器和室内风机;室内风机安装于室内侧换热器上;所述的室外机组机柜包括室外风机、室外侧换热器和湿膜;室外风机安装于室外侧换热器上;所述湿膜安装在室外侧换热器的进风口处,所述水管支路的一端接喷头;水管支路的另一端接室外水源;所述水管支路上设有水泵;所述的喷头位于湿膜正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充分利用自然冷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冷源一体化热管系统,属空调工程

技术介绍
目前,工业建筑常用的节能空调有直接引入新风节能系统、板式隔离式空气换热系统、热管节能系统。直接引入新风式节能系统虽然结构简单,体积较小,但是需要频繁更换过滤器,费用很高。而且还不能保证机房内的湿度要求。板式隔离式空气换热系统由于单位换热量较小,故体积较大,这个主要运用于空间较大的机房;热管节能系统虽然结构简单,可以直接利用自然冷源,但是利用自然冷源的周期由室内外温度差值决定,在达不到一定室内外温差时,仍采用传统的压缩制冷系统。从以上几个方案可以看出,部分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节能的目的,但都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双冷源一体化热管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双冷源一体化热管系统,能充分利用自然冷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冷源一体化热管系统,包括室外机组1、液管支路2、室内机组3、气管支路4、喷头5、水泵6、水管支路7及控制系统;所述室外机组1和室内机组3通过液管支路2和气管支路4相连形成环路;所述液管支路2用于实现液态制冷剂的流动;所述气管支路4用于实现气态制冷剂的流动;所述室内机组包括室内侧换热器和室内风机;室内风机安装于室内侧换热器上,用于促进室内空气与室内侧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所述的室外机组机柜包括室外风机8、室外侧换热器9和湿膜10;室外风机8安装于室外侧换热器9外,用于促进室外空气与室外侧换热器9进行热交换;所述湿膜10安装在室外侧换热器9的进风口处,湿膜用于降低进入室外侧换热器的室外空气的温度;所述水管支路的一端接喷头5;水管支路的另一端接室外水源;所述水管支路7上设有水泵6;水管支路7用于传送湿膜所需水量;水泵6用于提供传送水量的动力;所述的喷头5位于湿膜正上方,用于实现湿膜的加湿;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室内侧温度传感器、室外侧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室内侧温度传感器和室外侧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水泵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的室外风机8为轴流风机或中压风机。所述的室内侧换热器和室外侧换热器9为微通道结构的换热器,换热面积大,阻力小。所述的湿膜10为复合型湿膜、白色复合型防火湿膜、玻璃纤维型湿膜或金属刺孔湿膜。室内侧温度传感器和室外侧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外温度;控制器根据室内侧温度传感器和室外侧温度传感器测得的室内外温度差值控制水泵的启停:当测得的室内外温度差满足室外机组1和室内机组3的运行工况要求时,水泵不启动;直接利用室外冷空气驱动室外机组1和室内机组3运行;当测得的室外温度高于预设值(20℃)时,控制器控制水泵启动;水泵6将室外水源传送至喷头5,喷头5将水喷洒在湿膜上;湿膜降低进入室外侧换热器的室外侧的空气的温度,以使室内外温度差满足室外机组1和室内机组3的运行工况要求,延长室外机组1和室内机组3的运行时间。室外机组1和室内机组3的运行工况要求是指室内外温度差大于10℃。有益效果:本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实现同时或单独利用自然界中的自然冷量,以室外空气或室外水源作为热管系统运行所需要的冷源。针对传统热管系统运行所需要的温差限制,当夏季室外空气温度过高时、空气中的自然冷量不足以驱动热管运行时,利用室外水源为湿膜加湿,降低室外空气温度,保证热管在夏季恶劣环境中的正常运行;克服热管运行所需要温差的局限性,延长热管的运行时间,大大减少机房内的制冷能耗。。该双冷源一体化热管系统通过室内、外侧的温度传感器控制室外侧水泵的启停,实现不同工况之间的切换。此外,通过湿膜的加湿增大室外空气中的含湿量和相对湿度,促进室外换热器的潜热换热,大大增大室外机组的换热量,提高热管系统的运行效率。湿膜系统同时还兼具除尘功能,部分过滤室外空气中的灰尘等污染物,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室外侧换热器的表面结垢问题。附图说明图1双冷源一体化热管系统图2室外机组原理图图3室外机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室外机组、2—液管支路、3—室内机组、4—气管支路、5—喷头、6—水泵、7—水管支路、8—室外风机、9—室外侧换热器、10—湿膜。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该技术的工作原理。参见图1--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冷源一体化热管系统,包括室外机组1、液管支路2、室内机组3、气管支路4、喷头5、水泵6、水管支路7及控制系统;所述室外机组1和室内机组3通过液管支路2和气管支路4相连形成环路;所述液管支路2用于实现液态制冷剂的流动;所述气管支路4用于实现气态制冷剂的流动;所述室内机组包括室内侧换热器和室内风机;室内风机安装于室内侧换热器上,用于促进室内空气与室内侧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所述的室外机组机柜包括室外风机8、室外侧换热器9和湿膜10;室外风机8安装于室外侧换热器9外,用于促进室外空气与室外侧换热器9进行热交换;所述湿膜10安装在室外侧换热器9的进风口处,湿膜用于降低进入室外侧换热器的室外空气的温度;所述水管支路的一端接喷头5;水管支路的另一端接室外水源;所述水管支路7上设有水泵6;水管支路7用于传送湿膜所需水量;水泵6用于提供传送水量的动力;所述的喷头5位于湿膜正上方,用于实现湿膜的加湿;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室内侧温度传感器、室外侧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室内侧温度传感器和室外侧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水泵的控制端相连。所述的室外风机8为轴流风机或中压风机。所述的室内侧换热器和室外侧换热器9为微通道结构的换热器,换热面积大,阻力小。所述的湿膜10为复合型湿膜、白色复合型防火湿膜、玻璃纤维型湿膜或金属刺孔湿膜。室内侧温度传感器和室外侧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室内外温度;控制器根据室内侧温度传感器和室外侧温度传感器测得的室内外温度差值控制水泵的启停:当测得的室内外温度差满足室外机组1和室内机组3的运行工况要求时,水泵不启动;直接利用室外冷空气驱动室外机组1和室内机组3运行;当测得的室外温度高于预设值(20℃)时,控制器控制水泵启动;水泵6将室外水源传送至喷头5,喷头5将水喷洒在湿膜上;湿膜降低进入室外侧换热器的室外侧的空气的温度,以使室内外温度差满足室外机组1和室内机组3的运行工况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冷源一体化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组(1)、液管支路(2)、室内机组(3)、气管支路(4)、喷头(5)、水泵(6)、水管支路(7)及控制系统;所述室外机组(1)和室内机组(3)通过液管支路(2)和气管支路(4)相连形成环路;所述液管支路(2)用于实现液态制冷剂的流动;所述气管支路(4)用于实现气态制冷剂的流动;所述室内机组包括室内侧换热器和室内风机;室内风机安装于室内侧换热器上,用于促进室内空气与室内侧换热器进行热交换;所述的室外机组机柜包括室外风机(8)、室外侧换热器(9)和湿膜(10);室外风机(8)安装于室外侧换热器(9)外,用于促进室外空气与室外侧换热器(9)进行热交换;所述湿膜(10)安装在室外侧换热器(9)的进风口处,湿膜用于降低进入室外侧换热器的室外空气的温度;所述水管支路的一端接喷头(5);水管支路的另一端接室外水源;所述水管支路(7)上设有水泵(6);水管支路(7)用于传送湿膜所需水量;水泵(6)用于提供传送水量的动力;所述的喷头(5)位于湿膜正上方,用于实现湿膜的加湿;所述的控制系统包括室内侧温度传感器、室外侧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室内侧温度传感器和室外侧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相连;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水泵的控制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冷源一体化热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机组(1)、液管支路(2)、室内
机组(3)、气管支路(4)、喷头(5)、水泵(6)、水管支路(7)及控制系统;
所述室外机组(1)和室内机组(3)通过液管支路(2)和气管支路(4)相连形成环路;
所述液管支路(2)用于实现液态制冷剂的流动;所述气管支路(4)用于实现气态制冷剂的
流动;
所述室内机组包括室内侧换热器和室内风机;室内风机安装于室内侧换热器上,用于促
进室内空气与室内侧换热器进行热交换;
所述的室外机组机柜包括室外风机(8)、室外侧换热器(9)和湿膜(10);室外风机(8)
安装于室外侧换热器(9)外,用于促进室外空气与室外侧换热器(9)进行热交换;所述湿
膜(10)安装在室外侧换热器(9)的进风口处,湿膜用于降低进入室外侧换热器的室外空气
的温度;
所述水管支路的一端接喷头(5);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志强孙小琴廖红亮周琪廖曙光张泉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麦融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