桁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5483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20: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主梁和至少一根侧梁;所述侧梁的至少一端与其中一根主梁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桁架由主梁和侧梁构成。其中,主梁充分利用了金属材料的延展性和材料均匀性、复合材料的可设计性和疲劳性等性能,使主梁不仅能够承受瞬时冲击和长时间的高频振动,还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拉伸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桁架
技术介绍
在海洋工程、桥梁工程、或者其他对结构重量有苛刻要求的领域,对结构不仅有一定的重量指标要求,还有更高的技术指标要求,如刚度、强度、抗拉伸强度、抗压强度、抗瞬时冲击强度等。如果结构部件由全金属材料制得,要使结构达到一定的技术指标要求,该结构不仅体积庞大,而且重量很大。以桁架为例,如果是全金属桁架,要想使其具有更高的技术指标,即需要增大桁架的尺寸,从而增加了桁架自身的重量及其所占用的空间,这不仅会对结构中其他部件的空间布置造成困难,还会使整个产品背上沉重的重量负担,降低了结构承载其他物体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全金属材料制得的桁架的耐腐蚀性差,对恶劣环境的抵御能力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桁架。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主梁和至少一根侧梁;所述侧梁的至少一端与其中一根主梁连接。优选地是,所述主梁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复合材料杆件;所述第一复合材料杆件包括金属柱体;所述金属柱体外表面包覆有第一纤维增强塑料层;所述金属柱体外表面设置有绝缘涂层;所述绝缘涂层设置于所述金属柱体外表面与所述第一纤维增强塑料层之间。优选地是,所述第一纤维增强塑料层为一根或多根第一纤维增强塑料线或第一纤维增强塑料带缠绕于所述金属柱体外表面形成;所述多根第一纤维增强塑料线或第一纤维增强塑料带依次缠绕于所述金属柱体外表面。优选地是,所述第一纤维增强塑料层外表面还设置有第二纤维增强塑料层;所述第二纤维增强塑料层为第二纤维增强塑料线或第二纤维增强塑料带依次缠绕于所述第一纤维增强塑料层外表面形成。优选地是,所述第一纤维增强塑料层为碳纤维增强塑料层;所述第二纤维增强塑料层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层或晶须增强塑料层。优选地是,所述金属柱体设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优选地是,所述绝缘涂层为树脂涂层。优选地是,所述金属柱体外表面为波浪形。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复合材料杆件的端部设有法兰;所述第一复合材料杆件通过所述法兰与另一个所述第一复合材料杆件连接。优选地是,所述法兰的外表面为波浪形;所述第一纤维增强塑料层覆盖所述法兰呈波浪形的外表面,与所述法兰呈波浪形的外表面机械咬合。优选地是,所述第一复合材料杆件的两端均设有所述法兰;所述法兰的外表面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分布的第一凸块;第一纤维增强塑料线或第一纤维增强塑料带沿所述金属柱体轴向缠绕、并依次绕过所述金属柱体两端法兰上的第一凸块,将所述金属柱体两端的法兰与所述金属柱体连接,并形成所述第一纤维增强塑料层。优选地是,所述侧梁包括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一耳片;所述支撑体的外表面包覆有第三纤维增强材料层。优选地是,所述支撑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或两个所述耳片;位于所述支撑体同一端的两个所述耳片间隔设置。优选地是,所述第一耳片抵靠在所述支撑体上;第三纤维增强材料线或第三纤维增强材料带沿所述支撑体的轴向缠绕所述支撑体和所述第一耳片后加热固化形成所述第三纤维增强材料层,并将所述第一耳片和所述支撑体连接。优选地是,所述第三纤维增强材料层的外表面还包覆有第四纤维增强材料层;第四纤维增强材料线或第四纤维增强材料带沿所述支撑体的圆周方向和轴向缠绕所述第三纤维增强材料层后加热固化形成所述第四纤维增强材料层。优选地是,所述第一耳片抵靠在所述支撑体上;第三纤维增强材料线或第三纤维增强材料带沿所述支撑体的圆周方向和轴向缠绕所述支撑体和所述第一耳片后加热固化形成所述第三纤维增强材料层,并将所述第一耳片和所述支撑体连接。优选地是,所述第三纤维增强材料层的外表面还包覆有第四纤维增强材料层;所述第四纤维增强材料层由第四纤维增强材料线或第四纤维增强材料带沿所述支撑体的轴向缠绕所述第三纤维增强材料层后加热固化形成。优选地是,所述第一耳片设有第一沟槽;所述第三纤维增强材料线或所述第三纤维增强材料带沿轴向缠绕所述第一耳片时,容置于所述第一沟槽内;或者所述第四纤维增强材料线或所述第四纤维增强材料带沿轴向缠绕所述第一耳片时,容置于所述第一沟槽内。优选地是,所述第一耳片上设有多个沿圆周方向分布的第二凸块;所述第三纤维增强材料线或所述第三纤维增强材料带沿轴向缠绕、并依次绕过所述支撑体两端第一耳片上的第二凸块,将所述支撑体两端的第一耳片与所述支撑体连接;或者所述第四纤维增强材料线或所述第四纤维增强材料带沿轴向缠绕、并依次绕过所述支撑体两端第一耳片上的第二凸块,将所述支撑体两端的第一耳片与所述支撑体连接。优选地是,所述第一耳片的外表面为波浪形;所述第三纤维增强材料线或所述第三纤维增强材料带缠绕所述第一耳片时,与所述第一耳片上呈波浪形的外表面机械咬合。优选地是,所述侧梁还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相配合的第一凸块和第一插槽;所述第一凸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耳片和所述支撑体其中之一上,所述第一插槽设置在所述第一耳片和所述支撑体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一凸块可插拔地插置于所述第一插槽内,将所述第一耳片安装在所述支撑体的端部。优选地是,所述侧梁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所述第一耳片;所述支撑体上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连杆相适应;所述连杆嵌入所述凹槽内,使所述第一耳片伸出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支撑体的端部。优选地是,所述连杆的个数为两个;所述支撑体上设有两个所述凹槽;每个所述连杆嵌入一个所述凹槽内;设置于所述支撑体同一端的两个耳片间隔设置。优选地是,所述第一耳片与所述连杆一体设置;所述第一耳片和所述连杆由金属材料制得,或由第五纤维增强材料缠绕后加热固化制得,或采用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工艺形成。优选地是,第三纤维增强材料线或第三纤维增强材料带沿所述支撑体的圆周方向和轴向缠绕所述支撑体、所述连杆和所述耳片后加热固化形成所述第三纤维增强材料层,并将所述连杆和所述支撑体连接。优选地是,所述第三纤维增强材料层的外表面还包覆有第四纤维增强材料层;所述第四纤维增强材料层由第四纤维增强材料线或第四纤维增强材料带沿所述支撑体的轴向缠绕所述第三纤维增强材料层后加热固化形成。优选地是,所述第三纤维增强材料层为第三纤维增强树脂层;所述第四纤维增强材料层为第四纤维增强树脂层;所述第五纤维增强材料层为第五纤维增强树脂层;所述第三纤维增强树脂层包括第三纤维和第三树脂;所述第四纤维增强树脂层包括第四纤维和第四树脂;所述第五纤维增强树脂层包括第五纤维和第五树脂;所述第三纤维、所述第四纤维与所述第五纤维相同或不相;所述第三纤维、所述第四纤维或所述第五纤维选自玻璃纤维、碳纤维、金属纤维、硼纤维、石棉纤维、芳纶纤维、奥纶纤维、聚酯纤维、尼龙纤维、维尼纶纤维、聚丙烯纤维、聚酰亚胺纤维、棉纤维和剑麻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所述第三树脂、所述第四树脂或所述第五树脂相同或不同;所述第三树脂、所述第四树脂或所述第五树脂选自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乙烯基树脂、苯并噁嗪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双马来酰亚胺树脂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优选地是,耳片既可以由金属材料制得,也可以由复合材料制得。复合材料可选用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或高分子基复合材料。所述第一耳片上设有第二通孔。当耳片采用复合材料制得,所述第二通孔内可设置第一衬套。第一衬套可避免耳片磨损,延长耳片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根主梁和至少一根侧梁;所述侧梁的至少一端与其中一根主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艳祥俞仁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云逸民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