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餐饮的油水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23815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1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物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用于餐饮的油水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纯生化处理技术,采用国内领先的高效接触氧化工艺,反应效率高,处理效果好,可确保处理出水稳定达标;采用了先进的生物绳填料,可在数小时内即形成活性良好的生物膜,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粘附和截留,使得污染物质被有效截留,确保处理出水水质稳定;较传统的采用氧化法的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缩减了分离的时间长度,减少了分离设备的数量,因此一次性投资较低,更经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废物回收利用
,具体的讲是一种用于餐饮的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餐饮业一直排放出很大量的油水混合废水,占了污染及能源浪费的很大比重,如果将这些废弃的油水进行回收再利用,则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资源的损耗,降低环境的污染,那么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的将餐饮排放的废油和废水分开,为此设计一种稳定高效的用于餐饮的油水分离装置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突破了现有技术的难题,设计了一种稳定高效的用于餐饮的油水分离 目.ο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餐饮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过滤提升池和生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过滤提升池采用输送管道与生化反应池相连接,所述过滤提升池由集水井、总进水管、不锈钢隔栅框、液位浮球组和潜污栗组组成,所述集水井的一侧设有总进水管,总进水管的进水端连接食堂排水管,总进水管的出水端穿过集水井一侧井壁与不锈钢隔栅框的一侧相连,不锈钢隔栅框另一侧的旁边设有液位浮球组,所述液位浮球组的旁边设有潜污栗组,所述生化反应池由反应池本体、进水管、储油罐、透明观察窗、电加热装置、控制柜、出水管和放空管,所述反应池本体为梯形,反应池本体内部采用隔离板分为分离区和储油区,所述储油区中央设有储油罐,储油罐上方对应的反应池本体表面设有透明观察窗,分离区中间偏上的位置设有生物绳网,生物绳网对应的反应池本体表面设有检修盖,所述反应池本体外表面底部前面设有有进水管,反应池本体外表面底部的侧面设有放空管,反应池本体外部上表面平台处设有出水管,出水管后部的位置设有控制柜,反应池本体外部上表面斜面中央设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的不锈钢隔栅框尺寸为3.5X2.0X3.0m,栅条间隙10mm。所述液位浮球组为3个并排的液位浮球组成。所述潜污栗组为2个并列的潜污栗组成。所述生物绳网呈林立状。所述反应池本体内部填充有填料。所述潜污栗的功率为1.5kw。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纯生化处理技术,采用国内领先的高效接触氧化工艺,反应效率高,处理效果好,可确保处理出水稳定达标;采用了先进的生物绳填料,可在数小时内即形成活性良好的生物膜,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粘附和截留,使得污染物质被有效截留,确保处理出水水质稳定;较传统的采用氧化法的分离装置,本技术缩减了分离的时间长度,减少了分离设备的数量,因此一次性投资较低,更经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参见图1和图2,I为过滤提升池,2为生化反应池,3为集水井,4为总进水管,5为不锈钢隔栅框,6为液位悬浮球组,7为潜污栗组,8为生物绳网,9为反应池本体,10为进水管,11为储油罐,12为透明观察窗,13为电加热装置,14为控制柜,15为出水管,16为放空管,17为分离区,18为储油区,19为检修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用于餐饮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过滤提升池I和生化反应池2,过滤提升池I采用输送管道与生化反应池2相连接,所述过滤提升池I由集水井3、总进水管4、不锈钢隔栅框5、液位浮球组6和潜污栗组7组成,所述集水井3的一侧设有总进水管4,总进水管4的进水端连接食堂排水管,总进水管4的出水端穿过集水井3 —侧井壁与不锈钢隔栅框5的一侧相连,不锈钢隔栅框5另一侧的旁边设有液位浮球组6,所述液位浮球组6的旁边设有潜污栗组7,所述生化反应池2由反应池本体9、进水管10、储油罐11、透明观察窗12、电加热装置13、控制柜14、出水管15和放空管16,所述反应池本体9为梯形,反应池本体9内部采用隔离板分为分离区17和储油区18,所述储油区18中央设有储油罐11,储油罐11上方对应的反应池本体9表面设有透明观察窗12,分离区17中间偏上的位置设有生物绳网8,生物绳网8对应的反应池本体9表面设有检修盖19,所述反应池本体9外表面底部前面设有进水管10,反应池本体9外表面底部的侧面设有放空管16,反应池本体9外部上表面平台处设有出水管15,出水管15后部的位置设有控制柜14,反应池本体9外部上表面斜面中央设有电加热装置13。本技术中不锈钢隔栅框5尺寸为3.5X2.0X3.0m,栅条间隙10mm,可以很好的拦截混在油水中的固体垃圾,避免装置堵塞损坏。本技术中液位浮球组6为3个并排的液位浮球组成,可准确的标记液位面的状态。本技术中潜污栗组7为2个并列的潜污栗组成,如果有一个潜污栗损坏,则可以由另一个代替工作,不会导致分离装置的工作停滞,从而保证了工作的效率。本技术中生物绳网8呈林立状,可在数小时内即形成活性良好的生物膜,生物膜表层的微生物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进行粘附和截留,使得污染物质被有效截留,确保处理出水水质稳定,因此可省去调节池的建设,不仅节省造价,更减少了系统占地。本技术中反应池本体9内部填充有填料,附着于填料上的微生物,从内到外分别为厌氧菌、兼氧菌、好氧菌,氨氮在三种菌群共生的条件下,不断发生消化和反消化反应,脱氮效果好,处理效率高。本技术潜污栗的功率为1.5kw,精简的动力设备也降低了维护难度和维护成本。本技术在具体实施中餐饮的废弃油水通过与食堂排水管相连的总进水管4进入装置,先通过不锈钢隔栅框5,将固体垃圾拦截在外,进入集水井3的油水通过液位悬浮球组6确定容量,然后通过潜污栗组7将油水送入生化反应池2,利用控制柜14和电加热装置13将油水分离,油液通过生物绳网8进入储油罐11,废水则通过出水管15排出装置。【主权项】1.一种用于餐饮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过滤提升池和生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过滤提升池(I)采用输送管道与生化反应池(2)相连接,所述过滤提升池(I)由集水井(3)、总进水管(4)、不锈钢隔栅框(5)、液位浮球组(6)和潜污栗组(7)组成,所述集水井(3)的一侧设有总进水管(4),总进水管(4)的进水端连接食堂排水管,总进水管(4)的出水端穿过集水井(3)—侧井壁与不锈钢隔栅框(5)的一侧相连,不锈钢隔栅框(5)另一侧的旁边设有液位浮球组(6 ),所述液位浮球组(6 )的旁边设有潜污栗组(7 ),所述生化反应池(2 )由反应池本体(9)、进水管(10)、储油罐(11)、透明观察窗(12)、电加热装置(13)、控制柜(14)、出水管(15 )和放空管(16 ),所述反应池本体(9 )为梯形,反应池本体(9 )内部采用隔离板分为分离区(17)和储油区(18),所述储油区(18)中央设有储油罐(11),储油罐(11)上方对应的反应池本体(9)表面设有透明观察窗(12),分离区(17)中间偏上的位置设有生物绳网(8),生物绳网(8)对应的反应池本体(9)表面设有检修盖(19),所述反应池本体(9)外表面底部前面设有进水管(10 ),反应池本体(9 )外表面底部的侧面设有放空管(16 ),反应池本体(9 )外部上表面平台处设有出水管(15),出水管(15)后部的位置设有控制柜(14),反应池本体(9 )外部上表面斜面中央设有电加热装置(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餐饮的油水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不锈钢隔栅框(5)尺寸为3.5 X 2.0 X 3.0m,栅条间隙10謹。3.根据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餐饮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过滤提升池和生化反应池,其特征在于:过滤提升池(1)采用输送管道与生化反应池(2)相连接,所述过滤提升池(1)由集水井(3)、总进水管(4)、不锈钢隔栅框(5)、液位浮球组(6)和潜污泵组(7)组成,所述集水井(3)的一侧设有总进水管(4),总进水管(4)的进水端连接食堂排水管,总进水管(4)的出水端穿过集水井(3)一侧井壁与不锈钢隔栅框(5)的一侧相连,不锈钢隔栅框(5)另一侧的旁边设有液位浮球组(6),所述液位浮球组(6)的旁边设有潜污泵组(7),所述生化反应池(2)由反应池本体(9)、进水管(10)、储油罐(11)、透明观察窗(12)、电加热装置(13)、控制柜(14)、出水管(15)和放空管(16),所述反应池本体(9)为梯形,反应池本体(9)内部采用隔离板分为分离区(17)和储油区(18),所述储油区(18)中央设有储油罐(11),储油罐(11)上方对应的反应池本体(9)表面设有透明观察窗(12),分离区(17)中间偏上的位置设有生物绳网(8),生物绳网(8)对应的反应池本体(9)表面设有检修盖(19),所述反应池本体(9)外表面底部前面设有进水管(10),反应池本体(9)外表面底部的侧面设有放空管(16),反应池本体(9)外部上表面平台处设有出水管(15),出水管(15)后部的位置设有控制柜(14),反应池本体(9)外部上表面斜面中央设有电加热装置(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晓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富程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