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分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2369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检测分类装置,包括:收料筒的出料口连通于输送管道(1)的一端,输送管道(1)的另一端连通于第一输出管道(6),输送管道(1)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输送管道(1)的侧面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槽,活动板(4)的第一端为悬挂状态,活动板(4)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开口槽中,输送管道(1)的侧面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开口槽,第二输出管道(3)连通于第二开口槽,挡板(2)设置于第二开口槽处,且一端铰接于第二输出管道(3)的内侧并连接于弹性复位元件,另一端配合于挂钩(5)的一端,挂钩(5)的另一端固接于活动板(4)的第二端。该检测分类装置实现了根据尺度的大小对零件进行划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料的检测分类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检测分类装置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的汽车生产领域中,对于零件结构的检测一直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当零件的直径过大或者直径超过规定的界限的时候,需要将没有达标的零件区分开,那么为了实现上述的功能,将零件根据尺度的大小进行划分成为一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分类装置,该检测分类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对零件尺寸进行检测分类的问题,实现了根据尺度的大小对零件进行划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测分类装置,该检测分类装置包括:收料筒、输送管道、挡板、活动板、挂钩、第一输出管道、第二输出管道和弹性复位元件,所述收料筒的出料口连通于所述输送管道的一端,所述输送管道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输出管,所述输送管道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输送管道的侧面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槽,所述活动板的第一端为悬挂状态,所述活动板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开口槽中,所述输送管道的侧面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输出管道连通于所述第二开口槽,所述挡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槽处,且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管道的内侧并连接于弹性复位元件,另一端配合于所述挂钩的一端,所述挂钩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活动板的第二端,当待测件挤压所述活动板的第二端,则所述活动板摆动带动所述挂钩转动,所述挡板打开,所述待测件进入第二输出管道。优选地,所述活动板的第一端上连接有弹簧。优选地,所述输送管道、第一输出管道和第二输出管道的管径相同。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检测分类装置通过挡板、活动板和挂钩的相配合设置,当待测件挤压所述活动板的第二端,则所述活动板摆动带动所述挂钩转动,所述挡板打开,所述待测件进入第二输出管道,并且通过弹性复位元件的设置,使得检测完之后的上述器件可以恢复到原位,重新进行下一步的检测。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检测分类装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输送管道 2挡板3第二输出管道4活动板5挂钩6第一输出管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如图1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具体轮廓上的内与外。“远、近”是指相对于某个部件的远与近。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检测分类装置,该检测分类装置包括:收料筒、输送管道1、挡板2、活动板4、挂钩5、第一输出管道6、第二输出管道3和弹性复位元件,所述收料筒的出料口连通于所述输送管道I的一端,所述输送管道I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输出管道6,所述输送管道I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输送管道I的侧面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槽,所述活动板4的第一端为悬挂状态,所述活动板4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开口槽中,所述输送管道I的侧面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输出管道3连通于所述第二开口槽,所述挡板2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槽处,且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管道3的内侧并连接于弹性复位元件,另一端配合于所述挂钩5的一端,所述挂钩5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活动板4的第二端,当待测件挤压所述活动板4的第二端,则所述活动板4摆动带动所述挂钩5转动,所述挡板2打开,所述待测件进入第二输出管道3。通过上述的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检测分类装置通过挡板2、活动板4和挂钩5的相配合设置,当待测件挤压所述活动板4的第二端,则所述活动板4摆动带动所述挂钩5转动,所述挡板2打开,所述待测件进入第二输出管道3,并且通过弹性复位元件的设置,使得检测完之后的上述器件可以恢复到原位,重新进行下一步的检测。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提高本专利技术的适用范围,特备特别使用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板4的第一端上连接有弹簧,弹簧可以实现活动板4的弹性回复。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输送管道1、第一输出管道6和第二输出管道3的管径相同。为了更加方便待检测件的运输。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专利技术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专利技术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内容。【主权项】1.一种检测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检测分类装置包括:收料筒、输送管道(I)、挡板(2)、活动板(4)、挂钩(5)、第一输出管道(6)、第二输出管道(3)和弹性复位元件,所述收料筒的出料口连通于所述输送管道(I)的一端,所述输送管道(I)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输出管道¢),所述输送管道(I)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输送管道(I)的侧面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槽,所述活动板(4)的第一端为悬挂状态,所述活动板(4)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开口槽中,所述输送管道(I)的侧面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输出管道(3)连通于所述第二开口槽,所述挡板(2)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槽处,且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管道(3)的内侧并连接于弹性复位元件,另一端配合于所述挂钩(5)的一端,所述挂钩(5)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活动板(4)的第二端,当待测件挤压所述活动板(4)的第二端,则所述活动板(4)摆动带动所述挂钩(5)转动,所述挡板(2)打开,所述待测件进入第二输出管道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4)的第一端上连接有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I)、第一输出管道(6)和第二输出管道(3)的管径相同。【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检测分类装置,包括:收料筒的出料口连通于输送管道(1)的一端,输送管道(1)的另一端连通于第一输出管道(6),输送管道(1)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输送管道(1)的侧面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槽,活动板(4)的第一端为悬挂状态,活动板(4)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开口槽中,输送管道(1)的侧面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开口槽,第二输出管道(3)连通于第二开口槽,挡板(2)设置于第二开口槽处,且一端铰接于第二输出管道(3)的内侧并连接于弹性复位元件,另一端配合于挂钩(5)的一端,挂钩(5)的另一端固接于活动板(4)的第二端。该检测分类装置实现了根据尺度的大小对零件进行划分。【IPC分类】B07B13/04【公开号】CN105032772【申请号】CN201510563834【专利技术人】周健, 张建军, 娄慧 【申请人】芜湖仅一机械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申请日】2015年9月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检测分类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检测分类装置包括:收料筒、输送管道(1)、挡板(2)、活动板(4)、挂钩(5)、第一输出管道(6)、第二输出管道(3)和弹性复位元件,所述收料筒的出料口连通于所述输送管道(1)的一端,所述输送管道(1)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一输出管道(6),所述输送管道(1)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输送管道(1)的侧面的顶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槽,所述活动板(4)的第一端为悬挂状态,所述活动板(4)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开口槽中,所述输送管道(1)的侧面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开口槽,所述第二输出管道(3)连通于所述第二开口槽,所述挡板(2)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槽处,且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输出管道(3)的内侧并连接于弹性复位元件,另一端配合于所述挂钩(5)的一端,所述挂钩(5)的另一端固接于所述活动板(4)的第二端,当待测件挤压所述活动板(4)的第二端,则所述活动板(4)摆动带动所述挂钩(5)转动,所述挡板(2)打开,所述待测件进入第二输出管道(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健张建军娄慧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仅一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