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动力滨河景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320428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3 23: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动力滨河景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包括一沿河道、湖塘水陆交错带建设的滨河湿地,滨河湿地由若干交错排列的湿地岛以及相邻湿地岛之间所形成的水道构成,滨河湿地的底面低于河道、湖塘的常水位,湿地岛的顶面与河道、湖塘的常水位齐平,湿地岛上栽种有植物,降低滨河湿地与河道、湖塘之间已建设好的驳岸,驳岸的顶面介于滨河湿地的底面与湿地岛的顶面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河道、湖塘水体净化与岸边绿化结合,同一地块既保留了陆地绿化原有的景观绿化作用,又具有了对河道、湖塘水体的净化作用,具有生态景观效果好,无需动力,无需能耗,管理简便或无需管理,持久稳定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河流综合整治
,具体涉及一种无动力滨河景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技术介绍
如今,采用人工湿地对污染河道进行治理是一项集建设运行费用低、生态环保、净化能力强、景观效果好等多项优点于一身的技术方法。目前利用河岸边空地或绿化带建设的用于净化河道、湖塘等水体的滨河湿地中,有一些是高于水面的斜坡式或阶梯式人工湿地,如一种阶梯式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构建方法”(公开号:103663859A),“河滨生态多维循环式湿地缓流渗滤截污系统”(公开号:103993579A),“景观型多级阶梯式人工湿地护坡成型方法”(公开号:1632231 ),这类湿地在雨天可以起到很好的截留入河面源污染的作用,但无雨时,湿地高于水面,一方面起不到河水净化功能,湿地利用率低;另一方面水生植物面临干旱缺水的状态,需时常浇水,管理繁琐,植物养护费用高。还有一些是在河道内建设挡水坝,抬高水位,将河水导流至河岸边地势较高的湿地,如:“一种适用于河道正常水位下全断面水体湿地净化系统”(公开号:102061677A),这类滨河湿地治理方法具有湿地利用率高的优点,但建设挡水坝存在建设费高,影响河道安全、行洪等方面的不足。再有一些是利用水栗的提升,将河水栗入较高的人工湿地或栗出较低的人工湿地,如:“富营养化河、湖水体与初期雨水复合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公开号:1935700),由于河道、湖塘水量巨大,水栗提升具有能耗大、运行费用高的不足,后期运行给地方政府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常常难以持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无动力滨河景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无动力滨河景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包括一沿河道、湖塘水陆交错带建设的滨河湿地,所述滨河湿地由若干交错排列的湿地岛以及相邻所述湿地岛之间所形成的水道构成,所述滨河湿地的底面低于所述河道、湖塘的常水位,所述湿地岛的顶面与所述河道、湖塘的常水位齐平,所述湿地岛上栽种有植物,所述滨河湿地与所述河道、湖塘之间建设有驳岸,所述驳岸的顶面介于所述滨河湿地的底面与所述湿地岛的顶面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滨河湿地的宽度为3_5m,所述滨河湿地的底面低于所述河道常水位50cm,所述驳岸的顶面高出所述滨河湿地的底面20-30cm。进一步的,所述水道底面铺设有1cm厚的砾石,所述砾石的直径为l-2cm。进一步的,所述驳岸后方的下部设置有用于加固所述驳岸的三角底座。进一步的,所述湿地岛为圆形结构,直径为80_160cm,所述湿地岛的外圈为格宾网,所述格宾网的内侧设置有一圈不锈钢网片,所述不锈钢网片内设置有一圈生态布,所述不锈钢网片与所述生态布之间为填充有砾石的砾石圈,所述不锈钢网片的网孔孔径小于所述石乐石圈中烁石的直径,所述生态布构筑的内圈中为填充有泥土的泥土圈。进一步的,所述格宾网的外围加设一圈加强筋,所述泥土圈上加设一便于所述植物生长的金属圈,所述格宾网的上沿与所述金属圈之间加设有8条拉筋线。进一步的,所述湿地岛为方形或长方形结构,长度和宽度分别在80_160cm之间;所述湿地岛的框架为格宾网,所述格宾网的内侧设置有一层不锈钢网片,所述不锈钢网片内设置有一层生态布(23),所述不锈钢网片与所述生态布之间为填充有砾石的砾石圈,所述不锈钢网片的网孔孔径小于所述砾石圈中砾石的直径,所述生态布构筑的内圈中为填充有泥土的泥土圈。进一步的,所述泥土圈中栽培耐水树木,所述耐水树木包括落羽杉或墨西哥落羽杉。进一步的,所述砾石圈中栽培挺水植物,所述挺水植物包括黄菖蒲、鸢尾、美人蕉、梭鱼草、海寿花、旱伞草、再力花、千屈菜或芦苇。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包括以下步骤:本技术是在滨水带建设具有优美景观效果的滨河湿地,滨河湿地由交错排列的湿地岛和湿地岛周边的水道组成。河道、湖塘上层水体具有较强的波动,导致上层水体频繁撞击湿地岛,并在湿地的水道间流动,促使湿地岛内外形成较强的水体交换,使湿地岛内生物膜能够大量捕获水体中的污染物,将其降解与转化,使河道、湖塘的水体得到净化。同时,湿地岛内生物膜也可获得较充足的氧气,一是由于位于水体浅表层的湿地岛和水道中的水都具有较强的复氧能力;二是由于湿地岛内的植物通过根系可将氧气较快地输送到湿地岛内部;三是由于河道、湖塘水位变化使湿地岛间歇露出水面,可使湿地岛内生物膜获得大量氧气。因此,湿地岛内外良好的水气交换能力使湿地具有较高的水体净化能力。河道、湖塘水体治理不应该是资源和能源浪费型的,多自然、简单、低维护、可持续、生态景观效果好应是河道治理追求的目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无需动力,经济持久,由于湿地岛外圈基质具有很高的孔隙率和很好的渗透能力,风浪、行船形成的水体波动及水位的变化,均可以促使湿地岛内外水体进行频繁的交换,促使湿地岛内基质上的生物膜捕获到更多的污染物,将其降解与转化,具有很好的水体净化功能;(2)本技术的滨河湿地具有拦截面源污染的作用,也有河水净化的作用,有雨无雨均有水体净化功能;(3)本技术的滨河湿地由简单的湿地岛构成,无水坝、水栗等水利工程结构与设备,不会对河道行洪等功能造成任何影响,还可增加河道蓄水量,具有更好的调蓄功能,同时,也无需工程结构、设备等的维修与维护工作,具有很好的持久性;(4)本技术的每个湿地岛周边都有较开阔的水道,不会出现常规人工湿地使用几年后即会发生堵塞的情况;(5)本技术能够形成更好的滨河景观,湿地中的每个湿地岛就象一幅图画中的显像点(如同电脑的像素),通过湿地岛植物的组合,可形成多种图案,将陆地绿化与河水净化更好的结合在一起,不但保留了滨河绿地的景观绿化功能,还使其具有水体净化功會K ;(6)本技术的湿地岛上可栽耐水性树木,不但具有生态景观效果,常规湿地所需的冬季植物收割管理也可省去,更趋自然化。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圆形湿地岛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圆形湿地岛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河道、湖塘水陆交错带;2、湿地岛;3、河道、湖塘;4、植物;5、驳岸;6、滨河湿地;7、三角底座;21、格宾网;22、不锈钢网片;23、生态布;24、砾石圈;25、泥土圈;26、加强筋;27、金属圈;28、拉筋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实施例1参见图1-4所示,一种无动力滨河景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包括一沿自然河道、湖塘水陆交错带I建设,且宽度为3-5m的滨河湿地6,所述滨河湿地6由若干交错排列的湿地岛2以及相邻所述湿地岛2之间所形成的水道构成。所述湿地岛2为直径80_1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动力滨河景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沿河道、湖塘水陆交错带(1)建设的滨河湿地(6),所述滨河湿地(6)由若干交错排列的湿地岛(2)以及相邻所述湿地岛(2)之间所形成的水道构成,所述滨河湿地(6)的底面低于所述河道、湖塘(3)的常水位,所述湿地岛(2)的顶面与所述河道、湖塘(3)的常水位齐平,所述湿地岛(2)上栽种有植物(4),所述滨河湿地(6)与所述河道、湖塘(3)之间建设有驳岸(5),所述驳岸(5)的顶面介于所述滨河湿地(6)的底面与所述湿地岛(2)的顶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蒙英谢立群张剑刚丰林花徐玉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张家港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