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死点可调节的高速精密压力机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9211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3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死点可调节的高速精密压力机驱动机构,包括曲柄滑块机构、菱形机构和肘杆机构,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包括曲柄、连杆和小滑块,曲柄的一端连接在机架上,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相铰接,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小滑块上;所述菱形机构包括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的一端连接在小滑块上,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机架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摆杆、第二摆杆连接构成菱形结构;所述肘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肘杆、第二肘杆、第一球头连杆、第二球头连杆和滑块,第一肘杆和第二肘杆分别可移动的铰接在机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滑块的快速提升,省去了液压提升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速精密压力机,具体涉及一种下死点可调节的高速精密压力机驱动机构,属于锻压机械加工

技术介绍
在锻压机械加工行业,对于高速压力机,要求有很高的下死点精度,传统的高速压力机下死点多采用曲柄滑块机构,滑块下死点无法动态调整,直接影响着冲压件的质量及模具寿命。高速压力机由于转速高,必须采取平衡装置,传统曲柄压力机只能在垂直方向平衡,水平方向惯性力无法很好的消除。对于曲柄压力机而言,改变行程需要更换曲轴等零件,费时费力。由于高速压力机行程较小,一般在50_以内,当模具需要检修时,因空间不足,必须将模具取出进行检修,常用的做法是增加滑块提升装置,依靠增加液压油缸将上横梁整体提升而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下死点可调节的高速精密压力机驱动机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下死点可调节的高速精密压力机驱动机构,包括相互串联的曲柄滑块机构、菱形机构、肘杆机构,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包括曲柄、连杆和小滑块,所述曲柄的一端连接在机架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杆的一端相铰接,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小滑块上;所述菱形机构包括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的一端连接在小滑块上,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机架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摆杆、第二摆杆连接构成菱形结构;所述肘杆机构为对称式结构,其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肘杆、第二肘杆、第一球头连杆、第二球头连杆和滑块,所述第一肘杆和第二肘杆分别可移动的铰接在机架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一肘杆、第一球头连杆、分别和第二连接杆、第二肘杆、第二球头连杆相互对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一端分别和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分别和第一肘杆、第一球头连杆以及第二肘杆、第二球头连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肘杆和第二肘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机架上,其铰接的位置可水平移动,所述第一球头连杆和第二球头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滑块上。进一步的,所述小滑块和滑块均可活动的安装在机架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驱动机构由曲柄滑块机构、菱形机构、对称肘杆机构串联而成,依靠肘杆机构两个铰接点位置的改变实现行程的调整及下死点的动态调整,将曲柄半径加大,将曲柄的整周旋转改变为在一定角度内摆动,当曲柄从下死点快速回到上死点时便实现了滑块的快速提升,省去了液压提升装置,提升了机床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摆动模式工作下的曲柄摆角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曲柄2通过铰接点O铰接在机架I上,由伺服电机带动曲柄2实现旋转,曲柄2、连杆3和小滑块4构成曲柄滑块机构。曲柄3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小滑块4在机架I内的上下往复运动。连杆3、小滑块4、第一摆杆5及第二摆杆5'共同铰接于B点,第一摆杆5、第二摆杆5'、第一支撑杆6及第二支撑杆6'构成菱形机构,第一支撑杆6、第二支撑杆6'和机架I铰接于H点,菱形机构的B点作上下往复运动。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7'、第一肘杆8、第二肘杆8'、第一球头连杆9、第二球头连杆9'及滑块10构成肘杆机构。其中,第一连接杆7、第一肘杆8和第一球头连杆9共同铰接于E点,第二连接杆穴、第二肘杆8'和第二球头连杆9'共同铰接于E'点,第一肘杆8和第二肘杆8'的一端分别铰接在机架的F和P点,F点和P点可水平调整;通过F、P点左、右位置的改变,实现E和E'点水平方向的改变,进而实现滑块10行程的减小或增大及下死点精度的动态调整。当F、F'点的调整量非常小时,可以有效改变滑块10下死点因速度和温度改变造成的偏移。在F、F'点设置合适的减速机构,利用伺服电机便可实现下死点的精确控制。对称肘杆机构在水平方向上惯性力相互抵消。如图2所示,曲柄2可在摆动模式下工作,快速返回上死点实现滑块快速提升。当压力机在摆动模式工作时,曲柄2的摆动区域为剖面线区域,当需要快速提升时,连杆3迅速返回上死点,从而实现滑块的快速提升。本技术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主权项】1.一种下死点可调节的高速精密压力机驱动机构,包括相互串联的曲柄滑块机构、菱形机构和肘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包括曲柄(2)、连杆(3)和小滑块(4),所述曲柄(2)的一端连接在机架(I)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杆(3)的一端相铰接,连杆(3)的另一端连接在小滑块(4)上;所述菱形机构包括第一摆杆(5)、第二摆杆(5')、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6'),所述第一摆杆(5)、第二摆杆(5')的一端连接在小滑块(4)上,所述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6')的一端与机架(I)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摆杆(5)、第二摆杆(5')连接构成菱形结构;所述肘杆机构为对称式结构,其包括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7')、第一肘杆(8)、第二肘杆(8')、第一球头连杆(9)、第二球头连杆(9')和滑块(10),所述第一肘杆(8)和第二肘杆(8')分别可移动的铰接在机架(I)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死点可调节的高速精密压力机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7)、第一肘杆(8)、第一球头连杆(9)、分别和第二连接杆(7')、第二肘杆(8')、第二球头连杆(9')相互对称,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7')的一端分别和第一摆杆(5)、第二摆杆(5')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7')的另一端分别和第一肘杆(8)、第一球头连杆(9)以及第二肘杆(8')、第二球头连杆(9')的一端相铰接,所述第一肘杆(8)和第二肘杆(8')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机架上(1),其铰接的位置可水平移动,所述第一球头连杆(9)和第二球头连杆(9')的另一端连接在滑块(10)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死点可调节的高速精密压力机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滑块(4)和滑块(10)均可活动的安装在机架(I)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下死点可调节的高速精密压力机驱动机构,包括曲柄滑块机构、菱形机构和肘杆机构,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包括曲柄、连杆和小滑块,曲柄的一端连接在机架上,另一端与连杆的一端相铰接,连杆的另一端连接在小滑块上;所述菱形机构包括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摆杆、第二摆杆的一端连接在小滑块上,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机架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摆杆、第二摆杆连接构成菱形结构;所述肘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一肘杆、第二肘杆、第一球头连杆、第二球头连杆和滑块,第一肘杆和第二肘杆分别可移动的铰接在机架上。本技术实现了滑块的快速提升,省去了液压提升装置。【IPC分类】B21J9/18【公开号】CN204747381【申请号】CN201520345096【专利技术人】肖茂华, 光凯惠, 余凌波, 程姜荣 【申请人】南京农业大学【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申请日】2015年5月2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死点可调节的高速精密压力机驱动机构,包括相互串联的曲柄滑块机构、菱形机构和肘杆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柄滑块机构包括曲柄(2)、连杆(3)和小滑块(4),所述曲柄(2)的一端连接在机架(1)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杆(3)的一端相铰接,连杆(3)的另一端连接在小滑块(4)上;所述菱形机构包括第一摆杆(5)、第二摆杆(5′)、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6′),所述第一摆杆(5)、第二摆杆(5′)的一端连接在小滑块(4)上,所述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6′)的一端与机架(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摆杆(5)、第二摆杆(5′)连接构成菱形结构;所述肘杆机构为对称式结构,其包括第一连接杆(7)、第二连接杆(7′)、第一肘杆(8)、第二肘杆(8′)、第一球头连杆(9)、第二球头连杆(9′)和滑块(10),所述第一肘杆(8)和第二肘杆(8′)分别可移动的铰接在机架(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茂华光凯惠余凌波程姜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