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菇栽培用追肥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5594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2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平菇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菇栽培用追肥液,是将鸡粪5~10份、猪粪10~20份、河泥5~10份、花生粕2~5份进行粉碎混合后,添加种蛆2~5份,在阴凉处饲养种蛆10~15天,再密封发酵15~20天,再粉碎混合后,加入100~500份无菌水浸泡3~5天;将以上混合物过滤,取液体加入2~5份葡萄糖,1~2份吲哚乙酸,1~2份硫酸镁后,加热至60~75℃保持2~5小时,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调节土壤微生态组成,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土壤营养成分,减少土壤营养成分的流失,降低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大幅提高平菇多次采摘的产量及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平菇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菇栽培用追肥液
技术介绍
平燕(学名:Pleurotus ostreatus ;又名侧耳、糙皮侧耳、蛇燕、黑牡丹燕,中国台湾又称秀珍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是种相当常见的灰色食用菇。平菇含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于品含蛋白质20~23克,而且氨基酸成分种类齐全,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中医认为平菇性温、味甘。具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的功效。用于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络不通等病症。平菇中的蛋白多糖体对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在栽培平菇时,往往需要对其进行多批次的出菇采摘收集作业,而在多批次的出菇采摘过程中,后批次的平菇质量往往不如前批次。整个平菇出菇采集过程中,越先批次的平菇往往质量越佳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平菇栽培行业中。因此如果提高后批次的平菇出菇质量,增加平菇栽培的整体收益,成了当前提升平菇行业利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菇栽培用追肥液,克服现有技术中平菇栽培时前后批次质量不一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调节土壤微生态组成,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土壤营养成分,减少土壤营养成分的流失,降低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大幅提高平菇多次采摘的产量及质量。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平菇栽培用追肥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将鸡粪5~10份、猪粪10~20份、河泥5~10份、花生柏2~5份进行粉碎混合后,添加种蛆2~5份,在阴凉处饲养种蛆10~15天,再密封发酵15~20天,再粉碎混合后,加入100-500份无菌水浸泡3~5天; 将以上混合物过滤,取液体加入2~5份葡萄糖,1-2份吲哚乙酸,1-2份硫酸镁后,加热至60~75°C保持2~5小时,即得。使用时,在平菇头批次采收后,在培养基内注入培养基质量2%~10%的本专利技术追肥液即可。过滤后剩余的固体物可加工为生态有机肥使用。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发酵为将饲养种蛆后的混合物放入容器内,采用黑色保鲜膜密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平菇栽培时平菇对于营养、微生物要求等各方面的全面、系统研究,根据作物的生理生长特征和对营养的吸收的特点,在较稳定的生理生态条件下,采用本专利技术追肥液可有效调节培养基中微生态组成、增加有益微生物量、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土壤营养成分,对提高平菇产品质量有明显作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实施例1 一种平菇栽培用追肥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将鸡粪5份、猪粪10份、河泥5份、花生柏2份进行粉碎混合后,添加种蛆2份,在阴凉处饲养种蛆10天,再密封发酵15天,再粉碎混合后,加入100份无菌水浸泡3天; 将以上混合物过滤,取液体加入2份葡萄糖,I份吲哚乙酸,I份硫酸镁后,加热至60~75°C保持2小时,即得。使用时,在平菇头批次采收后,在培养基内注入培养基质量2%的本专利技术追肥液即可。过滤后剩余的固体物可加工为生态有机肥使用。所述密封发酵为将饲养种蛆后的混合物放入容器内,采用黑色保鲜膜密封。实施例2 一种平菇栽培用追肥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将鸡粪10份、猪粪20份、河泥10份、花生柏5份进行粉碎混合后,添加种蛆5份,在阴凉处饲养种蛆15天,再密封发酵20天,再粉碎混合后,加入500份无菌水浸泡5天; 将以上混合物过滤,取液体加入5份葡萄糖,2份吲哚乙酸,2份硫酸镁后,加热至60~75°C保持5小时,即得。使用时,在平菇头批次采收后,在培养基内注入培养基质量10%的本专利技术追肥液即可。过滤后剩余的固体物可加工为生态有机肥使用。所述密封发酵为将饲养种蛆后的混合物放入容器内,采用黑色保鲜膜密封。实施例3 一种平菇栽培用追肥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将鸡粪8份、猪粪16份、河泥8份、花生柏4份进行粉碎混合后,添加种蛆3份,在阴凉处饲养种蛆12天,再密封发酵18天,再粉碎混合后,加入250份无菌水浸泡4天; 将以上混合物过滤,取液体加入4份葡萄糖,1.5份吲哚乙酸,1.5份硫酸镁后,加热至60~75°C保持4小时,即得。使用时,在平菇头批次采收后,在培养基内注入培养基质量8%的本专利技术追肥液即可。过滤后剩余的固体物可加工为生态有机肥使用。所述密封发酵为将饲养种蛆后的混合物放入容器内,采用黑色保鲜膜密封。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专利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平菇栽培用追肥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将鸡粪5~10份、猪粪10~20份、河泥5~10份、花生柏2~5份进行粉碎混合后,添加种蛆2~5份,在阴凉处饲养种蛆10~15天,再密封发酵15~20天,再粉碎混合后,加入100-500份无菌水浸泡3~5天; 将以上混合物过滤,取液体加入2~5份葡萄糖,1-2份吲哚乙酸,1-2份硫酸镁后,加热至60~75°C保持2~5小时,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平菇栽培用追肥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发酵为将饲养种蛆后的混合物放入容器内,采用黑色保鲜膜密封。【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平菇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菇栽培用追肥液,是将鸡粪5~10份、猪粪10~20份、河泥5~10份、花生粕2~5份进行粉碎混合后,添加种蛆2~5份,在阴凉处饲养种蛆10~15天,再密封发酵15~20天,再粉碎混合后,加入100~500份无菌水浸泡3~5天;将以上混合物过滤,取液体加入2~5份葡萄糖,1~2份吲哚乙酸,1~2份硫酸镁后,加热至60~75℃保持2~5小时,即得。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调节土壤微生态组成,提高土壤肥力,优化土壤营养成分,减少土壤营养成分的流失,降低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大幅提高平菇多次采摘的产量及质量。【IPC分类】C05F17/00, C05G3/04【公开号】CN105037047【申请号】CN201510517291【专利技术人】李睿坚 【申请人】成都圣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开日】2015年11月11日【申请日】2015年8月21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菇栽培用追肥液,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计,将鸡粪5~10份、猪粪10~20份、河泥5~10份、花生粕2~5份进行粉碎混合后,添加种蛆2~5份,在阴凉处饲养种蛆10~15天,再密封发酵15~20天,再粉碎混合后,加入100~500份无菌水浸泡3~5天;将以上混合物过滤,取液体加入2~5份葡萄糖,1~2份吲哚乙酸,1~2份硫酸镁后,加热至60~75℃保持2~5小时,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睿坚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圣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