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绍璋专利>正文

鲜活野芙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311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规模生产能批量贮运的野芙蓉花及组织碎片,其特征是限时采收控温贮运,采收当日日出后6小时内采收开放中的鲜花,日落前6小时内采收野芙蓉花蕾,采收后放置0℃~15℃环境温度下贮运。这种鲜活野芙蓉保持了野芙蓉鲜花的外观颜色和内在特性,解决了因鲜花易变性,至今没有流通于市的鲜花产品这一难题。同时提供以鲜活野芙蓉为原料加工食品和提取化工产品、以红外线或超声波加工高品位野芙蓉干品的物料保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药食同源野生植物开发领域,涉及一种食用花卉产品野芙蓉Abelmoschus manihot(L.)Medic.在中药经典中多以学名黄蜀葵记载,野芙蓉为俗名,在中药大辞典中列为别名。鲜活野芙蓉在民间采后即食,规模生产能贮运的鲜活野芙蓉没有先例,也无文献报导。鲜活野芙蓉是指保持新鲜口味的野芙蓉花,野芙蓉花包括鲜花和花蕾。民间食用野芙蓉都是随采随吃,没有在采后搁置的情况,更没有对鲜花贮运的事,哪怕是对极少批量的贮运。因为该花鲜活时极易变性变质。如不是采收后即食用,即在很短的时间,最短在10分钟内即由黄变红,一经贮运就软腐霉烂,所以人们都认为该花不能在采后搁置,更不能贮运。民间称该花采后不能离手,离手即烂。对此早在宋代就有记录,并被今人所引用。《时珍国药研究》1994年第5卷第2期第7页居文政“黄蜀葵的本草考证”文献中记载“五、采收和贮存的考证。宋,寇宗奭《本草衍义》‘摘之,削为数处,就日干之,不尔即泡烂。’并要求‘阴干之’。黄蜀葵花所含黄酮类成分在空气中受热、受湿和光照等都易被氧化变质,从而失去其基本的药效。因此,我们宜选择晴天采摘黄蜀葵花,即时干燥,密封于阴凉处保存。”在涉及野芙蓉鲜花的采收各文献中均叙及摘后即阴干干燥,均没有生产鲜花野芙蓉的记载。在花卉食品技术、花卉食品产业上,最权威的文献要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徐怀德《花卉食品》,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7.1,在此书中叙及几十种食用花卉的采收和加工,但没有触及野芙蓉鲜花的采收加工。申请人专职从事研究野芙蓉研究20余年,早在1988年1月的88100022.1专利文献中作为该专利权人即提及野芙蓉鲜花的收获,但没有写出野芙蓉鲜花的采收贮运方案,在此前后,申请人曾在从齐齐哈尔、吉林白城子到广东河源、海南三亚的数十个试验点自行掌握并完善野芙蓉鲜花的采收贮运方案,对外一直没公开。在这期间有相当数目的人报着善意或心怀恶意做相应运作,包括围着申请人“讨教”,但在野芙蓉鲜花的采收贮运上都没有办法过关,没有从他们手中出来过“鲜活野芙蓉”商品。CN1241407文献中提到对野芙蓉花的批量采收,但其采收目的是为加工成干品或浆液,没有触及提供鲜活野芙蓉产业内容。鲜活野芙蓉组织碎片,切割野芙蓉鲜花组织碎片没有文献报导,在对鲜花加工的文献中都是对鲜花采取破碎的工艺,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徐怀德《花卉食品》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7.1,第184页写到金银花的加工流程“工艺流程金银花—挑选—破碎”,“破碎。将选好的金银花压碎,以充分破坏组织结构,破坏细胞壁、膜”。该书228页在谈到多种鲜花加工时写到“破碎将花经粉碎机粉碎”。破碎和切割的不同在于,破碎过程中造成鲜花细胞破碎,切割则能最大限量地保持鲜花的细胞不被破坏。对野芙蓉来说,造成鲜活野芙蓉的变性变质机理主要是鲜活细胞内的生物酶活化使鲜花内的黄酮还原,野芙蓉鲜花细胞的破碎直接引起和加快这一过程,所以要保持野芙蓉的鲜活必须避免其细胞破裂,而采用切割鲜花组织,以组织碎片实施应用是当前所知技术的最佳选择。同样在对整体野芙蓉鲜花的采收贮运中要最大限度地保持野芙蓉鲜花组织细胞的天然状态,否则难保鲜活,上述十几年中“相当数目的人报着善意或心怀恶意做相应运作”拿不出鲜活野芙蓉来的一个普遍误区是对野芙蓉鲜花进行冷冻,冷冻的鲜花细胞破碎,表现为脱水,冷冻后的野芙蓉花在常温状态下十分钟内即变黑褐色,仅这一点就吓退了那些人,他们先后放弃了制作鲜花野芙蓉的努力。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批量生产、能贮运的野芙蓉鲜花及组织碎片。这种鲜活野芙蓉保持了野芙蓉鲜花的外观颜色和内在特性,解决了因鲜花易变性,至今没有流通于市的鲜花产品这一难题。同时提供以鲜活野芙蓉为原料加工食品和提取化工产品、以红外线或超声波加工高品位野芙蓉干品的物料保障。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是对生态鲜活的野芙蓉蕾、野芙蓉鲜花以限时采收,控温贮运为基本手段;以对鲜品鲜花花蕾做预处理来保障贮运时限及质量。实施方案如下采收基本时限,以日出、日落为准,以日出后靠近日出的时间采野芙蓉鲜花,以日落前靠近日落的时间采野芙蓉蕾,采摘后的野芙蓉花在常温下放置,鲜花在8个小时内、花蕾在24小时内进行控温贮运。具体运作是在日落前6小时以内采收花蕾,在日出后6小时以内采收鲜花。上述基本时限依我国地域不同、农事季节差异、天气变化及栽培方式不同,按下述方法确定具体应用。①.黄河以北地域,在农事季节处暑前,应用上述基本时限。②.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区域处暑前上述采收时间在日落前、日出后的时限各增加1小时。③长江以南区域处暑前,上述基本时限的日落前,日出后的时限各增加1.5小时。④.以上各个区域在农事季节处暑以后每过一个节气,上述基本时限的日落前时间减去0.5小时,日出后时间增加0.5小时。⑤.阴雨天,上述各区域、各季节的具体应用时限,日出后采花时限增加1小时。以上均指山野外自然生态及大田生长的野芙蓉,如果是日光温室栽培野芙蓉,采收的时限基点为每天温室大棚覆盖遮阳保温层时间前5小时内及以后采花蕾,开启遮阳保温层后6小时以内采鲜花,无遮阳层的温室在农事季节春分至秋分之间的时限内应用以上时限,在秋分至春分的几个月中上述相应5小时改为4小时,6小时改为8小时。对上述采收时限内采收的野芙蓉花蕾、鲜花,在常温环境的放置时间是野芙蓉花蕾不超过24小时、野芙蓉鲜花不超过8小时,在这二个常温环境放置时限内中,把野芙蓉花蕾、野芙蓉鲜花放置0℃-15℃的温度环境中进行贮运或在上述常温放置时间时限内选做以下1种方法预处理后再行0℃-15℃环境贮运1、分别置野芙蓉花、野芙蓉蕾于密封容器,向容器内充氮气或二氧化碳,所充气体应占空气的75%以上,整个充气过程中和充气后,容器内的最低温度不低于1℃。2、分别把野芙蓉蕾、野芙蓉花浸入0.1%-0.9%氯化钠溶液或0.3%-1.2%食糖溶液或0.3%-1.2%氯化钠食糖任意混合溶液或0.6%-8%乙醇溶液。3、用热风或烘烤或红外线热源或超声波热源以48℃-90℃温度对野芙蓉蕾、野芙蓉花加温0.5-8分钟。把上述采收贮运的野芙蓉花野芙蓉蕾用切割工具或切割机具,切割成组织碎片,切割时送料不要挤堵,料温控制在31℃以下,切割过程中物料流动成直线或半环形线,不要成放射状更不能采用离心切削。切割后的组织碎片放置0℃-15℃环境温度中放置备用。采用上述不同方法处置的物料,保持鲜活的时间差异有以下因素差异决定山场野生的生态条件、人工栽培的方法、具体采收的季节、当天具体采收的时间、采收后常温放置的时间、采收后采取预处理的时间等。野芙蓉的花期在80天以上,最长的花期可在180天以上。盛花期在初开花20天以后到来,在此前针对生产的各具体因素,进行优选确定具体运作方案。上述实施方案中限时采收控温贮运的野芙蓉花、野芙蓉蕾在3-15天中保持鲜活,限时采收做预处理后控温贮运的野芙蓉花、野芙蓉蕾在13-43天保持鲜活。野芙蓉组织碎片可在1-7天内不变性。这些产品保持了鲜活野芙蓉蕾、野芙蓉花的基本颜色、营养成分、口感风味,可直接食用,可作食品填料,可作提取化工产品的原料,可作用红外线热源、超声波热源加工高品位野芙蓉制品的物料。实施上述方案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在采集野外、深山鲜活野芙蓉时,可进行实际操作,如在限时采收的时限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规模生产能批量贮运的野芙蓉花,其特征是以日出后靠近日出的时间采野芙蓉鲜花,以日落前靠近日落的时间采野芙蓉蕾,采摘后的野芙蓉花在常温下放置,鲜花在8个小时内、花蕾在24小时内进行控温贮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英石珍王凌
申请(专利权)人:王绍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