箱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1265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箱盖,其具有一上换气腔,一下换气腔和一个带有一个使各换气腔之间连通的连通孔的分离器。一个在该下换气腔中的辅助分离器连接到该分离器上,并设置有上下横向孔,各横向孔从一个在该下换气腔中围绕上下中心腔部的环行腔部分别延伸到该上下中心腔部处。这种结构对进入该下换气腔中的液体提供了一有效的阻尼作用,从而阻止该液体从该下换气腔流入该上换气腔中。(*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个安装在用于储存诸如燃料之类的液体的箱中的液体供给口上的箱盖,尤其是涉及一种对该箱盖的改进。该盖包括一个外盖元件,一个配装到该外盖元件上的内盖元件,及一个分离器。该分离器插装在该外盖元件和内盖元件之间,用于将该外盖元件和内盖元件之间的一空间分成一个与该箱外部连通的上换气腔,和一个与该箱内部连通的下换气腔,该分离器还具有一个使该上下换气腔连通的连通孔,从而,禁止该箱中的液体流到外面,而同时允许该箱的换气。在一种常规的箱盖中,使上换气腔和下换气腔之间连通的连通孔和朝该下换气腔敞开的内换气孔,与设置在它们之间的该下换气腔一起是几乎垂直地设置的。因此,当该箱中的液体迅速流过该内换气孔进入该下换气腔中时,通过该连通孔进入该上换气腔中的液体量相当大,并且使液体进入其中的该下换气腔的阻尼作用是不够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内容,提供了一种箱盖,该箱盖包括一个外盖元件,一个配装到该外盖元件上的内盖元件,及一个分离器。该分离器插装在该外盖元件和内盖元件之间,用于将该外盖元件和内盖元件之间的一空间分成一个与该箱外部连通的上换气腔,和一个与该箱内部连通的下换气腔。该分离器还具有一个使该上下换气腔连通的连通孔。一个辅助分离器连接到该分离器上,以便将该下换气腔分成一个与该箱内部连通的下中心腔部,一个直接设置在该下中心腔部上方且一连通孔开通入其中的上中心腔部,和一个围绕该上下中心腔部的环行腔部。该辅助分离器设置有一个允许该上中心腔部和该环行腔部连通的上横向孔,和一个允许该下中心腔部与该环行腔部连通的下横向孔。对于该第一方面,即使在该箱中形成液体波时,一部分液体迅速流进该下换气腔中的下中心腔部中,这些液体撞击在该下中心腔部的顶壁上,同时其波动能量被阻尼衰减。另外,该下横向孔和上横向孔设置在彼此至少垂直地移动的各位置中,所以从该下横向孔进入该环行腔部中的液体很少能到达该上横向孔处。此外,该上横向孔和各连通孔从相互移位90°的不同方向开通入该上中心腔部中,所以从该上横向孔进入该上中心腔部中的液体的波动能量在到达该通孔之前得到了阻尼。因此,该下换气腔显示出高的阻尼作用,从而可有效地阻止液体流到该上换气腔的运动,因此可以可靠地防止液体流出到该箱盖的外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内容,除了第一方面的特征外,该上中心腔部具有一个底面,该底面形成为一个朝该上横向孔倾斜的锥形凸起面。根据第二方面内容,其波动能量在该上中心腔部中被阻尼衰减的液体可由设置在该上中心腔部的底面上的锥形凸面导流朝该上横向孔运动,并通过该环行腔部迅速流回该箱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内容,除第一或第二方面内容外,每个分离器和辅助分离器都由合成聚酯材料制成;一第一环行凸伸体形成在该分离器的外圆周面上,并与该内盖元件的内圆周面紧密接触;一第二环行凸伸体形成在该分离器的一上端处,并与该外盖元件的顶壁紧密接触;一第三环行凸伸体形成在该辅助分离器的下端处,并与该内盖元件的底壁紧密接触。对于第三方面的特征,该分离器和辅助分离器以及外盖元件和内盖元件不需要使用专用的密封元件就可彼此保持密封,从而导致结构得到了简化。一环行弹性密封件5配装在该内盖元件3的圆柱形部分3a的外圆周面上。一个由钢板制成的弹性锁紧件6由一铆钉7固接到该圆柱形部分3a的底壁上,所以借助于将该锁紧件6的相对各端与该供油口1的内端边缘之间形成弹性卡口结合,该箱盖C安装到该燃料箱T上。在这种情况下,该密封件5夹紧在该内盖元件3的凸缘部分3c和该燃料箱T之间,从而封闭该供油口1,因此实现液体密封。如附图说明图1-4所示,一内换气孔9设置在该内盖元件3的圆柱形部分3a的底壁的中心区域中。并且一隔板部分10形成在该锁紧件6上,以致于它从下面对着该内换气孔9。分离器11和辅助分离器12设置在该内盖元件3的圆柱形部分3a处。分离器11包括一个连接到圆柱形部分3a的内圆周表面上的圆柱形壁11a,和一个一体地连接到该圆柱形壁11a的内圆周表面上的隔壁11b,该隔壁11b将在该圆柱形部分3a和外盖元件2之间构成的一空间分成一个上换气腔15和一个下换气腔16。该隔壁11b的上表面形成为一个朝中心倾斜的锥形凹面17,并且一个连通孔18设置在该隔壁11b的中心部分处。一环形通道19被限定形成在该圆柱形壁11a的上部和该内盖元件3的折回部分3b之间,一内槽20设置在该圆柱形壁11a的上端部,从而允许该上换气腔15与该环形通道19连通。一外环形腔22被限定形成在该外盖元件2和该内盖元件3之间,并设置在该罩壁2a和折回部分3b之间,并且一个外槽21设置在该折回部分3b的上端部,从而允许该外环形腔22与该环形通道19连通。一外换气孔8被限定形成在该外盖元件2的罩壁2a的配合表面和该内盖元件3的凸缘部分3c之间,从而释放(release)该外环形腔22到该箱盖C的外面。盖辅助分离器12包括一个直径小于分离器11的圆柱形壁11a的直径的圆柱形壁12a,和一个一体地连接到该圆柱形壁12a的内圆周表面上的隔壁12b。该辅助分离器12如此地设置,以致于该圆柱形壁12a的小直径上端部,配装在并连接到该隔壁11b的下表面上的一环形配装部分23上,并且该圆柱形壁12a的下端面与该内盖元件3的圆柱形部分3a的底面紧密接触,所以该内换气孔9容置在该圆柱形壁12a中。下换气腔16被分成一个围绕该圆柱形壁12a的环形腔部16a和一个在该圆柱形壁12a内处于该隔壁12b上方的上中心腔部16b,和一个在该圆柱形壁12a内处于该隔壁12b下方的下中心腔部16c。一个槽形上横向孔25设置在该圆柱形壁12a的上端,以便使该环形腔部16a和该上中心腔部16b之间连通,一个槽形下横向孔26设置在该圆柱形壁12a的下端,以便使该环形腔部16a和该下中心腔部16c之间连通。在这种情况下,横向孔25和26都设置为在该圆柱形壁12a的圆周方向上其相位彼此移位。连通孔18和上横向孔25从相互移位90°的不同方向开通入该上中心腔部16b中。如图5所示,一第一环形密封凸伸体31一体地形成在该分离器11的圆柱形壁11a的外圆周面上,与该内盖元件3的内圆周面形成弹性密封接触,一个第二环形密封凸伸体32一体地形成在该圆柱形壁11a的上端,与该外盖元件2的顶壁形成弹性密封接触。此外,一第三环形密封凸伸体33一体地形成在该辅助分离器12的下端,与该圆柱形部分3a的底面形成弹性密封接触。下面说明该优化实施例的工作情况。当因燃料的消耗或温度的变化而使该燃料箱T中的内部压力降低或上升时,该燃料箱T可通过一通路进行换气,该通路包括外换气孔8,外环形腔22,外槽21,环形通道19,内槽20,上换气腔15,连通孔18,上中心腔部16b,上横向孔25,环形腔部16a,下横向孔26,下中心腔部16c和内换气孔9。如果在该燃料箱T卸压时,包含诸如灰尘或雨水之类的杂质的外部空气流过该外换气孔8进入该外环形腔22中时,该杂质因腔22的阻尼作用产生的能量损失而滴落,因此只有空气通过该通道被吸入该燃料箱T中。在该燃料箱T进行换气时,滴落在该外环形腔22中杂质通过该外换气孔8排出到该箱盖C的外部。当该燃料箱T中的燃料因该燃料箱T的振动或倾斜形成一个撞击在该箱盖C的下表面上的波动时,隔板部分10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箱盖,该箱盖包括: 一个外盖元件; 一个配装到所述外盖元件上的内盖元件;及 一个分离器,所述分离器插装在所述外盖元件和内盖元件之间,用于将所述外盖元件和内盖元件之间的一空间分成一个与一箱外部连通的上换气腔和一个与一该箱内部连通的下换气腔,所述分离器还具有一个使所述上下换气腔连通的连通孔, 其特征在于:一个辅助分离器连接到所述分离器上,将所述下换气腔分成一个与该箱内部连通的下中心腔部、一个直接设置在所述下中心腔部上方且一连通孔开通入其中的上中心腔部,和一个围绕所述上下中心腔部的环行腔部,所述辅助分离器设置有一个允许所述上中心腔部和所述环行腔部连通的上横向孔,和一个允许所述下中心腔部与所述环行腔部连通的下横向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原泰则山田义和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