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胶棒抽出容器用滑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0865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固体胶棒抽出容器用滑件,该固体胶棒抽出容器具有的滑件,通过由安装在筒身一端的尾栓的转动、使与尾栓一体形成的螺杆在筒身内转动产生的与螺杆螺旋咬合、以及设置在筒身内周面轴线方向的引导肋进行的引导,在筒身内升降,在该滑件上装载柱状固体胶棒,前端可从筒身自由伸缩,其特征在于:在上述螺杆所贯穿的板体上安装固体胶棒一侧的中央部,设置与螺杆螺旋卡合的筒状体,在该筒状体上一体形成向外突出的单个或多个卡合凸部,形成上述卡合凸部需符合下述式1。 式1:S↓[0]-S↓[M]≥S↓[1]+S↓[2]+……+S↓[n] 其中,S↓[0]:板体上表面的面积(cm↑[2]); S↓[1]、S↓[2]、……、S↓[n]:分别为n个卡合凸部的下表面面积(cm↑[2]); S↓[M]:S↓[1]、S↓[2]、……、S↓[n]中面积最大的面积(cm↑[2]); 而且,S↓[0]、S↓[1]、S↓[2]、……、S↓[n]的面积是除去筒状体所占的部分的面积。(*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固体胶棒抽出容器用滑件
技术介绍
固体胶棒抽出用容器,举例来说,如日本特愿平11-59080号公报、日本特公平8-5502号公报、及日本实用新案登录第2534943号公报等所记载。上述各公报所记载的固体胶棒抽出用容器,如图8的中央纵剖面图所示,具有通过安装在筒身01后端的尾栓02的转动、使与尾栓02一体形成的螺杆03在筒身01内转动、并通过与螺杆03螺旋咬合、以及设置在筒身01内周面轴线方向的引导肋04进行引导、使滑件05在筒身01内升降的构造,并将固体胶棒06的后端固定在该滑件05上,使其前端可从筒身01自由伸缩。而且,图号7是盖子。而且,上述滑件05,是具有可供螺杆03螺旋咬合且贯穿的通孔的有底圆形筒。但是,上述滑件05有以下问题。a)棒状的固体胶棒06的后端,因为只是被简单地插入有底圆筒形的滑件05内,例如使用过程中,一旦固体胶棒06的前端与涂胶面粘黏且向上牵引,则固体胶棒06很容易从滑件05脱落。b)通常,约占固体胶棒06全长15%的后端部分,被插入有底圆筒形的滑件05内,因该被插入的固体胶棒部分,无法有效地用于粘黏而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鉴于上述现状,提供一种即可防止固体胶棒从滑件脱落,又可防止在使用中途被切断从固体胶棒抽出用容器脱落,并减少固体胶棒的使用残留部,使其有效用于粘黏的滑件。根据本专利技术,可如下所述解决问题、达成目的。(1)一种固体胶棒抽出容器用滑件,该固体胶棒抽出容器具有的滑件,通过由安装在筒身一端的尾栓的转动、使与尾栓一体形成的螺杆在筒身内转动产生的与螺杆螺旋咬合、以及设置在筒身内周面轴线方向的引导肋进行的引导,在筒身内升降,在该滑件上装载柱状固体胶棒,前端可从筒身自由伸缩,其特征为,在上述螺杆所贯穿的板体上安装固体胶棒一侧的中央部,设置与螺杆螺旋卡合的筒状体,同时在该筒状体上一体形成向外突出的单个或多个卡合凸部,形成上述卡合凸部需符合下述式1。式1S0-SM≥S1+S2+……+Sn其中,S0板体上表面的面积(cm2);S1、S2、……、Sn分别为n个卡合凸部的下表面面积(cm2);SMS1、S2、……、Sn中面积最大的面积(cm2);而且,S0、S1、S2、……、Sn的面积是除去筒状体所占的部分的面积。(2)形成上述卡合凸部时,应符合上述(1)项中上述式1,同时还应符合下述式2。式2Ca·P·(S1h1+S2h2+.....+Snhn){(h1+h2+....+hn)+(d1+d2+....+dn)}=Na≥20]]>其中,S0板体上表面的面积(cm2);S1、S2、……、Sn分别为n个卡合凸部的下表面面积(cm2);SMS1、S2、……、Sn中面积最大的面积(cm2);而且,S0、S1、S2、……、Sn的面积是除去筒状体所占的部分的面积。h1、h2、……、hn分别为n个相邻的卡合凸部之间的距离(cm);d1、d2、……、dn分别为n个卡合凸部的厚度(cm);P固体胶棒的硬度(N/cm2);Ca常数;Na固体胶棒的松脱力(N)。(3)在上述(2)项中,上述常数Ca的值为Ca=11.06×105。(4)在上述(2)项中,上述各卡合凸部的厚度,当实际应用中小得可以忽略时,上述式2中d1+d2+……+dn=0。(5)在上述(4)项中,上述常数Ca的值为Ca=9.49×105。(6)一种固体胶棒抽出容器用滑件,该固体胶棒抽出容器具有的滑件,通过由安装在筒身一端的尾栓的转动、使与尾栓一体形成的螺杆在筒身内转动产生的与螺杆螺旋咬合、以及设置在筒身内周面轴线方向的引导肋进行的引导,在筒身内升降,在该滑件上装载柱状固体胶棒,前端可从筒身自由伸缩,其特征为,在上述螺杆所贯穿的板体上安装固体胶棒一侧的中央部,设置与螺杆螺旋卡合的筒状体,同时在该筒状体上一体形成向外突出的单个或多个卡合凸部,同时符合下述式3和式4形成上述卡合凸部。式3S0-SM<S1+S2+……+Sn式4Cb·P·(S0-SM)=Nb≥20其中,S0板体上表面的面积(cm2);S1、S2、……、Sn分别为n个卡合凸部的下表面面积(cm2);SMS1、S2、……、Sn中面积最大的面积(cm2);而且,S0、S1、S2、……、Sn的面积是除去筒状体所占的部分的面积。P固体胶棒的硬度(N/cm2)Cb常数Nb固体胶棒的松脱力(N)。(7)在上述(6)项中,上述常数Cb的值为Cb=5.50×105。(8)在上述(1)~(7)项的任意项中,上述所有卡合凸部都是相同的圆板状或都是相同的多角形状。(9)在上述(8)项中,上述所有卡合凸部的下表面的面积(S1、S2、……、Sn)全部相同。(10)、在上述(1)~(7)项的任意项中,上述卡合凸部为圆形板,沿上述筒状体的轴方向、从上述板状体由近到远形成多个直径顺次缩小的卡合凸部。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滑件的固体胶棒抽出容器的中央纵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滑件的上方斜视图。图3是图2所示滑件的中央纵剖面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形态的滑件的中央纵剖面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形态的滑件的中央纵剖面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形态的滑件的中央纵剖面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其它实施形态的滑件的中央纵剖面图。图8是已有固体胶棒抽出容器的中央纵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具有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形态的滑件的固体胶棒抽出容器的中央纵剖面图。图2是图1所示滑件的上方斜视图。图3是图2所示滑件的中央纵剖面图。如图1所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滑件1的固体胶棒抽出容器,具有通过安装在筒身3后端的尾栓4的转动、使与尾栓4一体形成的螺杆5在筒身3内转动、并通过与螺杆5螺旋咬合、以及设置在筒身3内周面轴线方向的引导肋6进行引导、使滑件1在筒身3内升降的构造,可使在上述滑件1上安装的柱状固体胶棒7的前端7a自由伸缩。本专利技术的滑件1,如图2、3所示,在上述螺杆5所贯穿的板体8上,在安装固体胶棒7一侧的中央部,设置与螺杆5螺旋卡合的筒状体9,同时在该筒状体9上,一体形成向外突出的单个或多个卡合凸部10、11。安装在上述滑件1的固体胶棒7(图3中虚线所示),在其后端7b的中央,因为卡合凸部10、11与固体胶棒7的轴线方向呈垂直角度嵌入卡合,即使向轴线方向的前方拉扯固体胶棒7,通常固体胶棒7也不会从滑件1脱落。但是,这只能单纯地防止固体胶棒7从滑件1脱落,无法完全防止固体胶棒7从筒身3脱落。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在固体胶棒7的后端7a由滑件1脱落之前,因为滑件1的卡合凸部10、11的直径尺寸等,使固体胶棒7例如位于图3上方卡合凸部11的外周缘部分T被撕碎,导致上部(前部)7c的固体胶棒7,发生从筒身3脱落的现象。该撕碎现象,在多个卡合凸部中,位于最下面的面积较大的卡合凸部的外周缘外侧的固体胶棒7的部分易于产生。本专利技术对于上述现象进行研究,发现通过按照下述式1形成卡合凸部,如上所述,就能防止在固体胶棒7从滑件1脱落之前,固体胶棒7在后端7b附近发生撕碎,导致固体胶棒7从筒身3脱落的现象式1S0-SM≥S1+S2+……+Sn其中,S0板体上表面的面积(cm2);S1、S2、……、Sn分别为n个卡合凸部的下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屋雅司
申请(专利权)人:蜻蜓铅笔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